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鎮

樂成鎮

樂成鎮是樂清市政府所在地,樂清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樂成鎮位於市境中部偏南,地處北緯28°07′,東經120°57′,東臨富饒的樂清灣,南接柳市鎮、象陽鎮和翁垟鎮,西傍白石鎮和城北鄉,北依括蒼山脈,104國道過境,東北是天成鄉和浦岐鎮,是中共樂清市委、樂清市人民政府駐地。樂成鎮歷史悠久,山水秀美,名勝古蹟眾多。全鎮土地總面積101.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117畝,總戶數54769,總人口152021人。下轄68個行政村和11個社區。201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覆了樂清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樂成鎮改制為樂成街道。

基本信息

簡介

樂清中心樂成鎮 樂清中心樂成鎮

樂成鎮土地面積100多平方公里,人口90154人。樂成鎮是歷代縣治和現樂清市市府所在地,一直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溫州市的重點工業衛星鎮,1997年又跨進浙江省經濟百強鄉鎮行列。

2011年,設立樂成街道,轄8個社區(原樂成鎮的東城、南城、西城、北城、樂怡、樂湖、銀潭、沐簫8個社區)、34個行政村(原樂成鎮的北門、金溪、銀溪、中心、倉橋、林場、東門、南門、西門、潘家垟、湖上岙、孔坦、岩前、八金田、水塘山、上敖、黃村17個行政村和原城北鄉全部17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雙雁路117號。

