基本釋義
成語
橫槊賦詩
拼音
héng shuò fù shī
注 音
ㄏㄥˊ ㄕㄨㄛˋ ㄈㄨˋ ㄕㄧ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解釋
槊:類似長矛,《通俗文》矛長丈八謂之槊;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出處
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
原文
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原文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原因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一中國同心協力,日後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文武們都站起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後滿飲三大杯。並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饜高,水不饜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歌罷,刺史劉馥說,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將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樂極生悲。赤壁一戰,險些丟了性命。
三國曹操所為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辭是下面的這首《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就提到它,後來經過小說家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但此詩究竟寫什麼?唐代吳兢說它“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這些說法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認為還是清代張玉谷說得對:“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古詩賞析》卷八)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是勸人及時行樂嗎?誠然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貪生畏死之想,聯繫全篇來看,他感嘆的是戰爭頻仍,大業未成,因而產生一種時間的緊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這“人生幾何”的慨嘆,並不軟弱消沉,而是為了執著於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時努力,乾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魏源說得好:“對酒當歌,有風雲之氣。”
歷來創業雄主深知一條成功之路,要治國平天下,首先要有經天緯地之能人。馬上得天下的漢高祖唱《大風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他發乎其中的心聲。此時曹操“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他更迫切需要輔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所以,當此月明星稀之夜,“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之時,不禁一吐其求賢若渴之情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隨口吟詠《詩經》中的名句。自續二句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對情人的深情相思,變成自己對賢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鳴”四句,是《詩經》中誠懇熱情歡宴賓客的詩篇,曹操又信手拈來,表示自己期待賢者的熱誠。“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又把賢者比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感謝“越陌度阡”遠道而來的賢士們屈尊相從,在今日的宴會上促膝談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還有大批賢士尚在歧路徘徊。他們像南飛烏鵲,擇木而棲,繞樹三匝,還沒有最後選定歸宿呢!於是,曹操對天下賢才發出由衷的呼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示自己有寬廣的政治胸懷,求賢之心永無止境,猶如大海不辭涓流,高山不棄土石一樣。並且,他以禮賢下士的周公自勵,號召天下賢才 來歸,開創一個“天下歸心”的大好局面。這四句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表現出統一天下的雄心和進取精神。在千古詩人中,只有曹操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寫得出來,也只有他能與之相稱。至今讀之,猶覺豪氣逼人。
讀者也許要問:曹操,世之奸雄也,果能有如此愛才、禮賢的胸襟?應該公正地說,歷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了兩漢文化思想上的僵化,董仲舒更倡導儒術與神學相結合的讖緯學說。曹操則對神學迷信、封建禮教等傳統觀念大膽懷疑,公開否定。從用人來說,兩漢以通經、仁孝取士,曹操則提出“唯才是舉”,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他抗聲雄辯道:“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說他“知人善察,難弦以偽,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有一位擅草書檄的陳琳,早年曾為袁紹作檄文,辱罵曹操為“敖閹遺醜”(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後袁敗歸曹。操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左右勸殺之,操憐其才,不咎既往,加以重用。由此可見,上述曹操橫槊賦詩抒發其一片愛才心意,感情是真實的,是符合他的為人的。陳子展教授《談曹操》一文中評論曹操的詩“慷慨悲涼,千古絕調。……其詩之風格恰與其人之人格相稱。修辭立其誠,迥非後世之獨夫民賊盜國擅權,妄為豪言壯語、自欺欺人,終受歷史裁判者所可比擬。此亦其在文學上別有造詣之一秘也。”
雙調·蟾宮曲·懷古 (元)阿魯威
問天下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典形】
曹公橫槊、橫槊、橫槊曹公、橫槊賦詩、橫槊雄心、詩成橫槊、風流橫槊、橫槊題詩、使君橫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