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誌(1987-2005)

《樂亭縣誌(1987-2005)》是2014年11月02日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歷時九載,《樂亭縣誌(1987—2005)》終成卷帙。這是樂亭縣文獻工作的一大盛事,是值得樂亭人民共同慶賀的一件喜事。

樂亭縣依河傍海,物產豐富,文化發達,地靈人傑,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是冀東文藝三枝花——樂亭大鼓、皮影和評劇的發源地。千百年來,樂亭以厚重的歷史,傳承著古老的中華文明;樂亭人用智慧的雙手,書寫著絢麗多彩的人文歷史。從金代置縣到清末,全縣出進士57人、舉人282人。

圖書目錄

綜 述 1

大事記 9

第一編 政  區

第一章 建 置 25

第一節 地理位置 25

第二節 歷史沿革 25

第二章 行政區劃 26

第一節 區 劃 26

第二節 勘 界 30

第三章 鄉鎮街道 32

第一節 鄉 鎮 32

第二節 街 道 43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45

第一節 地 質 45

第二節 地 貌 46

第二章 氣 候 47

第一節 氣象要素 47

第二節 天氣現象 54

第三章 水 文 56

第一節 水文地質 56

第二節 地下水 58

第三節 地表水 59

第四章 自然資源 60

第一節 土地資源 60

第二節 水資源 62

   附 樂亭縣水資源調查 63

第三節 礦產資源 65

第四節 野生動植物資源 66

   附 石臼坨島植物資源調查 66

第五章 自然災害 68

第一節 氣象災害 68

第二節 病蟲害 70

第三節 海洋災害 71

第六章 海 域 72

第一節 海岸線 72

第二節 水深與面積 72

第三節 入海水量與沙量 72

第四節 水質與海流 73

第五節 冰情與潮汐 73

第六節 島 嶼 73

第七節 資 源 74

第八節 功能區劃 76

第三編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規模 77

第一節 數 量 77

第二節 密 度 78

第三節 分 布 78

第二章 人口變動 80

第一節 自然變動 80

第二節 機械變動 81

第三節 流動人口 82

第三章 人口構成 82

第一節 性別、年齡、民族構成 82

第二節 農業和非農業、三次產業人口構成 85

第四章 人口素質 86

第一節 身體素質 86

   附 百歲以上老人簡介 88

第二節 文化素質 88

第五章 人口控制 89

第一節 生育規劃 89

第二節 生育調節 90

第三節 優生優育 91

第四節 計畫生育“三結合” 91

第五節 計畫生育管理 92

   附 樂亭縣計畫生育40年 94

第四編 民生民俗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9

第一節 農村居民生活 99

第二節 城鎮居民生活 104

第二章 居民習俗 106

第一節 生活習俗 106

第二節 禮儀習俗 109

第五編 水庫區移民

第一章 接 收 115

第二章 安 置 115

第一節 1983年、1986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區移民 116

第二節 1996年桃林口水庫區移民 116

第三節 1999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區移民 117

第三章 幫 扶 118

第一節 集中安置村幫扶 118

 第二節 分散安置移民幫扶 119

第四章 建 設 120

第一節 建新家園 120

第二節 發展生產 120

第六編 城鄉建設

第一章 縣城建設 123

第一節 城區規劃 123

第二節 基本建設 124

第三節 市政公用設施 127

第四節 居民住宅 131

第五節 城容城貌 133

第二章 鄉鎮村建設 136

第一節 規 劃 136

第二節 建 設 136

   附1 王灘村 138

   附2 馬新莊村 139

第三章 建設管理 139

第一節 城區管理 139

第二節 鄉鎮村管理 142

第四章 環境保護 142

第一節 環境污染 142

第二節 環境治理 143

第三節 環保管理 144

第七編 水利 電力

第一章 水 利 147

第一節 防洪工程 147

第二節 防潮工程 148

第三節 除澇工程 150

第四節 農田灌溉工程 150

   附 姜各莊灤河橡膠壩工程 151

第五節 節水防滲工程 153

第六節 農村人畜飲用水工程 153

第七節 水務管理 153

第二章 電 力 155

第一節 電力設施 155

第二節 用 電 157

第三節 農網改造 158

第四節 電業管理 159

第八編 交通運輸

第一章 道路建設 161

第一節 公 路 161

第二節 鐵 路 165

第三節 橋 涵 165

第二章 運 輸 168

第一節 公路運輸 168

第二節 水路運輸 170

第三節 鐵路運輸 170

第三章 公路運輸管理 170

第一節 路 管 171

第二節 運 管 172

第三節 路 政 173

第九編 唐山港京唐港區

第一章 建港決策 175

第一節 建港構想 175

第二節 施建決策 176

第二章 港口建設 176

第一節 聯合施建 176

第二節 科技施建 177

第三節 配套設施 178

第三章 港口運營 180

第一節 貨物運量 180

第二節 貨物流向 181

 第三節 貨櫃運輸 182

 第四節 港口效益 183

   附1 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 184

   附2 領導關懷 蒞臨指導 184

第十編 郵政 電信

第一章 郵 政 187

第一節 郵 路 187

第二節 設 施 187

第三節 資 費 188

第四節 郵政編碼 188

第五節 郵政業務 188

第六節 管 理 191

第二章 電 信 191

第一節 設 施 191

