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召鎮簡介
樹林召鎮總面積1391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27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3萬人,流動人口4.6萬人)。共轄2個黨總支,25個黨支部,89個黨小組,1706名黨員。全鎮現有幹部139名(含大學生村官67人,其中已轉正48人,未轉正19人)。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服務全旗經濟發展大局,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紮實推進城鄉統籌,構築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格局。2013年,全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5719元。
語言
蒙古語
樹林召鎮的官方語言是漢語國語和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鄂爾多斯地區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會使用蒙古語,牧區比例較大,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為內蒙古方言的鄂爾多斯土語。與其他蒙語方言比較特點是有φ元音,有陽性元音;在語音上,表現在複合元音、前化元音與聘化輔音、重音等方面;在語法上,表現在名詞格的範疇與動飼某些形態變化方面;在辭彙上,表現在方言詞的構成,某些辭彙意義的變化等方面。
漢語
樹林召鎮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於晉語的鄂爾多斯方言。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屬於晉語方言,歸內蒙古晉語大包片,與晉北晉語、陝北晉語、冀西晉語有著很深的淵源。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大體分為三個小片,整體來說大同小異。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杭錦旗這三旗的沿河地區(黃河幾字彎南岸沿岸地區)講的是“灘套話”;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區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東勝區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講的是“梁外話”;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烏審旗及鄰近的其他旗區小部分地區,講的是“西旗話”。鄂爾多斯方言中有豐富的動態助詞,常常藉助“個”、“蘭”是其最大的特點。這不僅使鄂爾多斯方言可以準確的表達說話者所指的時間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語更加活潑和親切,這與鄂爾多斯這個蒙漢文化交織地區的人民純樸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輝。
2014年工作
(一)現代農牧業建設方面
一是糧食生產安全穩定,主要農業作物獲得全面豐收。2014年,全鎮累計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1.14萬畝,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2.97萬畝,小麥0.31萬畝,葵花0.7萬畝;人工種植優質牧草2.3萬畝,小雜糧及馬鈴薯等1.3萬畝,露地蔬菜3.47萬畝,全鎮設施農業面積855.5畝。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全鎮存欄奶牛、育肥牛0.5萬頭,豬3萬頭,羊27萬隻,家禽20.5萬羽,養魚水面2100畝。二是農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鎮共組織大型農業技術培訓6次,受訓農牧民達1000多人次。完成農作物參保11.58萬畝,比去年增長27.6%,保費總額416.88萬元。落實春耕貸款1.34億元支持春耕備耕。配合農技推广部門完成1500畝優質玉米示範田及25畝優質新品種蔬菜示範種植工作。配合氣象部門完成防雹工作。協助大樹灣養魚協會進行換屆選舉工作。完成小反芻獸疫疫情防治和堵卡布控工作,全鎮設立四個堵卡點,堅持堵卡2個多月,成功阻斷疫情傳入我旗。常態化落實“兩禁”工作,使全鎮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農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完成田家營子、東海心灌域水權轉換項目8.57萬畝,整改渠路21.52公里。實施農網改造工程195.7公里,其中改造高壓線路49.7公里,低壓線路146公里,增容9500千伏安。完成五股地村蔬菜物流園區的選地、立項及項目申報工作。6萬畝國土整理項目已基本完成,剩餘部分配套管道等尾留工程。四是特色產業轉型發展。圍繞全旗“四大基地”建設目標,依託黃河流域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大樹灣黃河魚”“寶善堂”蔬菜等品牌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堅持傳統農業與休閒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成功將“保善堂”蔬菜由知名品牌升級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品牌。東海心村已發展為養魚戶107戶,魚餐館31家,養魚水面達1800畝,年產鮮魚140萬斤的規模,形成了“前店(餐飲店)後塘(養魚塘)”式的特色生產經營模式,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