樂成鎮 樂成鎮

原樂成鎮位於樂清市中部偏南,北緯28°07′、東經120°57′。是樂清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東瀕樂清灣,南接柳市鎮、象陽鎮和翁垟鎮,西傍白石鎮和城北鄉,北依括蒼山脈,距溫州34千米。面積98.59平方千米,人口15.70萬人(2008年末)。轄12個社區,1個居民區,6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雁 路。甬台溫鐵路、G15瀋海高速、104國道過境。 【沿革】1949年為樂成鎮。1958年為樂成公社樂成管理區。1959年復設鎮,1961年改城關鎮公社,1980年改鎮,1981年復稱樂成鎮。1992年,鹽盆鎮、慎海鄉、後所鄉、萬岙鄉併入。1997年,面積98.6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八金田、上敖、林場、水塘山、北門、金溪、中心、銀溪、倉橋、東門、西門、南門、黃村、岩前、湖上岙、潘家垟、孔坦、萬岙、水深、馬車河、縣浦、宋湖、蓋竹、石馬北、石馬捕撈、南岸捕撈、石馬南、南岸、前山、界岱、支岙、市嶺、上米岙、後所、蠣灰窯、半沙、東山南、南草垟、壩頭、白沙、百岱、牛鼻洞、珠垟、黃良、上葉、梅灣、包山、天場、北沙角、土墩塘、龍山頭、新塘、石龍、雲嶺、新下塘、鹽盆、東山、上段、樟北、後埭頭、柏樹巷、鹽盆捕撈、樟南、山根、吳岙、田垟、楊岙、盛岙68個行政村和東門、南門、西門、北門、中心、銀溪、金溪、倉橋、 新南、鹽盆、浦西、浦東12個居委會。2002年,轄丹霞、民豐、樂怡、東城、東塔、銀潭、銀新、北新、簫台、沐簫、西城、樂湖、南城、浦東、雲浦、浦西、開元、北城18個居委會,八金田、林場、上敖、水塘山、黃村、岩前、孔坦、潘家垟、湖上岙、宋湖、蓋竹、馬車河、縣浦、水深、珠垟、黃良、上葉、包山、天場、龍山頭、梅灣、北沙角、土墩塘、新塘、牛鼻洞、石龍、雲嶺、新下塘、蠣灰窯、半沙、壩頭、後所、白沙、東山南、南草垟、百岱、石馬北、石馬南、南岸、萬岙、前山、界岱、上米岙、市嶺、支岙、上段、鹽盆、樟南、樟北、東山、後埭頭、柏樹巷、山根、田垟、吳岙、楊岙、盛岙、北門、金溪、中心、銀溪、倉橋、東門、西門、南門等68個行政村。2008年末,轄北城、沐簫、銀潭、樂湖、丹霞、民豐、東城、樂怡、西城、南城、雲浦11個社區,鹽盆1個居民區,八金田、上敖、林場、水塘山、北門、金溪、中心、銀溪、倉橋、東門、西門、南門、黃村、岩前、湖上岙、潘家垟、孔坦、萬岙、水深、馬車河、縣浦、宋湖、蓋竹、石馬北、石馬捕撈隊、南岸捕撈隊、石馬南、南岸、前山、界岱、支岙、市嶺、上米岙、後所、蠣灰窯、半沙、東山南、南草垟、壩頭、百岱、白沙、牛鼻洞、珠垟、黃良、上葉、梅灣、包山、天場、北沙角、土墩塘、龍山頭、新塘、石龍、雲嶺、新下塘、鹽盆、東山、上段、樟北、後埭頭、柏樹巷、鹽盆捕撈隊、樟南、山根、吳岙、田垟、楊岙、盛岙68個行政村。 【郵編】325600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樂成鎮330382100:~019 111丹霞社區 ~020 111民豐社區 ~021 111樂怡社區 ~022 111東城社區 ~023 111銀潭社區 ~024 111沐簫社區 ~025 111西城社區 ~026 111樂湖社區 ~027 111南城社區 ~029 111北城社區 ~030 123鹽盆居委會 ~031 111旭陽社區 ~032 111清遠社區 ~200 112八金田村 ~201 112林場村 ~202 220上敖村 ~203 220水塘山村 ~204 112黃村村 ~205 220岩前村 ~206 220孔坦村 ~207 112潘家垟村 ~208 112湖上岙村 ~209 112宋湖村 ~210 112蓋竹村 ~211 123馬車河村 ~212 123縣浦村 ~213 123水深村 ~214 220珠垟村 ~215 220黃良村 ~216 220上葉村 ~217 220包山村 ~218 220天場村 ~219 220龍山頭村 ~220 220梅灣村 ~221 220北沙角村 ~222 220土墩塘村 ~223 220新塘村 ~224 220牛鼻洞村 ~225 220石龍村 ~226 220雲嶺村 ~227 220新下塘村 ~228 220蠣灰窯村 ~229 220半沙村 ~230 220壩頭村 ~231 112後所村 ~232 112白沙村 ~233 112東山南村 ~234 112南草垟村 ~235 112百岱村 ~236 112石馬北村 ~237 112石馬南村 ~238 220南岸村 ~239 112萬岙村 ~240 112前山村 ~241 220界岱村 ~242 220上米岙村 ~243 220市嶺村 ~244 220支岙村 ~245 220上段村 ~246 220鹽盆村 ~247 220樟南村 ~248 220樟北村 ~249 220東山村 ~250 220後埭頭村 ~251 220柏樹巷村 ~252 220山根村 ~253 220田垟村 ~254 220吳岙村 ~255 220楊岙村 ~256 220盛岙村 ~257 123北門村 ~258 123金溪村 ~259 123中心村 ~260 123銀溪村 ~261 123倉橋村 ~262 123東門村 ~263 123西門村 ~264 123南門村 ~265 123石馬捕撈隊 ~266 123南岸捕撈隊 ~267 123鹽盆捕撈隊

原城北鄉位於樂清市中部,與永嘉縣相鄰。面積40.07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2008年末)。轄松羅、郭公山、山峰垟、坭垟、黃坦硐、濟頭、龍台頭、秦垟南、章山、里章、林山、秦垟北、黃底、垟下、仰根、馬龍頭、後步坐1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里章村。 【沿革】1949年為城北鄉,1950年分為黃坦、城北2鄉。1958年合為城北公社,同年併入樂成公社,為城北管理區、黃坦洞管理區。1961年2個管理區合為城北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40.1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里章、松羅、郭公山、黃坦洞、章山、仰根、濟頭、山峰垟、龍台頭、黃底、馬龍頭、後步坐、林山、坭垟、秦垟北、垟下、秦垟南17個行政村。 【郵編】325600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382209:~200 220松羅村 ~201 220郭公山村 ~202 220山峰垟村 ~203 220坭垟村 ~204 220黃坦硐村 ~205 220濟頭村 ~206 220龍台頭村 ~207 220秦垟南村 ~208 220章山村 ~209 210里章村 ~210 220林山村 ~211 220秦垟北村 ~212 220黃底村 ~213 220垟下村 ~214 220仰根村 ~215 220馬龍頭村 ~216 220後步坐村

