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方法
企業在改制時編制模擬會計報表的方法可以總結為三種調整:會計誤差調整、會計主體調整和會計政策調整。
(一)會計誤差調整
會計誤差調整是糾正改制前兩年母體會計報表的誤差,即對改制企業母體報告期記憶體在的錯漏進行調整。在對擬改制企業(母公司)進行報表剝離前,註冊會計師必須對擬改制企業需要模擬期間的原報表進行審計,審查該改制企業是否存在不符合原執行的會計制度的重大錯誤和遺漏。若有會計誤差,應編制會計事項調整筆,逐筆調整賬戶記錄和報表的有關數據。模擬以前報表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正確反映各個年度的經營業績,涉及跨期損益的調整問題,應當在相關的年度進行調整,而不能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因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不進入當期損益。
(二)會計主體調整
會計主體調整,是根據改制方案形成的股份公司結構框架並假設該股份公司在兩年前就已經成立,由此按重組結構對成立前兩年的經營業績和有關的資產、負債、權益作相應的調整,以符合前後各期的財務數據具有可比性。會計主體調整的核心在於資產剝離調整,資產剝離必須滿足完整性原則,凡是生產經營性的資產必須進入擬上市公司。
(三)會計政策調整
會計政策調整指在資產結構調整的基礎上,由於模擬報告期內執行新的會計準則引起會計政策變更,或由於企業上市改組導致集團結構變化而引起差異,需調整的會計程式,其目的在於保持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和會計處理的可比性。
報表評價
(一)證券市場的興起,“模擬會計報表”功不可沒
我國股市開始試點時,股份制企業極少。10年來,有1100多家股份公司股票上市。這種超常規發展,如果按照常規的標準,根本不可能實現。若沒有“模擬調整”的會計創新,就沒有股票市場的發展,就沒有市場經濟的突飛猛進,從這一點上說,“模擬調整”功不可沒。
(二)我國模擬會計報表編制過程的缺陷
毫無疑問,模擬會計報表與母體會計報表相比,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更強的可比性和決策相關性。證券投資者是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主要使用者,通過閱讀模擬會計報表,投資者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歷史財務狀況,並預測未來的盈利趨勢,而國有企業的歷史會計報表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我國目前改制公司的會計報表編制還缺乏規範和統一,企業在編制報表時,也存在粉飾報表的強烈動機,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產剝離非完整性
在行政審批制度下,由於實行“規模控制,限報家數”政策,股票發行額度成為十分稀缺的資源。企業通過激烈競爭拿到的股票發行額度往往與其資產規模不相匹配,只好削足適履,將一部分經營業務和經營性資產剝離,或者進行局部改制,將不具有獨立面向市場能力的生產線、車間和若干業務拼湊成一個上市公司,並通過模擬手段編制這些非獨立核算單位的會計報表。此外,許多改制企業因承擔社會職能而形成大量的非經營性資產,也必須予以剝離。特別是對非經營性資產剝離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有些資產局外人很難劃分究竟是經營性的資產還是非經營資產,企業可以操縱這些資產的剝離。由此增加了模擬會計報表的不確定性。
2.債務剝離的隨意性
債務重組是為了解決企業負債過高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大多數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較高。而我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上市公司上市前的資產負債率不能高於70%.企業為了達到此要求,常採取以下方法調整債務:第一、將債權轉化為股權;第二、徵得債權人的同意後,將使用大量資金的項目分離出來,設立獨立的公司;第三、將原企業的部分資產設立股份公司並發股票,債務由非上市部分主體承擔;第四、由國家或主要股東增加投入,提高股東權益比率。
上述四種方法中,第一種債轉股方式由於是銀行處於主要的債權地位,因法規限制不準投資實業,因此很難套用。第四種方法由於會增加國家再投資,一般也難爭取到。所以,債務重組套用最多的是債務剝離。無論是債務轉移還是債務脫離都會破壞企業資產債務結構,影響企業資產形成的完整性。
本來資產、債務剝離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以達到上市要求,讓投資者認為企業剝離所有者權益,能提高淨資產收益率,這實際上是對改制前企業經營業績的誇大,人為地隱藏運行成本。
3.難以實現配比原則
編制剝離報表的本意是為了增加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可比性,要求企業通過剝離調整來實現收入與費用配比。但實務操作中的剝離與模擬猶如整容術,通過將劣質資產、負債及其相關的成本、費用和潛虧剝離,而將企業的收入全部保留,這樣便可輕而易舉地將虧損模擬成盈利。克服這一後遺症的權宜之計是保持“資金運動”,只要上市後能夠源源不斷地通過配股、增發進行“圈錢”,企業便可以用增量資金來掩蓋存量資產的低效率。要“圈錢”,經營業績就必須達到有關部門設定的門檻。利潤達不到配股、增發的要求,上市公司可以將過去因高估利潤所形成的“泡沫性”資產、經營不善的虧損子公司以及其他虧損業務剝離給母公司或其他關聯企業,再通過“模擬調整”,編制出一套完美的會計報表。從會計理論的角度看,剝離與模擬對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和原則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波,其能量大有催垮現行會計框架之勢。如果上市公司可將不良債權、存貨積壓損失、投資損失和資本結構失調所形成的負債及利息予以剝離,那么,上市公司只會盈利,而不會虧損。經過剝離後模擬出的盈利,嚴重違背配比原則,這種利潤是多計收入,少計費用形成的虛擬利潤,它並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經營能力與投資價值。可見,模擬財務報表本身很難保證收入與費用配比。
(三)核准制下模擬會計報表定位
隨著股票市場的完善和發展,上市額度制已經取消,審批制也被核准制所代。現在應該是監管部門告別剝離與模擬的時候了,應該取消利用模擬會計報表財務指標衡量企業的經營能力,恢復模擬報表本來的面目,將模擬會計報表功能重新定位於輔助地位。如果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取締剝離與模擬,也應當對剝離與模擬做出嚴格限制。即僅限於以前年度已獲得上市額度的企業,並要求財務狀況良好,主營業務突出,行業地位領先的才允許實施。對於進行過重大剝離與模擬的上市公司,必須經過3至5年重新檢驗其業績的穩定性,方準其配股、增發或者發行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