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口

語出:(1). 唐白居易有家妓樊素善歌。後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明阮大鋮《燕子箋·寫像》:“樊口停,蠻腰罷,準備同心,怎離鞍馬,收拾了按板紅牙,彈箏銀甲。”(2).地名。在湖北鄂城縣西北。因當樊港入江之口,故名。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八引宋潘邠老詩:“江從樊口轉,山自武昌連。”

樊口有兩個意思:

1.唐白居易有家妓樊素善歌。後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2.地名。在湖北鄂城縣西北。因當樊港入江之口,故名.古時稱為武昌縣。這裡江湖相通,不少魚群自由出入於江湖之間,湖中的天然食料豐富,是魚類的重要肥育場所。樊口所產的“鯿魚”以團頭魴為主,此魚肉嫩脂多,尤為肥美,故古時有“鯿魚產樊口者甲天下”的說法,到了武昌的人也必一品武昌魚的滋味。

曾有古人張埴

寄樊口鄭石谷 張埴

春日曾交問,炎天不欲書。

變慚吾事謬,豈願後人疏。

古有嗤章甫,今無購子虛。

極思樊口酒,共煮井頭魚。

露白蒹葭冷,江清潦水除。

年華已如此,又可膏吾車。

既是江河匯集之地,必然橋多閘多,自然也有許多傳說.

這裡流傳著一首關於樊口橋和閘的順口溜:“搖呀搖,搖天樊口橋,百米一座閘,千米一座橋;搖呀搖,不知有多少閘,多少橋……”

然而,富有傳奇色彩而又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要算樊口“三民閘”。武漢有三民路,樊口有三民閘:即民信閘、民生閘、民權閘。

樊口民生閘,還是最近從鄂州詩人劉敬堂的《將軍曾經立馬樊口》的文章得知的,後來查閱了《鄂州市志》,果然有民生閘的記載。現在的薛溝橋原是民生閘,在那個年代說起來“慚愧”,民生閘就是一座簡單的很小的吊板閘,後改建橋。橋現在的北邊又建了一座薛溝閘,我想此閘應更名為民生閘,薛溝橋也應更名為民生橋,薛溝港則應更名為民生渠。民生閘、民生渠,《鄂州市志》都有記載。那么民權閘在什麼地方呢?據樊口人談定國就在“東港”。

那個年代的“三民政治、三民精神”,給樊口“三民閘”注入了有民國特色的歷史文化內涵。說起“三民閘”主要講民信閘,這不由使我想起了一件難以忘懷的往事。十幾年前,我在樊口民信閘邊,只有百米遠的鐘廠工作,曾聽一位樊口人說,民信閘邊,日本人埋了二顆炸彈,至今未取出來,是真是假,也無從探過究竟,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最近我寫樊口探古的文章查閱《鄂州市志》時,得到證實,是兩顆地雷,不是炸彈,但不是日本人埋設的。1938年,日寇進攻鄂州,為了阻滯日軍,按照蔣介石“以水代軍”,阻止日軍侵華西進的戰略部署,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工兵指揮部於民國27年(1938年)7月底,擬定《武漢周圍堤堰的破壞計畫》。樊口民信閘首列入其計畫的第一條,即“樊口民信閘水堤破壞點之說明”。按照計畫要破壞樊口大堤及民信閘,但是到了10月份執行的時候,由於當時水已退去,破壞樊口大堤已失去了作用。蔣介石學諸葛亮“水淹七軍”的計謀沒有實現。那么只有破壞東西必經之路的樊口民信閘,由於當時安放的藥量較少,並未炸毀,只是炸損了民信閘,“位於民信閘東孔”的兩顆地雷沒有引爆。直到1953年維修民信閘時,用混凝土包裹起來。至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民信閘車來人往,安然無恙,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雷隱患的可能性已經等於零。民信閘邊藏“驚雷”,是鄂州乃至湖北水利堤閘史上的奇聞。