第二節 業 務 193

第三章 無線通信 195

第一節 移 動 195

第二節 聯 通 195

第十一編 改革開放

第一章 經濟體制改革 197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97

第二節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200

第三節 流通體制改革 202

第四節 鄉鎮企業改革 204

第二章 政治體制改革 206

第一節 黨政機構改革 206

第二節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207

第三節 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208

第三章 對外開放 209

第一節 對外貿易 210

第二節 招商引資 210

第十二編 經濟總覽

第一章 經濟運行 213

第一節 五年計畫實施 213

第二節 主要經濟指標 215

第二章 經濟結構 218

第一節 所有制結構 218

第二節 產業結構 219

第三節 投資結構 222

第十三編 農 業

第一章 農業結構調整 226

第一節 種植結構調整 226

第二節 產業結構調整 227

第三節 品種結構調整 228  

   附1 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對樂亭縣農業結構調整情況調查報告的批示 228

   附2 新華社對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考察樂亭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報導 228

第二章 農業綜合開發 230

第一節 優良品種引進 230

第二節 示範園區建設 231

第三節 綜合開發項目 233

第四節 重點工程建設 234

第三章 種植業 235

第一節 糧棉油作物 237

第二節 蔬菜(含瓜類) 245

第三節 種植業管理 248

第四章 林果業 249

第一節 林木資源 249

第二節 林果育苗 251

第三節 林木營造 251

第四節 林 場 254

 第五節 果樹生產 255

 第六節 桃鄉建設 259

第七節 花卉生產 260

第八節 林業植保 260

第九節 林果業管理 261

第五章 畜牧業 263

第一節 畜禽飼養 265

第二節 飼草飼料 268

第三節 防疫滅病 269

第四節 畜禽產品行銷 269

第五節 畜牧業管理 270

第六章 漁 業 272

第一節 漁業生產 272

第二節 苗種生產 275

第三節 水產品加工 276

第四節 漁業管理 277

第七章 農業機械 278

第一節 農機種類數量 278

第二節 農機作業 281

第三節 農機經營與維修 281

第四節 農機監理 282

第十四編 工業 建築業

第一章 工 業 285

第一節 經營體制 285

第二節 生產門類 288

第三節 名優產品及重點企業 295

第四節 經營管理 297

第二章 建築業 299

第一節 工程設計 299

第二節 建築施工 300

第三節 經營管理 303

第十五編 旅遊業

第一章 旅遊資源 305

第一節 人文景觀 305

第二節 自然景觀 306

第三節 生態景觀 309

第二章 旅遊服務 311

第一節 服務設施與購物 311

第二節 服務隊伍 312

第三章 旅遊管理 313

第一節 政府巨觀決策 313

第二節 有償轉讓 314

第三節 旅遊宣傳 314

第四節 安全與衛生管理 315

第五節 旅遊市場管理 315

第十六編 商貿服務業

第一章 經營體制 317

第一節 國有商業 317

第二節 供銷合作商業 320

第三節 個體私營商業 321

第二章 網點與市場 321

第一節 網 點 322

第二節 市 場 323

第三章 商品購銷 325

第一節 工業品購銷 325

第二節 農副產品購銷 326

第三節 廢舊物資回收 327

第四章 糧油經營 327

第一節 糧油收購 327

第二節 糧油供銷 328

第三節 糧食調運與倉儲 329

第五章 物資經營 331

第一節 計畫分配 331

第二節 議購議銷 331

第三節 市場購銷 331

第六章 生活服務業 332

第一節 衛生服務 332

第二節 餐飲住宿服務 332

第三節 修理服務 333

第四節 家政服務 333

第五節 中介服務 333

第六節 文化創意服務 334

第七節 休閒娛樂服務 334

第八節 計算機與軟體服務 335

第十七編 金融 保險

第一章 金 融 337

第一節 金融體制改革 337

第二節 金融機構 339

第三節 貨幣流通 340

第四節 存 款 341

第五節 貸 款 342

第六節 結 算 343

第七節 金融管理 344

第八節 國債與證券 345

第二章 保 險 346

第一節 保險機構 347

第二節 保險業務 347

第十八編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 計 劃 351

第一節 計畫編制 351

第二節 投資調控 353

第三節 項目管理 354

第二章 統 計 354

第一節 統計內容 355

第二節 普查與抽樣調查 355

第三節 監督服務 357

第三章 財 政 357

第一節 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357

第二節 財政收支 358

第三節 財政管理 361

第四章 稅 務 364

第一節 稅制改革 365

第二節 稅費征免 365

第三節 稅務管理 36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9

第一節 市場管理 369

第二節 登記註冊管理 371

第三節 商標廣告管理 371

第四節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372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373

