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副標題: 轉型鄉村的道德權力與社會結構
作者:譚同學
出版社: 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0年10月
頁數: 487
定價: 44
裝幀: 平裝
叢書:田野深描
ISBN: 9787108035363
內容簡介
作者認為,與梁漱溟、費孝通所說的傳統鄉村社會的“倫理本位”與“差序格局”相比,當代中國鄉村社會已經形成了“核心家庭本位”和“工具性圈層格局”的特徵。主要如:鄉村的縱向與橫向社會結構正在發生共變;鄉村社會不再是費孝通所描述的“熟人社會”,而是融入了大量陌生社會行為規則的社會(儘管村民間仍是熟人);村民以“己”為中心,一圈圈往外“推”展其關係時,“推”的核心依據不再是“倫常”,而是工具性的有用性,以致形成了“工具性圈層格局”;財產關係理性化說明村民不再如梁漱溟所說的依據“倫理本位”而有“共財之義”;嚮往不勞而獲的勞動觀和財富觀說明村民人生觀已轉向“向外用力”。這些論斷,都將前人的研究往前推進了一步。
針對中國鄉村研究兩種觀點——“革命—再革命—告別革命”、當代鄉村社會基礎是“無公德的個人”及不管昨日和明天只顧今日的人,本書以大量的經驗敘述為基礎,作出了自己的判斷。作者認為,鄉村社會傳統在革命中既未完全中斷、也非完全延續,革命在縱向社會結構上改變了鄉村社會(典型過程是“翻身”),但在橫向社會結構上則延續了傳統,村民並沒有將“階級認同”作為處理與其他村民關係的核心標準。該書還論證在當代鄉村社會中,雖然個人主義確實開始急劇膨脹,但絕非毫無底線地變成了“無功德的個人”狀態,而是在核心家庭內部仍然基本完整地保持著情感主義至上取向,在核心家庭以外則既有個人主義的一面,也有情感主義的一面。在社會心態上,虛無的一面開始困擾村民,但村民亦尚遠非陷入深度虛無、只管今日不管昨天和明天,而是也有關注歷史的、意義連續的一面。
目錄
序(麻國慶)
橋村地圖照片及相關圖表
本書所涉主要人物及關係
第一章 導論1
一、村莊社會結構:論題及其研究路徑3
二、耕耘於“熟地”:文獻綜述12
· · · · · · (更多)
序(麻國慶)
橋村地圖照片及相關圖表
本書所涉主要人物及關係
第一章 導論1
一、村莊社會結構:論題及其研究路徑3
二、耕耘於“熟地”:文獻綜述12
三、重訪橋村:田野與方法32
第二章 祖蔭下的差序格局 ——倫理本位理想及其社會結構實態44
一、倫常道德理想和族權實態47
二、祖蔭和土地:為何及如何生存53
三、婚姻形式與家庭生活目標59
四、家庭、宗族與個人人生意義構建65
五、巨觀政治史及其村莊道德化敘述72
六、族有界而家無界78
七、亂世不亂村:村內懲戒與基層政治86
八、小結96
第三章 “革命”旗幟下的道德與權力競爭 ——團隊精神話語下的社會變動98
一、重確身份與政治化社會分層99
二、新國家、新婚姻及其實踐107
三、資源緊缺時期的村莊權力格局115
四、“四清”運動的矛頭及其轉向123
五、“奪權”與反“奪權”:圍繞道德大旗的競爭131
六、“革命”旗幟下權力競爭中的年輕人138
七、“闖出去”:另一種努力145
八、小結152
第四章 權力劇場的道德秘密 ——新時期村莊政治及其社會基礎155
一、新時代的老幹部156
二、褲帶、口袋兩道“關”164
三、“反叛”的村民及其公私觀170
四、誰來約束村莊權力178
五、無需德望的村長185
六、權力競爭:精英的“遊戲”191
七、權力競爭的個體因素199
八、小結207
第五章 道德、權力與糾紛解決 ——衝突性事件視角下的社會變化209
一、族無界而村有界211
二、親屬制度與“野種”的尷尬217
三、村頭打架村尾和223
四、血緣與地緣間的“我們感”230
五、“偷人”、丟醜與難為情的調解236
六、“狗肉上正席”:“偷人”糾紛的變化242
七、“灰社會”及其糾紛擺平術248
八、小結256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與權力 ——社會轉型中的個人、家庭與村莊259
一、家事、公事與村莊公權261
二、艱難的“姑侄”婚配268
三、同宗婚與村莊道德變化275
四、孝道相對式微與社會繼替困境281
五、盜賊、毒品與鄉村灰化292
六、時尚、金錢與“英雄”的曖昧301
七、小結316
第七章 道德、權力與信仰變遷 ——變革社會中的村民及其意義世界318
一、以祖先崇拜為核心的信仰321
二、破壞“舊偶像”和嫁接新理想333
三、宗教與弱者的救贖需求339
四、宗教不堪現世生活之壓348
五、自然崇拜及其工具化358
六、祖先崇拜的“復興”與弱化367
七、小結377
第八章 從倫理本位邁向核心家庭本位 ——現代性轉型中的道德、權力與社會結構379
一、倫理本位:社會結構之傳統特徵379
二、“翻身”:社會結構的縱向變化387
三、“大轉折”:社會結構的縱向與橫向共變399
四、工具性圈層格局:新的社會結合機理416
五、邁向核心家庭本位的鄉村社會441
參考文獻458
中外譯名對照表482
後記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