地理位置

美麗的樂成 美麗的樂成

樂成鎮鎮政府駐雙雁路,郵編:325600。轄11個社區(北城、沐簫、銀潭、樂湖、丹霞、民豐、東城、樂怡、西城、南城、雲浦)、1個居民區(鹽盆)、68個行政村(八金田、上敖、林場、水塘山、北門、金溪、中心、銀溪、倉橋、東門、西門、南門、黃村、岩前、湖上岙、潘家垟、孔坦、萬岙、水深、馬車河、縣浦、宋湖、蓋竹、石馬北、石馬捕撈隊、南岸捕撈隊、石馬南、南岸、前山、界岱、支岙、市嶺、上米岙、後所、蠣灰窯、半沙、東山南、南草垟、壩頭、百岱、白沙、牛鼻洞、珠垟、黃良、上葉、梅灣、包山、天場、北沙角、土墩塘、龍山頭、新塘、石龍、雲嶺、新下塘、鹽盆、東山、上段、樟北、後埭頭、柏樹巷、鹽盆捕撈隊、樟南、山根、吳岙、田垟、楊岙、盛岙)。

樂成鎮是一個產業門類齊全,市場網路健全,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城鎮。人均收入7800元,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中國政府提出的“小康”生活標準。

農業

晨沐廣場 晨沐廣場

199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137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1.56億元。農業規模經營不斷擴大且發展勢頭強勁,規模經營面積達1萬多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5%。機械化收割率達40%,農田機械化率達95%。幾年來,樂成鎮以104國道為軸線分別建成了金溪、宋湖、萬岙、後所、慎海等6個工業小區,占地970畝,170家企業進入工業區生產。1998年全鎮共有企業412家,工業總產值405800萬元,外貿出口供貨值35104萬元,14家企業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值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28家。樂成鎮工業產品結構合理,科技含量高,是工業經濟發展潛力非常大的經濟強鎮。

自然概貌

千名幹部一起勞動 千名幹部一起勞動

樂成鎮域東、西、北三面為山地和丘陵,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南部為平原水網區,是樂成平原的組成部分,其中山地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平原占1/4。地勢呈西北——東南走向,是雁盪山脈南伸的部分。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古人比之為仙窟。鎮中心東首有東塔山(海拔160m)、九牛山(謝公山)(海拔297m);西首有西塔山(海拔120m)、簫台山(海拔143m);後有丹霞山(白鶴山)(海拔150m)、縣後山(鳳凰山)(海拔265m)為屏障。老鷹嘴(海拔553.3m)、烏岩背(海拔667m)、鷹嘴岩(海拔667m)、蓋竹山(海拔370m)羅疊群山之中,與城北鄉、白石鎮交界的白雲尖,是樂成鎮的最高山峰(754m)。全鎮耕地面積為29117畝,其中水田23479畝,旱地為5638畝。灘涂面積共25631畝,圍塘養殖面積達到3600畝,淡水養殖面積約2500畝。林業用地6.85萬餘畝,其中有林地為53019畝,灌木林1882畝,竹林1150畝,經濟林9507畝,未成林造林地317畝,苗圃地53畝。森林覆蓋率31.2%,活立木總蓄積量57523m3,是樂清市重點林區鄉鎮之一。樂成鎮水資源較為緊缺,人均占有量有650m3。境內主要河流有銀溪、金溪、橫河、湖上岙溪等,金溪、銀溪由北而南穿過市區,橫河溝通兩溪,東通東運河,西接樂琯運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大。鎮內有西山水庫和十八玍水庫,是本鎮的飲用水源。

樂成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級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氣溫為17℃,年平均降水量1506.9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的梅雨和颱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62%。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東北風。樂成片屬十八玍水系,集雨面積為76.6km2,其中山區面積為49.4km2,平原面積為27.2km2。植被屬亞熱帶針闊葉林帶。山地、丘陵的植被多是人工林,東南平原多是農業植被。

樂成山水奇秀,名勝古蹟眾多。其中東塔雲煙、雙瀑飛泉等“樂成八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樂成八景,最早叫簫台八景。它們是樂成鎮的八個景點——八個能代表樂成鎮豐厚文化的景點。它們星羅棋布于樂成鎮境內,雖無雁盪山那樣享譽海內外,但在樂清市內也是家喻戶曉。八個景點各有特色,或形,或聲,或水,或山,或洞,引人入勝。