第六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374

第六章 物價管理 374

第一節 價格管理 374

第二節 收費管理 376

第三節 價格監督與鑑證 376

第四節 成本調查 377

第七章 審 計 377

第一節 國家審計 378

第二節 內部審計 379

第三節 社會審計 379

第八章 質量技術監督 380

第一節 計量管理 380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380

第三節 質量管理 381

第九章 土地資源管理 382

第一節 土地規劃 382

第二節 建設用地管理 383

第三節 土地開發 386

第四節 基本農田保護 386

第五節 地籍管理 388

第六節 執法監察 389

第十九編 中共樂亭縣地方組織

第一章 黨 員 391

第一節 黨員構成 391

第二節 黨員分布 392

第二章 代表大會與代表會議 393

第一節 代表大會 394

第二節 代表會議 395

第三章 組織機構 396

第一節 縣 委 396

第二節 縣委工作部門 401

第三節 基層組織 403

第四章 重要決策 404

第一節 農業發展戰略 404

第二節 工業發展戰略 405

第三節 海洋經濟發展戰略 405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戰略 406

第五節 文化縣建設戰略 406

第五章 黨務工作 407

第一節 組織工作 407

第二節 宣傳工作 411

第三節 紀檢監察工作 414

第四節 政法工作 417

第五節 統一戰線工作 418

第六節 信訪工作 420

第七節 農村工作 421

第八節 黨校工作 425

第九節 老幹部工作 426

第十節 黨史研究工作 430

第十一節 其他黨務工作 431

第二十編 樂亭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人大代表 433

第一節 代表產生 433

第二節 代表構成 43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435

第三章 人大常委會 438

第一節 人員構成 438

第二節 人大常委會會議 440

第三節 工作機構 441

第四節 主要工作 441

第二十一編 樂亭縣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機構 447

第一節 縣政府領導成員 447

第二節 縣政府工作部門 449

第三節 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452

第二章 施政輯要 452

第一節 推進農業發展 452

第二節 發展工業經濟 454

第三節 開拓臨海產業 456

第四節 文化縣建設 457

第三章 行政事務管理 458

第一節 勞動人事 458

第二節 民 政 463

   附 全縣鄉鎮建成省甲級敬老院 468

第三節 行政審批服務 470

第四節 其他行政事務 471

第二十二編 政協樂亭縣委員會

第一章 政協委員 475

第一節 委員產生 475

第二節 委員構成 475

第二章 政協委員會會議 476

第三章 常務委員會 478

第一節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478

第二節 常務委員會會議 479

第三節 主席會議 480

第四節 工作機構 480

第五節 主要工作 480

第二十三編 人民團體

第一章 工 會 485

第一節 代表大會 485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86

第二章 共產主義青年團 488

第一節 代表大會 488

第二節 共青團員 489

第三節 主要活動 489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493

第一節 代表大會 493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4

第四章 科學技術協會 495

第一節 代表會議 495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6

第五章 殘疾人聯合會 496

第一節 代表會議 496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7

第六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498

第一節 代表會議 498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8

   附 國家級會員 500

第七章 工商業聯合會 500

第一節 代表會議 500

第二節 主要活動 501

第二十四編 公安 檢察 審判 司法行政

第一章 公 安 503

第一節 公安隊伍 503

第二節 社會治安管理 504

第三節 打擊刑事犯罪 505

   附 樂亭警方“6.20”殲滅武裝犯罪團伙紀實 507

第四節 預審與看守關押 508

第五節 戶政、出入境管理 508

第六節 交通管理 509

第七節 消防管理 511

第二章 檢 察 513

第一節 檢察機構 513

第二節 刑事檢察 514

第三節 經濟檢察 516

第四節 瀆職侵權檢察 516

第五節 監所檢察 516

第六節 控告申訴檢察 517

第七節 民事行政檢察 517

第八節 技術檢察 517

第三章 審 判 518

第一節 審判機構 518

第二節 審判制度 518

第三節 刑事審判 519

第四節 民商事審判 520

第五節 行政審判 521

第六節 執行工作 521

第七節 立案工作和審判監督 52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22

第一節 普法教育 522

第二節 人民調解 523

第三節 公 證 523

第四節 律師事務 524

第五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524

第一節 嚴打整治鬥爭 524

第二節 基層基礎工作 525

第三節 法制教育 526

第四節 防範體系建設 526

第五節 見義勇為褒獎 526

第二十五編 軍 事

第一章 地方人民武裝 527

第一節 人民武裝部 527

第二節 民 兵 528

第三節 駐樂亭武警部隊 529

第二章 兵 役 530

第一節 兵役機構 530

第二節 義務兵徵集 530

第三節 預備役登記 531

第三章 國防教育與人民防空 531

第一節 國防教育 531

第二節 人民防空 532

第四章 駐 軍 532

第一節 解放軍駐樂亭部隊 532

第二節 擁政愛民 533

第二十六編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 535

