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在16世紀興起,並在17、18世紀的西方哲學中占居支配地位。在這個時期,從神學解放出來的自然科學對自然界進行著分門別類的研究,力學以及為它服務的數學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紀上半期,R.笛卡爾根據力學的成就,建立了一個機械的宇宙演化模型,並對物理現象和生物現象作了機械的解釋。17世紀下半期,I.牛頓在J.克卜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礎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學部門研究水平的嚴密力學體系,不僅能正確描述地上物體的機械運動,而且能算出天體的軌道,並確定地預言其運動。於是,古典力學就變成了整個自然科學的典範,同時也為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奠定了基礎。在這個時期,那些試圖以自然原因解釋自然現象的哲學家們往往用力學規律去說明自然,認為物體的基本屬性只是廣延,色、聲、香、味等感覺性質不過是一些主觀的幻影。在他們看來,物質是惰性的,它的運動僅僅是在外力推動下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從笛卡爾的物理學出發,套用當時發達的力學成就,貫徹了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並對神學自然觀進行了不調和的鬥爭。他們與17世紀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不同,肯定物質自身能夠運動並具有多種多樣的性質,但卻進一步發揮了機械決定論的觀點。按照這種決定論,自然界被看作是一個不間斷的因果鏈條,原因和結果具有嚴格確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聯繫,認為所見的一切都是必然的。這種機械唯物主義觀點在自然科學中的突出表現是拉普拉斯決定論。P.-S.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個智慧型生物能確定從最大天體到最輕原子的運動的現時狀態,就能按照力學規律推算出整個宇宙的過去狀態和未來狀態。後人把他所假定的智慧型生物稱為拉普拉斯妖。按照這種假定,宇宙中全部未來的事件都嚴格地取決於全部過去的事件,事件出現的不確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並未從必然性中得到說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純粹偶然的產物。
歷史作用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在於,它與當時最發達的自然科學相結合,堅持從自然本身說明自然,證實了以往被視為根本不同的領域,如地上的運動和天上的運動,都服從於同樣的力學規律,從而有力地打擊了神學自然觀,維護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則。
局限性
在19世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並受到德國自然哲學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完整的自然觀(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中才得到真正的揚棄。自然科學的發展也逐步突破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束縛。19世紀以來先後出現的能量守恆定律、達爾文進化論和細胞學說以及熱力學統計理論和電磁場理論,真正勾畫出了一幅自然界辯證發展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