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英魁

榮英魁

榮英魁,別號亞東,1911年11月出生,山東省樂陵縣人。其父母務農為業,家境貧寒。幼年讀私塾三年,1925年到濟南做學徒。榮英魁1998年10月在邵陽辭世,享年8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6年榮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五軍一旅一團一營三連當勤務兵,後調營部任班長,參加北伐。1931年加入國民黨,同年調入第二十六軍四十四師補充一團一營二連任少尉排長。1933年1月進入二十六軍

榮英魁 榮英魁

幹部訓練班學習,結業後任第四十四師二六〇團一營一連中尉排長、三連上尉連長。1937年隨部參加淞滬會戰,

戰鬥激烈,身負重傷。傷愈歸隊後,次年又隨部隊參加武漢會戰,再次負重

傷。1939年傷愈後,調任四十四師一三〇團二營五連連長,隨即升任二營上尉副營長。1940年赴第五戰區李宗仁所辦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八分校軍官班學習,畢業後轉入中央工兵學校學習。1941年12月任第四十四師工兵營少校副營長、一三一團一營營長等職。1945年4月,日軍集中八萬餘人準備進攻湖南芷江美軍機場,湘西會戰拉開序幕。芷江機場是美國戰略空軍在華的唯一前方機場,戰略意義十分重大。榮時任第四十四師一三二團中校副團長,率部參加了芷江保衛戰,戰鬥持續了兩個月,殲敵一萬餘人,日軍被擊退,取得了戰役的全面勝利。

主要功績

1947年1月,榮隨整編第二十六師參加對解放軍作戰,在山東臨沂、棗莊戰役中該師全軍覆滅。榮在突圍中被解放軍俘獲,進入解放軍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學習。共產黨的優待俘虜政策對榮的觸動很大,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學習結束後,榮要求留在解放軍中工作,但政委的意見是:“如果想為人民立功,回到國民黨部隊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1947年8月榮回到濟南,任國民黨第七十七旅副官處中校主任、輜重營營長,後調任九十六軍二一二師六三五團團長,擔負隴海鐵路碾莊至徐州段的護路任務。榮到任後即派人與當地共產黨淮南支隊聯繫,未能如願。1948年榮部調防蚌埠一帶護路,為使游擊隊破路行動方便,榮將部隊集中駐紮,大段鐵路無人守護,多次遭到嚴重破壞,榮部被徐州剿總撤換。1949年4月,榮任第九十六軍二一二師副師長兼六三五團團長,奉命從廈門撤往台灣。5月榮率該師六三四、六三五兩團到達廈門,召開營以上軍官會議,分析了當前形勢,介紹了解放軍的政策,宣布了和平起義的決定。會後榮派副團長前往福建永泰地區與解放軍第十兵團三十四軍取得了聯繫。同年8月,榮率部隊三千餘人起義,到達永泰縣城接受解放軍的整編。

1949年,榮進入華東軍區政治部學習,1950年3月因病赴邵陽休養,1956年任邵陽第三針織合作社職工,1974年在邵陽針織廠退休,1983年3月加入民革組織,同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