第一節 愛國主義教育 535

第二節 公民道德教育 536

   附 樂亭縣十大主要行業職業道德規範 538

第三節 未成年人教育 538

第二章 文明創建與文明共建 539

第一節 文明創建 539

第二節 文明共建 542

第二十七編 教 育

第一章 教育改革 545

第一節 辦學體制改革 545

第二節 “三教”統籌 546

第三節 人事制度改革 546

第四節 學校布局改革 546

第五節 素質教育 546

第二章 基礎教育 547

第一節 學前教育 547

第二節 國小教育 548

   附 國小簡介 549

第三節 國中教育 551

   附 初級中學簡介 552

第四節 高中教育 552

   附 高級中學簡介 554

第五節 特殊教育 555

第三章 中等專業技術教育 556

第一節 職業技術教育 556

   附 樂亭縣綜合職業技術學校簡介 556

第二節 師範類教育 55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57

第一節 掃除青壯年文盲 557

第二節 農技培訓 557

第三節 職工培訓 558

第四節 成人高等教育 558

第五章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559

第一節 “普九”過程 559

第二節 “普九”後續工作 561

第六章 教學研究 562

第一節 幼教國小 562

第二節 初 中 562

第三節 高 中 563

 第四節 課程設定與教材 563

第七章 教師隊伍 569

第一節 隊伍構成 569

第二節 教師待遇 570

第三節 師德建設 570

   附 1987 — 2005 年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模範教師 571

    1987 — 2005 年省特級教師 571

第八章 教育經費 571

第二十八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體制改革 573

第一節 “雙放”政策 573

第二節 配備科技副職 573

第三節 技術市場 574

第二章 科研機構 574

第一節 縣辦研究機構 575

第二節 民辦研究機構 575

第三章 科技隊伍 575

 第一節 分 布 576

第二節 結 構 576

第四章 科技套用 576

第一節 農業科技套用 577

第二節 工業科技套用 579

第三節 新能源開發利用 580

 第四節 農業科技培訓 580

第五章 氣象與地震測報 581

第一節 氣 象 581

第二節 地震監測 582

第六章 科技管理 582

第一節 項目管理 582

第二節 經費管理 583

第三節 成果管理 584

第四節 專利管理 584

第二十九編 文 化

第一章 文化體制改革 585

第一節 管理機構改革 585

第二節 藝術團體改革 585

第二章 文化布局 586

第一節 文化網路 586

第二節 文化單位 586

第三章 文化研究與交流 588

第一節 文化研究 588

第二節 文化交流 589

第四章 民眾文藝 589

第一節 特色文化 589

第二節 文藝團體 592

第三節 文藝演出 592

第四節 書畫交流展覽 593

第五章 文藝創作 593

第一節 文學創作 593

第二節 藝術創作 594

第六章 文物古蹟 595

第一節 文物遺存 595

第二節 文物管理 601

第七章 文化市場管理 601

第一節 管理範圍及法規依據 601

第二節 文化市場治理 603

第八章 廣播電視 604

第一節 廣 播 604

第二節 電 視 604

第九章 檔案 地方志 607

第一節 檔 案 607

第二節 地方志 609

第三十編 李大釗紀念館

第一章 籌 建 611

 第一節 起 因 611

 第二節 選 址 612

 第三節 奠基施工及徵集資料 612

 第四節 領導題詞及各方支持 613

第二章 建築布局與陳展 613

 第一節 建築布局 613

 第二節 陳 展 614

 第三節 開館儀式 614

第三章 改 陳 615

 第一節 籌劃與實施 615

 第二節 陳展內容和形式的調整 615

第四章 碑林建設 616

 第一節 建 設 616

 第二節 碑 刻 617

   附1 李大釗烈士碑文 618

   附2 獄中自述 619

   附3 到李大釗紀念館參觀瞻仰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621

第三十一編 衛 生

第一章 醫 療 623

第一節 醫療機構 623

第二節 醫療隊伍 625

第三節 醫療技術 627

第四節 醫療制度 629

第二章 愛國衛生和防疫 631

第一節 愛國衛生 631

第二節 計畫免疫 632

第三節 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防治 634

第四節 抗擊非典型肺炎 635

第三章 婦幼保健 637

第一節 保健機構與設施 637

第二節 婦女病防治 637

第三節 兒童保健 638

第四節 婚前體檢 638

第四章 醫政藥政管理 638

第一節 醫政管理 639

第二節 藥政管理 639

第三十二編 體 育

第一章 民眾體育 641

第一節 學校體育 641

第二節 職工體育 645

第三節 居民體育 646

第四節 老年體育 646

第二章 競技體育 647

第一節 田 徑 647

第二節 舉 重 647

第三節 射 擊 648

第四節 球 類 648

第三章 體育設施 648

第一節 社會體育設施 648

第二節 學校體育設施 649

第三十三編 人 物

第一章 人物傳 651

史夢蘭 651

趙紉蘭 653

趙曉峰 653

李樂光 654

孫占一 655

黎巨峰 655

李星華 656

牛福昌 656

王興綱 657

孟昭英 657

閻達開 658

劉文芬 659

李海濤 659

王明德 660

馬杏垣 661

王晉元 661

苗薪亭 662

李葆華 663

史清盛 663

第二章 人物簡介 664

第三章 人物名錄 671

第一節 烈 士 671

第二節 勞動模範 672

第三節 市(師)級幹部 673

第四節 正高職人員 685

第三十四編 著作 文存

第一章 著 作 699

第一節 古近代著作 699

第二節 現代著作 700

第二章 文 存 705

樂亭賦 705

樂亭縣青春廣場樂亭歷史碑柱文 706

灤河三角洲的變遷 707

樂亭情懷 709

明月·大海·歌聲·知音 710

附  錄

前志補遺 713

 樂亭人東北經商 713

 樂亭地方特色文藝 739

 一、樂亭大鼓 739

    附 樂亭大鼓唱腔示例 742

 二、樂亭皮影 746

    附 樂亭皮影唱腔示例 750

 三、評劇 755

 四、樂亭地秧歌 757

 五、樂亭民歌 759

    附 樂亭民歌示例 760

前志勘誤 763

編 後 記 765

索  引 767

綜 述 1

大事記 9

第一編 政  區

