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éng kē shàng bì
橫柯上蔽
解釋
橫柯:橫斜的(樹枝); 柯,樹木的枝幹。
上:名作狀 上面的
蔽:遮蔽
意思:橫斜的樹枝可以遮住陽光 有時也可說成 橫柯蔽日
出處
《與朱元思書》 吳均(469—520)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出處補充
《與朱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yīng)成韻。蟬則千囀(zhuà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江面上)煙霧都消散盡淨,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船)隨著江流漂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江水呈青綠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遊動的魚,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湧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著耐寒常綠樹,(這些高山)憑藉著(高峻的)地勢,奮力直上,(仿佛)互相爭著往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這樣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衝擊著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和啼鳴,嚶嚶地唱出和諧的韻律。(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的鳴叫,(山中的)猿猴也長久的不停的啼叫。那些像鳶(一樣極力想)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那些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住陽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見到陽光。
吳均(469~520年),又作吳筠,字叔庠,吳興故鄣(現在浙江安吉)人。南朝齊梁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讚。其詩清新,且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梁武帝天監初年,為郡主簿。天監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臨川王蕭宏將他推薦給武帝,很受欣賞。後又被任為奉朝請(一種閒職文官)。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於是私撰《齊春秋》,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之臣,觸犯武帝,書焚,並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卒於普通元年(520年),時年五十二歲。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注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學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