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基層文化建設遍地開花。在民眾文化建設中,堅持“軟體”與“硬體”建設齊頭並進,今年,依託“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基層標準化文化室4個,落實文化娛樂設施20餘套,電腦15台。目前,全鎮共有標準化文化室10個,文化大院6家,文化戶25戶。建立村社文藝宣傳隊28支,錄製“鄉土風”7期,舉辦消夏晚、農民運動會等大型文化活動3場,為民眾義務演出30多場,組織鎮村文藝骨培訓20餘人次,民眾自編自演的節目《蒙古之花》《民眾路線就是好》等四部作品榮獲全旗文化精品節目稱號。農牧民社會保障應保盡保。農牧民養老保險參保農牧民達35795人,全年發放養老金3720多萬元。累計救助低保、五保、殘疾人等貧困人員6256人,發放資金1461.3萬元。全年轉移就業4672人,走訪工商註冊企業226家,落實企業勞動用工備案“兩網化”31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5年保費收繳工作已經全面完成,參保率達100%。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呈現健康穩定發展態勢。我鎮現居住總人口80159人,本期出生61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6%。全年共為3827個家庭發放獎勵扶助資金227.8萬元,“一杯奶”生育關懷行動為815名孕期婦女發放牛奶14670件。惠農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全年共發放各項惠農資金4425萬元,申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8個,共申請上級資金304萬元。圓滿完成經濟普查工作,全鎮共有個體經營戶3580戶,法人單位586個。積極推動國家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完成確權到戶面積5萬畝,組織廣大黨員民眾義務植樹300畝。安全保障措施到位。開展重大節日期間食品安全、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全鎮共申報舉辦了2267桌、23000餘人次農村集體聚餐,全年無一例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廣泛開展森林防火宣傳,發放宣傳單20000份,出動流動防火宣傳車3次,組織開展消防演練3次,應急隊伍拉練3次,全年未發生重大火災。在踏查行動中共發現兩處毒品種植現象總計300餘株,全部依法剷除。與環保、質監部門聯合摸底排查、治理整頓轄區內企業,共關停13家非法生產企業,關停小煤場30多家,消除安全隱患3起。全年開展5次森林病蟲害監測檢查工作,全年未發生重大林業病蟲害。
(三)紮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一學習教育、聽取意見環節。制定學習計畫,編制學習材料,深化與包頭市委黨校合作,採取機關黨員集中講學、農村黨員流動講學、年老體弱黨員送學上門等方式分類施教,確保學習成效。認真開展“大調研”行動,領導幹部帶頭實施“四訪四問”(即訪小康戶、示範戶,問致富經驗;訪老幹部、老黨員,問發展良策;訪上訪戶、意見戶,問民眾呼聲;訪包扶戶、困難戶,問民眾疾苦),共走訪農戶8100餘戶,召開座談會49個,形成調研文章3篇。二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環節。認真對照檢查、深刻自我剖析,堅持“四必談”,共談心談話170多場次,提出相互批評意見339條,梳理“四風”問題140條,真正從身邊問題反思個人行為,觸及思想靈魂。三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堅持以整改開篇,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共梳理匯總各類問題244件,現已解決167件。認真制定了“兩方案一計畫”,確定19項整改任務,開展8個方面13項專項整治。堅持標本兼治、破立並舉,研究制定出台《重大事項徵求民眾意見制度》等新制度10件,重新修訂完善7件,貫徹民眾路線、加強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和剛性約束初步形成。
(四)“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方面
一是注重統籌推進。前期對基本情況進行了系統的摸底,充分考慮不同的立地條件、產業基礎以及民眾生產生活習慣和需求,注重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將“十個全覆蓋”工程與“十二五”整體規劃、小城鎮建設、產業發展、扶貧攻堅、鄉風文明大行動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力爭做到“十個全覆蓋”工程與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推進、有序銜接。將全鎮初步劃分為“南部生態恢復區”、“沿河現代農牧業示範區”和“城鎮輻射區”3個產業規劃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牧業、漁業、服務業、文化旅遊和特色產業,強化產業對村莊建設的帶動作用。二是注重發動民眾參與。為了讓民眾主動參與進來,我們將“六位一體”統籌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基本情況、產業匹配、資金匹配等向民眾做了詳細解讀和對比,並組織民眾實地觀摩,填寫調查情況表充分徵求民眾意見建議,最大限度滿足民眾期望,施工中對工程的資金配套、質量指標、階段目標和時間節點第一時間進行公示,將全部程式納入民眾和社會的監督評價之中。今年全鎮共完成危房改造259戶,解決2679戶7740人安全飲水問題,硬化街巷15公里,升級改造農網196公里,升級廣播電視25816戶,建設衛生室4所、文化活動室5處,改建成便民連鎖超市4個,養老、低保、醫療等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
(五)社會管理創新成效顯著
一是推行格線首問負責制。以“格線化”管理為載體,做到“每格定人、每人定崗、每崗定責”,按照約每300戶為一個格線的原則,將23個行政村共劃分為68個格線,平均每個格線落實1—2名幹部,將全鎮3/4的幹部沉到格線服務工作當中,並將格線聯絡員公示到社、發卡到戶,開展工作由“坐等上門”變為“主動發現”,實行“首問負責”制,要求“一次性告知”,真正提升了幹部形象,打通了聯繫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二是暢通民眾訴求表達渠道。認真開展“書記、鎮長大接訪”活動,確定每周三為民情交流日,積極協調解決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三是包案到人明確責任。高度重視突出信訪問題化解工作,對突出信訪案實行“三定四包”責任制,即定包案領導、定具體責任人、定辦結時限和包查處、包做思想工作、包穩控、包息訴息訪,截止到目前我鎮共排查、接待、接受轉辦各類矛盾糾紛180起,已化解172起。
(六)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是抓好陣地建設。投資300多萬元新開工建設村級活動陣地4處,投資60多萬元改造修繕原耳字壕鎮辦公樓,建設“四村聯建”合署辦公場所。二是抓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對鎮內2個“三類”黨支部,通過制定整頓方案,嚴格實施“一村一策”,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強化教育培訓、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爭取得到轉化。三是大力推動“三到兩強”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召開推進大會,協調二者關係,指導建立幫扶規劃,目前幫扶工作開展順利,獲得市地稅局、市法院、旗工商聯等單位幫扶資金30多萬元。四是認真做好基層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全年對村“兩委”成員培訓400多人(次)。不斷完善黨內激勵、幫扶機制,春節、七一期間探望、慰問老黨員和困難黨員,先後發放慰問救助資金46800元。