第一章 建 置 25

第一節 地理位置 25

第二節 歷史沿革 25

第二章 行政區劃 26

第一節 區 劃 26

第二節 勘 界 30

第三章 鄉鎮街道 32

第一節 鄉 鎮 32

第二節 街 道 43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45

第一節 地 質 45

第二節 地 貌 46

第二章 氣 候 47

第一節 氣象要素 47

第二節 天氣現象 54

第三章 水 文 56

第一節 水文地質 56

第二節 地下水 58

第三節 地表水 59

第四章 自然資源 60

第一節 土地資源 60

第二節 水資源 62

   附 樂亭縣水資源調查 63

第三節 礦產資源 65

第四節 野生動植物資源 66

   附 石臼坨島植物資源調查 66

第五章 自然災害 68

第一節 氣象災害 68

第二節 病蟲害 70

第三節 海洋災害 71

第六章 海 域 72

第一節 海岸線 72

第二節 水深與面積 72

第三節 入海水量與沙量 72

第四節 水質與海流 73

第五節 冰情與潮汐 73

第六節 島 嶼 73

第七節 資 源 74

第八節 功能區劃 76

第三編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規模 77

第一節 數 量 77

第二節 密 度 78

第三節 分 布 78

第二章 人口變動 80

第一節 自然變動 80

第二節 機械變動 81

第三節 流動人口 82

第三章 人口構成 82

第一節 性別、年齡、民族構成 82

第二節 農業和非農業、三次產業人口構成 85

第四章 人口素質 86

第一節 身體素質 86

   附 百歲以上老人簡介 88

第二節 文化素質 88

第五章 人口控制 89

第一節 生育規劃 89

第二節 生育調節 90

第三節 優生優育 91

第四節 計畫生育“三結合” 91

第五節 計畫生育管理 92

   附 樂亭縣計畫生育40年 94

第四編 民生民俗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9

第一節 農村居民生活 99

第二節 城鎮居民生活 104

第二章 居民習俗 106

第一節 生活習俗 106

第二節 禮儀習俗 109

第五編 水庫區移民

第一章 接 收 115

第二章 安 置 115

第一節 1983年、1986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區移民 116

第二節 1996年桃林口水庫區移民 116

第三節 1999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區移民 117

第三章 幫 扶 118

第一節 集中安置村幫扶 118

 第二節 分散安置移民幫扶 119

第四章 建 設 120

第一節 建新家園 120

第二節 發展生產 120

第六編 城鄉建設

第一章 縣城建設 123

第一節 城區規劃 123

第二節 基本建設 124

第三節 市政公用設施 127

第四節 居民住宅 131

第五節 城容城貌 133

第二章 鄉鎮村建設 136

第一節 規 劃 136

第二節 建 設 136

   附1 王灘村 138

   附2 馬新莊村 139

第三章 建設管理 139

第一節 城區管理 139

第二節 鄉鎮村管理 142

第四章 環境保護 142

第一節 環境污染 142

第二節 環境治理 143

第三節 環保管理 144

第七編 水利 電力

第一章 水 利 147

第一節 防洪工程 147

第二節 防潮工程 148

第三節 除澇工程 150

第四節 農田灌溉工程 150

   附 姜各莊灤河橡膠壩工程 151

第五節 節水防滲工程 153

第六節 農村人畜飲用水工程 153

第七節 水務管理 153

第二章 電 力 155

第一節 電力設施 155

第二節 用 電 157

第三節 農網改造 158

第四節 電業管理 159

第八編 交通運輸

第一章 道路建設 161

第一節 公 路 161

第二節 鐵 路 165

第三節 橋 涵 165

第二章 運 輸 168

第一節 公路運輸 168

第二節 水路運輸 170

第三節 鐵路運輸 170

第三章 公路運輸管理 170

第一節 路 管 171

第二節 運 管 172

第三節 路 政 173

第九編 唐山港京唐港區

第一章 建港決策 175

第一節 建港構想 175

第二節 施建決策 176

第二章 港口建設 176

第一節 聯合施建 176

第二節 科技施建 177

第三節 配套設施 178

第三章 港口運營 180

第一節 貨物運量 180

第二節 貨物流向 181

 第三節 貨櫃運輸 182

 第四節 港口效益 183

   附1 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 184

   附2 領導關懷 蒞臨指導 184

第十編 郵政 電信

第一章 郵 政 187

第一節 郵 路 187

第二節 設 施 187

第三節 資 費 188

第四節 郵政編碼 188

第五節 郵政業務 188

第六節 管 理 191

第二章 電 信 191

第一節 設 施 191

第二節 業 務 193

第三章 無線通信 195

第一節 移 動 195

第二節 聯 通 195

第十一編 改革開放

第一章 經濟體制改革 197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97

第二節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200

第三節 流通體制改革 202

第四節 鄉鎮企業改革 204

第二章 政治體制改革 206

第一節 黨政機構改革 206

第二節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207

第三節 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208

第三章 對外開放 209

第一節 對外貿易 210

第二節 招商引資 210

第十二編 經濟總覽

第一章 經濟運行 213

第一節 五年計畫實施 213

第二節 主要經濟指標 215

第二章 經濟結構 218

第一節 所有制結構 218

第二節 產業結構 219

第三節 投資結構 222

第十三編 農 業

第一章 農業結構調整 226

第一節 種植結構調整 226

第二節 產業結構調整 227

第三節 品種結構調整 228  

   附1 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對樂亭縣農業結構調整情況調查報告的批示 228

   附2 新華社對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考察樂亭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報導 228

