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壕溝村因村南部有道溝而得名。據說古代有一位將軍帶兵打仗途經此處,騎馬飛身越過這道溝後,連稱“好溝”,於是溝旁的這個小村莊便被叫做“好溝村”,後來被叫成了“壕溝村”。這道溝寬幾十米,深數米,北連水牛鋪一帶的山溝,山上流下的水順著它流向了嶧城大沙河。
簡介
壕溝村位於棗莊市嶧城區南約4公里,206國道、棗臨高速公路、244省道穿境而過。全村人口2200餘人。是全鎮較大的村莊之一。
歷史淵源
壕溝村因村南部有道溝而得名。據說古代有一位將軍帶兵打仗途經此處,騎馬飛身越過這道溝後,連稱“好溝”,於是溝旁的這個小村莊便被叫做“好溝村”,後來被叫成了“壕溝村”。這道溝寬幾十米,深數米,北連水牛鋪一帶的山溝,山上流下的水順著它流向了嶧城大沙河。
壕溝有悠久的歷史,成村有數百年,村內有寺廟遺蹟。村南有著名的百碑橋。
百碑橋
壕溝村因村南部有道溝而得名。據說古代有一位將軍帶兵打仗途經此處,騎馬飛身越過這道溝後,連稱“好溝”,於是溝旁的這個小村莊便被叫做“好溝村”,後來被叫成了“壕溝村”。這道溝寬幾十米,深數米,北連水牛鋪一帶的山溝,山上流下的水順著它流向了嶧城大沙河。因為這道溝的及時泄洪,使壕溝村免受洪澇災害之苦,但同時也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不便,往往為了到溝南的地里勞作,要多跑一大圈子的路。為了方便民眾和生產,村里決定在這道溝上建橋。當時正趕上“文革”初期,為了儘快完工,同時也為了“破四舊”,村民們到村子周圍的墓地、寺院拉來了百餘通石碑,建起了這座長几十米、高七八米、寬四五米的“百碑橋”。
石橋建成後,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傳說:據說石橋因用石碑建成,陰氣太重,陰天下雨的夜晚沒人敢過橋;據說經常有人和牲畜掉到橋下,但一般都不會受傷……
目前這座“百碑橋”已經成為一大人文景觀,經常有人慕名前來參觀。但同時也吸引了部分不法分子的眼光,北面橋頭上的一塊“鳳穿牡丹”淺浮雕石刻就已被人盜走,希望有關部門能適當對這座橋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