計畫與思路
(一)積極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
依託我鎮區位優勢突出、交通條件便利、產業發展快速、民眾思想活躍的綜合優勢,服務和服從於全旗經濟發展全局,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是將沿河的大樹灣、東海心、林原、新民、二鎖圪梁等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陣地,加快生產經營機械化、信息化進程,提高土地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全面推進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二是在五股地村、關碾房村規劃實施城鄉統籌項目,依託政策和區位優勢打造具有一定示範意義的城鄉統籌示範區;三是保護和引導保善堂蔬菜、大樹灣黃河魚等知名品牌的發展壯大,推動傳統農業與休閒文化旅遊業融合發展,打造“農家樂”餐飲品牌,體現鄉土特色,注重文化內涵,推動特色休閒農業成為農牧民致富的大產業;四是借三頃地惠民農貿物流園區等園區建設,以交通運輸、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為扶持重點,推進交通運輸產業升級,配套融入全旗優勢產業發展,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
(二)“十個全覆蓋”方面。
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位一體”的任務安排和旗委政府的具體要求,總結借鑑今年各示範點好的經驗和做法,把“十個全覆蓋”工程與現代農牧業、扶貧攻堅、鄉風文明、旅遊文化、鄉村公路建設有效銜接,結合我鎮實際,按照“統籌推進、分類實施、集中覆蓋”的思路,全力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一是抓好“點”上示範帶動。按照“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原則,以鎮政府所在地周邊,產業基礎和交通條件較好、人口相對集中的耳字壕、張鐵營子、五股地、大樹灣和新民等5個村為示範點進行重點打造。通過打造示範點,帶動民眾積極主動參與,變幹部“硬塞”到民眾“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抓好“線”上銜接整合。以沿黃河,包茂高速、包樹高速和吉巴線等主幹道沿線為重點,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力強的文明示範村,提升村莊環境和整體形象,實現和各示範點的銜接互動。三是抓好“面”上統籌協調。堅持“六位一體”統籌推進,沿河滲漏區“十個全覆蓋”工程主要以危舊房改造工程為主,對不適宜居住的村落進行整體拆遷、集中重建,配套基礎設施。非滲漏區“十個全覆蓋”工程主要以道路建設為主,將文化、衛生、超市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帶動“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四是堅持規劃引領。年底前完成2015年各項建設任務的摸底調查工作,研究制定詳盡的“2015年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方案”,儘早完成工程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保障2015年“十個全覆蓋工程”順利開展。
(三)“去機關化”工作方面
一是組建便民服務隊。定期深入流動人口較多的村,組織社會事務辦、計育辦、司法所等部門工作人員和相關村委會負責人每月開展以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服務為內容的“四定”便民服務活動。二是實行定期服務制度。為有效解決原耳字壕地區到鎮辦事路程遠問題,每周三組織工作人員集中到梁外四村聯建活動陣地為民眾服務。三是繼續實行雷鋒崗服務制度。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人員,組織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四是繼續深化“321”乾群結對幫扶。要求鎮內科級幹部聯繫3戶、環節幹部聯繫2戶、普通幹部聯繫1戶,並做到做到“五個一次”即每月電話聯繫一次、惠民政策講解一次、春耕秋收幫助一次、每季度探望一次、實用技術傳授一次;“五種必訪”即重病住院必訪、有子女輟學或待業必訪、有意外災害必訪、有思想異常必訪、重大節日和敏感節點必訪。切實用行動去除機關化,提升服務水平。
(四)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
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認真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為大力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促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堅持將黨建工作納入鎮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重點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每年召開雙述雙評會議,定期聽取村黨支部書記黨建工作匯報,形成“以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的黨建工作格局。二是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落實“456”、“532”工作法,嚴格程式要求,推進民主決策,不斷完善服務民眾制度辦法,發揮基層黨組織創造活力。堅持教育培養兩手抓,做好明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確保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發揮好引領、示範、帶動作用。三是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自治區、市、旗各項配套規定,倡導艱苦奮鬥、厲行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