第二章 農業綜合開發 230

第一節 優良品種引進 230

第二節 示範園區建設 231

第三節 綜合開發項目 233

第四節 重點工程建設 234

第三章 種植業 235

第一節 糧棉油作物 237

第二節 蔬菜(含瓜類) 245

第三節 種植業管理 248

第四章 林果業 249

第一節 林木資源 249

第二節 林果育苗 251

第三節 林木營造 251

第四節 林 場 254

 第五節 果樹生產 255

 第六節 桃鄉建設 259

第七節 花卉生產 260

第八節 林業植保 260

第九節 林果業管理 261

第五章 畜牧業 263

第一節 畜禽飼養 265

第二節 飼草飼料 268

第三節 防疫滅病 269

第四節 畜禽產品行銷 269

第五節 畜牧業管理 270

第六章 漁 業 272

第一節 漁業生產 272

第二節 苗種生產 275

第三節 水產品加工 276

第四節 漁業管理 277

第七章 農業機械 278

第一節 農機種類數量 278

第二節 農機作業 281

第三節 農機經營與維修 281

第四節 農機監理 282

第十四編 工業 建築業

第一章 工 業 285

第一節 經營體制 285

第二節 生產門類 288

第三節 名優產品及重點企業 295

第四節 經營管理 297

第二章 建築業 299

第一節 工程設計 299

第二節 建築施工 300

第三節 經營管理 303

第十五編 旅遊業

第一章 旅遊資源 305

第一節 人文景觀 305

第二節 自然景觀 306

第三節 生態景觀 309

第二章 旅遊服務 311

第一節 服務設施與購物 311

第二節 服務隊伍 312

第三章 旅遊管理 313

第一節 政府巨觀決策 313

第二節 有償轉讓 314

第三節 旅遊宣傳 314

第四節 安全與衛生管理 315

第五節 旅遊市場管理 315

第十六編 商貿服務業

第一章 經營體制 317

第一節 國有商業 317

第二節 供銷合作商業 320

第三節 個體私營商業 321

第二章 網點與市場 321

第一節 網 點 322

第二節 市 場 323

第三章 商品購銷 325

第一節 工業品購銷 325

第二節 農副產品購銷 326

第三節 廢舊物資回收 327

第四章 糧油經營 327

第一節 糧油收購 327

第二節 糧油供銷 328

第三節 糧食調運與倉儲 329

第五章 物資經營 331

第一節 計畫分配 331

第二節 議購議銷 331

第三節 市場購銷 331

第六章 生活服務業 332

第一節 衛生服務 332

第二節 餐飲住宿服務 332

第三節 修理服務 333

第四節 家政服務 333

第五節 中介服務 333

第六節 文化創意服務 334

第七節 休閒娛樂服務 334

第八節 計算機與軟體服務 335

第十七編 金融 保險

第一章 金 融 337

第一節 金融體制改革 337

第二節 金融機構 339

第三節 貨幣流通 340

第四節 存 款 341

第五節 貸 款 342

第六節 結 算 343

第七節 金融管理 344

第八節 國債與證券 345

第二章 保 險 346

第一節 保險機構 347

第二節 保險業務 347

第十八編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 計 劃 351

第一節 計畫編制 351

第二節 投資調控 353

第三節 項目管理 354

第二章 統 計 354

第一節 統計內容 355

第二節 普查與抽樣調查 355

第三節 監督服務 357

第三章 財 政 357

第一節 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357

第二節 財政收支 358

第三節 財政管理 361

第四章 稅 務 364

第一節 稅制改革 365

第二節 稅費征免 365

第三節 稅務管理 36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9

第一節 市場管理 369

第二節 登記註冊管理 371

第三節 商標廣告管理 371

第四節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372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373