樂成八景,半數已不存,只能從史書中查找,但也只是一些零星的記載,有些只是民間傳說。我這裡所寫的只是將史書中的一些記載重新炒了一番。

樂成八景中, “簫台明月”為人所廣知,因為它的故事最為古老。簫,是一種樂器。所以,簫台的來歷當然也跟音樂有關。傳說,周靈王太子晉經過樂清時,見風景秀麗,遂在樂成的西邊山頂上壘石為台,弄蕭奏樂,引來群鶴飛舞。太子晉盡興,騎鶴離去。古人弄簫當然無法重現了,但簫台的清韻卻留了下來。借王子晉的名,那弄簫的石台就樁後人名為簫台。古人已去,空留明月。簫台上有石枰遺址,故俗名又稱棋盤山。因為山高,在月圓之夜佇立山巔望月,分外空曠明亮。周邊和風輕拂,似簫聲飄緲;林木隨風起舞,如為古人弄簫伴舞,是為“簫台明月”。景點內有沐簫寺,寺前原有六棵古老的大楓樹,深秋一片紅艷,故清末民初又有“六楓秋艷”之稱。

“東塔雲煙”位於東象山,山上有宋熙寧年間古塔一座,高九級,聳立山頂。元時樂清著作家李孝光曾有詩曰:“海月四更移塔去,天風萬里擘鬆開;煙消日出無人到,獨自看雲山上來。”東象山原來無塔,因當年九牛山尖的石塔被雷震毀,縣令葛逢遷建於此。東塔雲煙的觀賞時間應為凌晨。東海日出之時,霞光映山雲煙繚繞,堪稱壯觀。東塔旁原建有寺院,名東塔院。紹興二十六年(1156),五彩祥雲下覆其巔,次年恰王十朋廷對第一,故東象山又名“魁峰”。東塔院毀於文革時期,近年重建。

“白鶴晨鐘”是指白鶴寺僧做早課時的悠悠鐘聲。白鶴寺在市區西北隅丹霞山麓,面對蕭台峰。相傳晉時隱士張文君舍宅為寺,建寺之日,有白鶴飛鳴其上,故命“白鶴寺”。唐天授二年(691),郡城永寧門內白鶴寺改稱“大雲寺”,遂將舊賜額移置於此。寺後為大叢林。白鶴寺是我市最早的一座古剃;建國後,全部院舍歸樂中使用。所遣白鶴寺大殿列為我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近年已全部拆毀。

“紫芝晚磬”指的是紫芝觀晚堂經課時清亮悅耳的磬聲。紫芝觀是樂清最早的道觀,又名三宮殿。始建於宋至和年間(1054——1056),先是庵堂,紹興丁卯年(1147)道士邱大同建三官殿。當時永嘉笪竹山紫芝觀被廢,郡太守梁汝如奏準,以宣和二年(1120)皇帝詔令改給是觀,爾後遂名“紫芝觀”。固紫芝觀早晚均有道士誦經,有磬聲相伴,晚間城鎮漸靜,觀中銅磬聲能遠揚數里,籠罩山下城鎮,成為一景。原紫芝觀已無存於世。一九八六年有關單位批准重建,新觀移於鳳凰山上,和城隍廟相鄰。

“雙瀑飛泉”又名鶴瀑,在市區西北丹霞山南峭崖上,高約七、八十米,西山諸水匯流從此出口,分兩派沖瀉而下,形如白鶴雙翅。宋王十朋<;雙瀑賦)中是這樣敘述雙瀑飛泉的:“飛泉洶湧,怒流湍激,噴煙霧於蒼嵐,吼龍蛇於大澤……”歷來文入學士到城總愛來此觀賞。瀑下有澄潭,潭旁有 “觀瀑亭”。民國二十二年(1933)改稱為“景賢亭”,是為紀念抗倭英雄戚繼光將軍。一九六O年,興建西山水庫後,雙瀑遜色不少。

“西岑松雪”位於西象山,又名西皋。晉時山頂有一座十三級石塔,與東塔遙遙相對。南朝謝靈運為永嘉太守時曾登臨西皋。宋鹹平五年,縣令邊秀於塔旁建寺,毛士龍在《西塔院記》中記載:“雙巒插空,翠阜中峰,修竹籠煙,茂林卷霧。”峰巔舊有一棵大蒼松,孤高挺立,一遇降雪虬枝皆沾雪花,其姿態倍增蒼勁,孤傲絕世。西塔下建有“西塔院”,山半腰有“三高亭”,可惜原西塔、西塔院、三高亭俱廢。山上塔、院均為新建,西塔院今改名為 “廣福寺”。

