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

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

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鸚形目,鸚鵡科,拉丁學名為Cyclopsitta gulielmitertii melanogenia,分布於阿魯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

【中文名稱】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

【中文別名】黑頰橙胸無花果鸚鵡

【拉丁學名】Cyclopsitta gulielmitertii melanogenia

【命名者及時間】Schlegel, 1866

【英文名稱】Black-cheeked Orange-breasted Fig Parrot

科屬分類

脊索動物門鳥綱鸚形目鸚鵡科無花果鸚鵡族、果鸚鵡屬、橙胸無花果鸚鵡

外形特徵

橙胸無花果鸚鵡阿魯島亞種是橙胸無花果鸚鵡的亞種之一,體長約12-13厘米,體重28-35克。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該物種面部有豐富的色彩,頭頂部暗,短尾巴,上體羽毛幾乎全部為綠色。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和眼睛後方為深藍色;頭部兩側和喉嚨為淺黃色;耳羽附近帶有不同程度的黑色線條;胸部和上腹部為橙色;翅膀彎曲的部份為深藍色;下腹部、翅膀內側覆羽、尾羽內側為黃綠色;鳥喙黑灰色,虹膜深棕色。雌鳥的胸部和腹部沒有桔色,臉頰後方為橙色,眼睛下帶有黃白色,邊緣有一條很粗的黑色條狀羽毛,下方有藍綠色滾邊的條紋。幼鳥胸部較綠。

該亞種成鳥和紐幾內亞南部亞種非常相似,但雌鳥的羽毛更淺,胸部更綠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雨林、森林邊緣地區、乾燥森林、溪河旁的森林、開闊的尤加利樹林地等地,在澳洲也會出現在公園、灌木叢、農作物區及紅樹林林地等地區,食物中,無花果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天然食物除了無花果以外,也會食用水果、花蜜、昆蟲幼蟲,或由樹皮上刮食一些青苔與真菌類植物,覓食時安靜,動作敏捷快速,不會到地上活動或覓食,繁殖期外通常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覓食時也會與其它的無花果鸚鵡玫瑰鸚鵡吸蜜鸚鵡群集在一起。在紐幾內亞繁殖期約在3月,主要由雌鳥負責築巢的工作,一窩約產2枚卵,18天左右後孵化,雌鳥單獨餵食雛鳥約3-4周,幼鳥約7-8星期後羽毛長成。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魯島。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