第六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374

第六章 物價管理 374

第一節 價格管理 374

第二節 收費管理 376

第三節 價格監督與鑑證 376

第四節 成本調查 377

第七章 審 計 377

第一節 國家審計 378

第二節 內部審計 379

第三節 社會審計 379

第八章 質量技術監督 380

第一節 計量管理 380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380

第三節 質量管理 381

第九章 土地資源管理 382

第一節 土地規劃 382

第二節 建設用地管理 383

第三節 土地開發 386

第四節 基本農田保護 386

第五節 地籍管理 388

第六節 執法監察 389

第十九編 中共樂亭縣地方組織

第一章 黨 員 391

第一節 黨員構成 391

第二節 黨員分布 392

第二章 代表大會與代表會議 393

第一節 代表大會 394

第二節 代表會議 395

第三章 組織機構 396

第一節 縣 委 396

第二節 縣委工作部門 401

第三節 基層組織 403

第四章 重要決策 404

第一節 農業發展戰略 404

第二節 工業發展戰略 405

第三節 海洋經濟發展戰略 405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戰略 406

第五節 文化縣建設戰略 406

第五章 黨務工作 407

第一節 組織工作 407

第二節 宣傳工作 411

第三節 紀檢監察工作 414

第四節 政法工作 417

第五節 統一戰線工作 418

第六節 信訪工作 420

第七節 農村工作 421

第八節 黨校工作 425

第九節 老幹部工作 426

第十節 黨史研究工作 430

第十一節 其他黨務工作 431

第二十編 樂亭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人大代表 433

第一節 代表產生 433

第二節 代表構成 43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435

第三章 人大常委會 438

第一節 人員構成 438

第二節 人大常委會會議 440

第三節 工作機構 441

第四節 主要工作 441

第二十一編 樂亭縣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機構 447

第一節 縣政府領導成員 447

第二節 縣政府工作部門 449

第三節 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452

第二章 施政輯要 452

第一節 推進農業發展 452

第二節 發展工業經濟 454

第三節 開拓臨海產業 456

第四節 文化縣建設 457

第三章 行政事務管理 458

第一節 勞動人事 458

第二節 民 政 463

   附 全縣鄉鎮建成省甲級敬老院 468

第三節 行政審批服務 470

第四節 其他行政事務 471

第二十二編 政協樂亭縣委員會

第一章 政協委員 475

第一節 委員產生 475

第二節 委員構成 475

第二章 政協委員會會議 476

第三章 常務委員會 478

第一節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478

第二節 常務委員會會議 479

第三節 主席會議 480

第四節 工作機構 480

第五節 主要工作 480

第二十三編 人民團體

第一章 工 會 485

第一節 代表大會 485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86

第二章 共產主義青年團 488

第一節 代表大會 488

第二節 共青團員 489

第三節 主要活動 489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493

第一節 代表大會 493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4

第四章 科學技術協會 495

第一節 代表會議 495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6

第五章 殘疾人聯合會 496

第一節 代表會議 496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7

第六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498

第一節 代表會議 498

第二節 主要活動 498

   附 國家級會員 500

第七章 工商業聯合會 500

第一節 代表會議 500

第二節 主要活動 501

第二十四編 公安 檢察 審判 司法行政

第一章 公 安 503

第一節 公安隊伍 503

第二節 社會治安管理 504

第三節 打擊刑事犯罪 505

   附 樂亭警方“6.20”殲滅武裝犯罪團伙紀實 507

第四節 預審與看守關押 508

第五節 戶政、出入境管理 508

第六節 交通管理 509

第七節 消防管理 511

第二章 檢 察 513

第一節 檢察機構 513

第二節 刑事檢察 514

第三節 經濟檢察 516

第四節 瀆職侵權檢察 516

第五節 監所檢察 516

第六節 控告申訴檢察 517

第七節 民事行政檢察 517

第八節 技術檢察 517

第三章 審 判 518

第一節 審判機構 518

第二節 審判制度 518

第三節 刑事審判 519

第四節 民商事審判 520

第五節 行政審判 521

第六節 執行工作 521

第七節 立案工作和審判監督 52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22

第一節 普法教育 522

第二節 人民調解 523

第三節 公 證 523

第四節 律師事務 524

第五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524

第一節 嚴打整治鬥爭 524

第二節 基層基礎工作 525

第三節 法制教育 526

第四節 防範體系建設 526

第五節 見義勇為褒獎 526

第二十五編 軍 事

第一章 地方人民武裝 527

第一節 人民武裝部 527

第二節 民 兵 528

第三節 駐樂亭武警部隊 529

第二章 兵 役 530

第一節 兵役機構 530

第二節 義務兵徵集 530

第三節 預備役登記 531

第三章 國防教育與人民防空 531

第一節 國防教育 531

第二節 人民防空 532

第四章 駐 軍 532

第一節 解放軍駐樂亭部隊 532

第二節 擁政愛民 533

第二十六編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 535

第一節 愛國主義教育 535

第二節 公民道德教育 536

   附 樂亭縣十大主要行業職業道德規範 538

第三節 未成年人教育 538

第二章 文明創建與文明共建 539

第一節 文明創建 539

第二節 文明共建 542

第二十七編 教 育

第一章 教育改革 545

第一節 辦學體制改革 545

第二節 “三教”統籌 546

第三節 人事制度改革 546

第四節 學校布局改革 546

第五節 素質教育 546

第二章 基礎教育 547

第一節 學前教育 547

第二節 國小教育 548

   附 國小簡介 549

第三節 國中教育 551

   附 初級中學簡介 552

第四節 高中教育 552