說起民信閘來還有一段“血淚史”。據《鄂州市志》載,樊湖人民為建樊口堤閘,自清道光29年(1848年)至民國10年(1922年)的73年中,曾13次倡議在樊口築堤建閘。光緒二年(1876年),樊湖人郭瑞麟首築樊口大壩,即現在的老街,大壩後被官府刨毀,郭瑞麟被官府通緝;光緒四年春重築的新壩,又被李瀚章調兵刨毀,官府將領頭築壩的胡炳盧逼走外逃,將汪國源抓進大牢砍了頭,並曉示民眾永遠不準在樊口建閘築壩。

歷史進入了公元1922年,湖北督軍肖耀南委派吳兆麟將軍到樊口築壩建閘,吳兆麟將軍來樊口後,組織將軍團,召集四縣六屬堤紳共議築堤建閘開渠。歷盡艱辛,奮戰三載,先後修築了樊口堤(粑鋪大堤)、南北兩月河(長港、薛家溝港),南北兩民閘(民信閘、民生閘)。這是樊口歷史上,是當時規模最大的水利建設工程。

在建樊口修築堤期間,得到了湖北督軍簫耀南的重視,他還親自到樊口堤閘工地視察,給予吳兆麟將軍的大力支持。

吳兆麟將軍吃住在工地上,由於在他身體力行的帶動下,樊口堤閘工地上熱火朝天,有男的、有女的、有年齡大的、有年齡小的,還有大肚子孕婦也到工地上端茶倒水。這天吳兆麟將軍看到這場面大為感動,走近一看,居然還有男的是“大肚子”,一問他是西陽畈的,還有一位是蘆洲咀的,隨行的湖紳告訴他,就這樊湖很多人得了血吸蟲“大肚子病”。這裡流傳著兩首民謠,一首是:“西陽畈,大肚漢。發大水,把氣嘆。大的哭,小的喚。拖著肚子,去要飯。”還有一首是:“走進蘆洲咀,人人都有喜。女的懷十月,男的懷到底。”可見樊湖人民不但要受,還要遭受血吸蟲的危害。千百年來,樊湖人民就是這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樊口建堤閘、開河渠,已是刻不容緩的水利工程。

1924年,“戊戌變法”的改良派領袖康有為曾蒞臨樊口,參觀了吳兆麟將軍督建樊口的大堤、民信閘、民生閘、月河渠等水利工程,熱情地讚揚了吳兆麟將軍,為此書寫了“為民興利”的題詞,並稱吳兆麟為“畏三仁兄”。

為了修建樊口堤閘,樊口樊湖人民近百年來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英勇而又悲壯。光緒皇帝為此下了七道聖旨,故樊口民信閘又名“七道聖旨閘”。

樊口“三麟治水”(郭瑞麟、彭玉麟、吳兆麟),功可比李冰父子,利可喻都江堰工程,與日月同輝,與樊口七道聖旨閘同存。

當年吳將軍在樊口建的民信閘,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得到重建。現在民信閘的閘體上方刻有“毛主席萬歲”,“一九六五年重建”的字樣,清晰可見。閘體上方“民信閘三個大字是鄂州民國大書法家艾士林書寫的,這雄渾剛毅,蒼勁有力的“墨寶”又為大閘增色不少。歷史進入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黨和人民政府對樊口投入了數億巨資先後修建了樊口大閘、樊口電排站、樊口薛家溝閘、磨刀磯節制閘、樊口三山湖節制閘,從根本上根除了樊口及梁子湖周邊地區市縣的水患,每年減災經濟效益在億元以上,新增綜合經濟效益數十億元。

今天的民信閘雄姿不減當年,風采依舊,飽經風雨,歷盡滄桑,巍峨矗大觀,是樊湖水咆嘯的見證,又是一座“樊口治水”的歷史豐碑!

鄂州市樊口街道辦事處
地址:鄂州市樊川中路46號 郵編:436001 電話:36121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