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內樂高等級公路旁,交通便利,距縣城僅12公里。學校占地100餘畝,現有教學班41個,學生2600餘人,教職員工160名,其中高級教室24名,一級教師86名。
學校有新擴建的運動場、新修建落成設計新穎的教學大樓、師生食堂、教師宿舍樓、以及綜合大樓、實驗大樓、女生公寓樓、男生宿舍樓,還有新裝置的計算機校園網路和遠程教育。學校將在2005年建成為四川省示範性高中,目前正在籌建科技藝術大樓、辦公信息大樓及標準運動場和體育館。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3年至今,學校連續10年被縣教育局授予"四好領導班子"、"優秀黨支部"的光榮稱號。自1995年以來,連續8年獲自貢市農村中學高考質量第一名的榮譽。省、市授予的"四川省普通高完中先進集體"、"自貢市中等學校業餘黨校先進集體"、"自貢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各種獎牌、錦旗、獎狀近百件。2001年又獲縣、市"綠色學校"、市級"校風示範學校"、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等稱號。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自貢市文明單位"。學校的發展受到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和各級政府、教育部門的關注和支持,中國人民大學黨組書記沈雲鎖親臨我校指導工作,四川大學為我校設章立了100萬元的"玉獎教獎學基金"。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在2005年前建成四川省"示範性高級中學(省重),辦學規模將擴大到54個班,在校生人數將達3000餘人,把吳老故里的學校建成文明全省乃至全國的學校。
目前,在縣委、縣政府和市縣教育局的高度重視下,在"創一流,進省重"的奮鬥目標的號召下。全校教職員工正以飽滿的熱情,嶄新的姿態,與時俱進,務實拼搏,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譜寫著玉章高級中學新的篇章。
學校於2004年六月,與四川西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自貢培訓學校簽訂聯合辦學協定,在高中教育中增加職業教育內容,增加學生的勞動技能,提高高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素質教育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 教學質量穩定在省、市一流水平。近年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踐中進行了大膽探索,並取得顯著成績--轉變觀念,樹立以創新教育為宗旨的課堂教學觀;制訂了現代課堂教學標準;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改革教學手段,開展了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主的多種形式、多種手段的課型研究活動;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系列活動--科技活動月、傳統教育周、蜀光杯籃球賽、足球賽、田徑選拔賽、全校歌詠比賽、學校藝術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素質教育載體。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結出了豐碩的教育成果。近年來,應屆生參加全國統考一次上線95%以上,其中本科學生占90%左右,重點院校占70%左右。就近入學以來,國中畢業生在省會考暨升學考試中,四率,特別是優生率遙遙領先。在全國、省、市學科競賽中學生多次獲獎並進入冬令營,地理、生理、人口知識等學科分別代表全省中學生赴京參賽,並獲優異成績。男子足球隊曾獲全國三好杯三連冠,九七年又獲第二屆中學生協會杯冠軍,九八年國中足球隊榮獲省第三屆金弓杯冠軍。女子籃球隊曾獲全省中學生調賽冠軍,2000年獲省教委首屆中學生女籃聯賽亞軍,田徑隊多次破省、市中學生運動會記錄。
學校領導
鄒治仁校長(黨總支書記)李鳳榮副校長(黨總支委員)
劉敏副校長(黨總支委員)
高奇星副校長(代工會主席)(黨總支委員)
吳曉峰辦公室主任(黨總支委員)
畢石陽教導主任(黨總支委員)
朱刃政教主任(黨總支委員)
鍾祿賢教導處副主任
童曉東政教處副主任
鍾代銀黨總支辦副主任兼團委書記)
辦學歷史
創建於1920年,原名華英中學、培德中學、榮縣第五初級中學、四川省榮縣雙石中學。學校創辦至今的八十四年中,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建設人才。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100餘畝,現有教學班41個,學生2600餘人,教職員工160名,其中高級教室24名,一級教師86名。
學校有新擴建的運動場、新修建落成設計新穎的教學大樓、師生食堂、教師宿舍樓、以及綜合大樓、實驗大樓、女生公寓樓、男生宿舍樓,還有新裝置的計算機校園網路和遠程教育。學校將在2005年建成為四川省示範性高中,目前正在籌建科技藝術大樓、辦公信息大樓及標準運動場和體育館。
校園環境
校園裡綠樹成蔭,海棠似火,玉蘭花冰清玉潔,夜來香濃郁襲人,大大小小的數百株桂花、梅花更是香飄十里。實驗樓前兩株以達百齡的桂花樹下,雕塑著吳玉章老人的半身塑像,他欣慰地微笑著,深情的注視著家鄉父老的後輩子孫,一批又一批地在這裡茁長成長,注視著學校的發展如日東升,聲明遠播。
文化傳統
科技活動月、傳統教育周、蜀光杯籃球賽、足球賽、田徑選拔賽、全校歌詠比賽、學校藝術節…
自貢市中國小名錄
自貢市地處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轄區面積4373平方公里。總人口320萬人。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歷為省轄地級市。有兩千年的鹽業史,是我國最早設立的23個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蜚聲中外。現在我們就在盤點歷史文化名城自貢的中國小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