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媒鴨

樅陽媒鴨

樅陽媒鴨屬肉用中型鴨品種,是安徽當地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水禽遺傳資源。樅陽媒鴨主要分布於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的官埠橋鎮、樅陽鎮、會宮鄉、老洲鎮等地。據考證,樅陽媒鴨的養殖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該品種具有可野外放牧、覓食力強、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品種來源

據考證,樅陽媒鴨的養殖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產區位於安徽省的中南部,濱臨長江下游北岸,氣候溫和而濕潤,水網交織,湖泊、塘堰星羅棋布。年平均氣溫16.5 ℃,年平均降雨量1326 mm,現有水面40229公頃,多為水深不足3 m的沼澤,水生動植物繁茂,為野生水禽提供了優質飼料。如蒿草、紅萍、菱、芡實等,同時還有大量的魚蝦、螺蚌及各種浮游生。因此棲息繁衍著大量的野生水禽,尤以各種野鴨為多。解放前,當地民眾世代以漁獵為生,獵民們主要網捕各種野鴨和大雁。其狩獵方法是:將網潛藏於湖邊的水下,待野鴨群游至網的上方時,事先隱藏的獵民即啟合攏機關,網則從水下迅速彈出合攏,將野鴨捕獲帶到集鎮銷售。並留有部分野鴨進行馴養,如再網捕野鴨,則將其拴在網圈內,作為“媒子(媒介),當“媒子”鳴叫,則誘來野鴨進入網圈,從而達到網捕之目的。隨著時間的延續,樅陽媒鴨種群逐代擴大,繁衍至今,形成獨特資源。為保持野鴨的特性,鴨農們還不斷引入新的野鴨,混入樅陽媒鴨群中讓其自然交配。

產區分布

樅陽媒鴨原產於安徽省安慶樅陽縣一帶,當地已有七百多年的養殖史,現已擴散到鄰近省、縣。中心產區主要分布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的官埠橋鎮、樅陽鎮、會宮鄉、老洲鎮和陳瑤湖鎮等鄉鎮和蚌埠市五河縣雙忠廟、小圩鎮沱湖鄉等地。

產地環境

地理條件

產區介於東經117°05'~118°04'和北緯31°01'~33°20'之間。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多樣,既有低山丘陵,又有沖積平原和沿江洲圩。最高海拔674.9 m,最低海拔僅13 m。

氣候條件

產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和暖溫帶過渡型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光、熱、水資源都比較豐富。年平均氣溫為14.7 ℃,最低氣溫為-23.3 ℃,最高氣溫為40 ℃。年降雨量平均為896.3 mm,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306.7小時,無霜期年平均為212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1日,平均終霜日為4月2日。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6.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2%。風速歷年平均風速為3.4m/s。最大月平均風速為4.2 m/s,最小風速為2.9 m/s。風力平均風力為2級,最大風力為7級。

水源及土質

產區內河流和湖泊眾多,水面廣闊,水資源豐富。湖盪河溝及草灘中,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種類繁多,如艾草(其種子即蒿米,可作為人類糧食)、紅萍、菱、蓮、芡實等,沼澤中大量的魚、蝦、蟹、螺、蚌及各種昆蟲類及品種繁多的浮游生物,為媒鴨生長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和優質的天然飼料。
產區內土壤類型多樣,主要有水稻土類、潮土類、紅壤土類、黃褐土、紫色土類、石灰土類、草甸土類、砂疆黑土、棕壤土和黃棕壤土等,其中以水稻土類和潮土面積較大。紫色土、石灰土和黃褐土等面積較小,且分布零散。

飼料作物情況

產區農作物種類多樣,資源豐富,主要有水稻、棉花、小麥、玉米和山芋等糧油作物。飼料作物以玉米穀物為主,豐富的糧食及蔬菜可大量轉化為飼料,為媒鴨的飼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產區年產糧食91.9萬噸,玉米穀物88萬噸,油料86.58萬公斤。

生態適應性

樅陽媒鴨是當地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水禽遺傳資源,歷史悠久,完全適應本地的氣候條件。樅陽媒鴨具有可野外放牧、覓食力強、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