“雲門福地”,指雲門觀(依永樂《樂清縣誌》說),原址在市區東隅雲門巷(原名澄清坊),宋紹興年間建。元李孝光詩曰:“古帝南巡事已非,土階茅屋尚依依。夜深月底吹簫去,度得雲門一曲歸。”“雲門”,傳說為黃帝之樂;“福地”為神仙所居之處。雲門福地是如何被納於八景之列,史書上沒有記載。大概是因為當時這裡香火旺盛,四處來許願祈求神靈的香客眾多,成為小城一景的緣故吧?雲門觀毀於明時的大火中,清嘉慶四年(1799),改建為儲稻穀的“東常平倉”。其後又毀。

“蓋竹洞天”即楊八洞,位於鎮西南三公里的蓋竹山上,另有名為“蓋竹寶光長耀洞天”。洞境內怪石林立,谷幽峰奇。原有八洞十二岩,均散布於荒岡亂崖中。洞以透天、人海二洞最深險;岩以龜岩、玉蟾二岩最可觀。境內還有奇岩稱“寶光”,矗立如碑,上有摩崖“蓋竹長耀寶光洞天”八字。蓋竹洞天開發於宋,建有道庵,遊客如織。宋人邱天祐有“寶光長耀山中月,仙跡深藏洞裡天”的詩句留下。山中竹林茂盛,有“世外桃源”之譽。現僅存透天、遺日、龍舌三洞。

樂成八景,至今剩下的僅是幾處已修補過或重新建築的景點,而有的卻是蹤跡無存。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不過是取著八景名字的建築物,它跟傳說中的八景相距很遙遠。或許世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當一處景物湮滅於它的傳說中時,我們才會倍感珍惜。

上面有關八景的敘述或許有失實之處,但史書中的記載真的只有這么多。不過,這無關緊要,因為殘缺的部分可以由我們的想像來彌補,這也比較符合時尚。

樂成八最的敘述殘缺也好,模糊也罷,但這八個景點卻是確確實實地真實存在過。

歷史沿革

樂成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有著悠久的歷史。東晉寧康二年(374),析永寧縣東北部地,置樂成縣,屬永嘉郡。這是樂清建縣之始。南朝宋、齊、梁、陳因之。

拆除違章建築 拆除違章建築

隋開皇十二年(592),省樂成縣入永嘉縣。唐武德四年(621),析永嘉原樂成縣地重置樂成縣,屬東嘉州。武德七年,復省樂成縣入永嘉縣。載初元年(689),復分永嘉縣置樂成縣,屬溫州。五代後粱開乾二年(908),為避梁太祖父朱誠之諱,縣名樂成改為樂清,屬溫州。樂清之名從此時開始。宋太乾興國三年(978),溫州降為軍,樂清屬之;鹹淳元年(1265),升溫州為瑞安府,樂清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為溫州路,樂清屬之。明洪武元年(1368),改溫州路為溫州府,樂清屬之。清時,樂清屬溫州府。民國元年(1912),廢府置道,樂清屬甌誨道;十六年,廢道制,樂清直屬於浙江省;二十四年,在溫州設第八行政督察區,二十八年,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區,樂清隸屬之。

一九四九年五月,樂清縣解放,人民政權建立;十月,新中國成立,樂清縣屬溫州專區。一九六八年,溫州專區改為溫州地區,樂清縣屬之。一九八一年九月,溫州地、市合併,成立新的溫州市(地級),實行市轄縣體制,樂清縣歸溫州市管轄。

一九九三年九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樂清縣建制,設立樂清市(縣級),由省直轄,以原樂清縣的行政區域為樂清市的行政區域。十月,省府通知,樂清撤縣設市後,行政管理委託溫州市人民政府代管。十二月六日,樂清舉行撤縣設市慶典,授牌授印,從此結束了樂清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縣建制的歷史,改為樂清市。樂清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的大地上,又增加了一座新的城市。