   附 高級中學簡介 554

第五節 特殊教育 555

第三章 中等專業技術教育 556

第一節 職業技術教育 556

   附 樂亭縣綜合職業技術學校簡介 556

第二節 師範類教育 55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57

第一節 掃除青壯年文盲 557

第二節 農技培訓 557

第三節 職工培訓 558

第四節 成人高等教育 558

第五章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559

第一節 “普九”過程 559

第二節 “普九”後續工作 561

第六章 教學研究 562

第一節 幼教國小 562

第二節 初 中 562

第三節 高 中 563

 第四節 課程設定與教材 563

第七章 教師隊伍 569

第一節 隊伍構成 569

第二節 教師待遇 570

第三節 師德建設 570

   附 1987 — 2005 年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模範教師 571

    1987 — 2005 年省特級教師 571

第八章 教育經費 571

第二十八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體制改革 573

第一節 “雙放”政策 573

第二節 配備科技副職 573

第三節 技術市場 574

第二章 科研機構 574

第一節 縣辦研究機構 575

第二節 民辦研究機構 575

第三章 科技隊伍 575

 第一節 分 布 576

第二節 結 構 576

第四章 科技套用 576

第一節 農業科技套用 577

第二節 工業科技套用 579

第三節 新能源開發利用 580

 第四節 農業科技培訓 580

第五章 氣象與地震測報 581

第一節 氣 象 581

第二節 地震監測 582

第六章 科技管理 582

第一節 項目管理 582

第二節 經費管理 583

第三節 成果管理 584

第四節 專利管理 584

第二十九編 文 化

第一章 文化體制改革 585

第一節 管理機構改革 585

第二節 藝術團體改革 585

第二章 文化布局 586

第一節 文化網路 586

第二節 文化單位 586

第三章 文化研究與交流 588

第一節 文化研究 588

第二節 文化交流 589

第四章 民眾文藝 589

第一節 特色文化 589

第二節 文藝團體 592

第三節 文藝演出 592

第四節 書畫交流展覽 593

第五章 文藝創作 593

第一節 文學創作 593

第二節 藝術創作 594

第六章 文物古蹟 595

第一節 文物遺存 595

第二節 文物管理 601

第七章 文化市場管理 601

第一節 管理範圍及法規依據 601

第二節 文化市場治理 603

第八章 廣播電視 604

第一節 廣 播 604

第二節 電 視 604

第九章 檔案 地方志 607

第一節 檔 案 607

第二節 地方志 609

第三十編 李大釗紀念館

第一章 籌 建 611

 第一節 起 因 611

 第二節 選 址 612

 第三節 奠基施工及徵集資料 612

 第四節 領導題詞及各方支持 613

第二章 建築布局與陳展 613

 第一節 建築布局 613

 第二節 陳 展 614

 第三節 開館儀式 614

第三章 改 陳 615

 第一節 籌劃與實施 615

 第二節 陳展內容和形式的調整 615

第四章 碑林建設 616

 第一節 建 設 616

 第二節 碑 刻 617

   附1 李大釗烈士碑文 618

   附2 獄中自述 619

   附3 到李大釗紀念館參觀瞻仰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621

第三十一編 衛 生

第一章 醫 療 623

第一節 醫療機構 623

第二節 醫療隊伍 625

第三節 醫療技術 627

第四節 醫療制度 629

第二章 愛國衛生和防疫 631

第一節 愛國衛生 631

第二節 計畫免疫 632

第三節 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防治 634

第四節 抗擊非典型肺炎 635

第三章 婦幼保健 637

第一節 保健機構與設施 637

第二節 婦女病防治 637

第三節 兒童保健 638

第四節 婚前體檢 638

第四章 醫政藥政管理 638

第一節 醫政管理 639

第二節 藥政管理 639

第三十二編 體 育

第一章 民眾體育 641

第一節 學校體育 641

第二節 職工體育 645

第三節 居民體育 646

第四節 老年體育 646

第二章 競技體育 647

第一節 田 徑 647

第二節 舉 重 647

第三節 射 擊 648

第四節 球 類 648

第三章 體育設施 648

第一節 社會體育設施 648

第二節 學校體育設施 649

第三十三編 人 物

第一章 人物傳 651

史夢蘭 651

趙紉蘭 653

趙曉峰 653

李樂光 654

孫占一 655

黎巨峰 655

李星華 656

牛福昌 656

王興綱 657

孟昭英 657

閻達開 658

劉文芬 659

李海濤 659

王明德 660

馬杏垣 661

王晉元 661

苗薪亭 662

李葆華 663

史清盛 663

第二章 人物簡介 664

第三章 人物名錄 671

第一節 烈 士 671

第二節 勞動模範 672

第三節 市(師)級幹部 673

第四節 正高職人員 685

第三十四編 著作 文存

第一章 著 作 699

第一節 古近代著作 699

第二節 現代著作 700

第二章 文 存 705

樂亭賦 705

樂亭縣青春廣場樂亭歷史碑柱文 706

灤河三角洲的變遷 707

樂亭情懷 709

明月·大海·歌聲·知音 710

附  錄

前志補遺 713

 樂亭人東北經商 713

 樂亭地方特色文藝 739

 一、樂亭大鼓 739

    附 樂亭大鼓唱腔示例 742

 二、樂亭皮影 746

    附 樂亭皮影唱腔示例 750

 三、評劇 755

 四、樂亭地秧歌 757

 五、樂亭民歌 759

    附 樂亭民歌示例 760

前志勘誤 763

編 後 記 765

索  引 767

綜 述 1

大事記 9

第一編 政  區

第一章 建 置 25

第一節 地理位置 25

第二節 歷史沿革 25

第二章 行政區劃 26

第一節 區 劃 26

第二節 勘 界 30

第三章 鄉鎮街道 32

第一節 鄉 鎮 32

第二節 街 道 43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45

第一節 地 質 45

第二節 地 貌 46

第二章 氣 候 47

第一節 氣象要素 47

第二節 天氣現象 54

第三章 水 文 56

第一節 水文地質 56

第二節 地下水 58

第三節 地表水 59

第四章 自然資源 60

第一節 土地資源 60

第二節 水資源 62

   附 樂亭縣水資源調查 63

第三節 礦產資源 65

第四節 野生動植物資源 66

   附 石臼坨島植物資源調查 66

第五章 自然災害 68

第一節 氣象災害 68

第二節 病蟲害 70

第三節 海洋災害 71

第六章 海 域 72

第一節 海岸線 72

第二節 水深與面積 72

第三節 入海水量與沙量 72

第四節 水質與海流 73

第五節 冰情與潮汐 73

第六節 島 嶼 73

第七節 資 源 74

第八節 功能區劃 7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