樂清初建縣時,其區域界限史缺明確的記載,大致的範圍:東面包括木榴嶼全境(今玉環、洞頭兩縣),南限甌江,西界象浦,與永寧縣(今溫州市區和永嘉縣)相鄰,北面與臨海縣(今台州市區)接壤。明時,據永樂(樂清縣誌)記載,樂清縣四境“東西相距二百五里,南北相距一百九十五里,東南距西北一百九十里,東北距西南二百六十里”,四至“東至海渡一十里,越渡至溫嶺一百三十里為黃巖縣界,西至楠溪桐嶺六十里為水嘉縣界,南至海五里,越海至玉環鄉南社一百三十里為海洋,北至接莆嶺六十里為永嘉縣界。”

明成化十二年(1476),樂清縣劃山門鄉三個都和玉環鄉三個都共六個都三十二個里之地給太平縣(今溫嶺市)。這是樂清縣境第一次大的變動。

清雍正六年(1728)六月,析樂清縣玉環鄉設立玉環廳。嘉慶年間,樂清縣分水山以南海中島嶼再劃給玉環廳。這是樂清縣境第二次大的變動。光緒年間,“縣境東西廣一百七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東至海十里,至湖霧一百二十里為太平縣界,西至象浦東奧(岙)五十里為永嘉縣界,南至海五里,北至接莆嶺六十里為永嘉縣界”,“東南至海十里,西南至館頭五十里為永嘉界,自界達其治三十里,東北至盤山嶺一百二十里為黃巖縣界,西北至楠溪桐嶺六十里為永嘉縣界。”

民國期間縣境無多大變動。

一九四九年五月縣境解放,中共浙南特委曾一度設立黃樂縣,樂清縣大荊區劃給黃樂縣,雙溪縣(今永嘉縣)兩港區劃給樂清縣。此時樂清縣境北至白箬嶺,西至楠溪。同年八月,黃樂縣撤銷,大荊區重歸樂清縣,兩港區劃還給雙溪縣。這是樂清縣境第三次大的變動。一九五六年屬溫嶺縣的胡霧鄉劃給樂清縣,永嘉縣大嶺頭、賹崪兩村分別劃人樂清縣甸嶺鄉、嶺底鄉。此時起至今,樂清區域未變,東至東海之樂清灣,與玉環縣相望,東北至湖霧鎮北面的羊角洞,與溫嶺市為界,隔甌江,與溫州市區相望,西達北白象鎮珀頭西北的烏牛碼道附近,與永嘉縣接壤,北到暘谷岙鄉黃家村,與台州市相鄰。陸域面積一千一百七十四平方公里,海域面積二百四十九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

樂清之窗 樂清之窗

樂成鎮是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城鎮,城市建設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突出中心市區優勢,堅持軟硬環境建設並舉,重點抓好城市中心區核心區、市級教育園區、鹽盆市級工業園區和市頭盔摩配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市區面貌日新月異。樂成鎮現有中國小19所,各類幼稚園44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100%。全鎮共有社區醫療服務站13家,村衛生室50家,個體診所13家。樂成鎮的文體廣電事業近年來也得到健康發展,我鎮還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社會、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科普社區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在體育總會及其11個協會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下,各種形式的健身活動隨處可見,現有晨練輔導站17個,活動點30多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全鎮閉路電視、電信覆蓋率達到98%。道路硬化率達100%,主要街道兩旁都設定路燈,綠化率達30%。垃圾日產日清,12條主街道實行18小時以上保潔,長效保潔制度得到落實。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達100%。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100%。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樂成鎮創造了市場經濟“先行一步”的優勢,前後躋身於“溫州市綜合實力三十強鎮”、“溫州市工業衛星鎮”、“溫州市三星級文明鎮”、“溫州市生態合格鎮”、“溫州首批小康鄉鎮”、“溫州市經濟‘八強’”、“溫州市十大經濟強鎮”、“省級文明城鎮”、“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浙江省經濟百強鄉鎮”、“浙江省教育現代化強鎮”、“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等行列。

工會互動 工會互動

樂成鎮經濟取得了飛速增長,人均收入連年遞增。199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137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1.56億元。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擴大且發展勢頭強勁,規模經營面積達1萬多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5%。機械化收割率達40%,農田機械化率達95%。

全鎮呈現物阜民豐,一片繁榮景象,是“溫州經濟”模式的典型和樂清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之一。預計二十年左右後,把該鎮建設成生態經濟發達,人居環境和諧,生態文化繁榮的集工貿、商住、休閒為一體的濱海型城鎮。

浙江百強鎮

浙江百強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