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子威

50歲後,榮子威先生棄商回到故土榮巷,過著“種竹觀梅天放客,養魚渡蟻地行仙”的日子。 因德高望重,榮子威先生繼榮福齡之後被推薦為族長,主持族務,秉公廉正,深孚眾望。 他因背微躬,人稱“駝子長輩”,然並無貶意。

梁溪榮氏最後一任族長榮子威(1882~1961),名枚,無錫西郊榮巷東浜人。他家廳堂上原有一塊匾額曰:有穀堂,落款是“孫文”。眾所周知,孫文即國父孫中山先生,人們不禁要問:一向低調默默無聞的一介平民榮子威先生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魅力得到孫大總統的珍貴墨寶?
其實,追溯起前因,對既成的結果也就一點不奇怪了。原來榮子威先生秉承榮氏族人的一貫品性,生平急公好義,舉凡地方公益,矜寡恤孤、興學、消防、施診給藥、施棺義冢等無不熱心關注,竭力贊助。
早年,在上海當學徒,後自己開設“亦昌鐵號”,赤手空拳在鐵行業中摸爬滾打創出一片天地,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業績昭著,為上海鐵行業中的老字號之一。在歐戰期間,趁勢而行,據《上海五金商業史》載,歐戰後的某年,該號年盈利達二萬元大洋,其盈利直堪與鐵業巨子周廷弼(舜卿)之“震昌”號比肩。
他血氣方剛之年是一個愛國青年,正當孫中山急需革命經費的時候,便毫不猶豫慷慨解囊,通過上海光復會團體應募。辛亥革命成功後,孫氏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因眷念滬上商界人士在革命緊要關頭極誠擁戴、無私資助之功,欲有以回報,轉託徵詢榮子威本人的意向。榮子威不加思索道:“資助革命,匹夫有責。我本農家出身,而今衣食無憂,並無什麼特別需求。”孫氏得知後心有所動,於是意味深長地寫下“有穀堂”三字並鄭重落款“孫文”,贈予榮子威先生,表達了革命領袖與擁戴群眾的魚水關係和深情厚誼,也正道出了得道多助的箇中真諦。
事後為了紀念此事,子威先生特地將此三字製成齋匾,懸掛正廳。可惜此匾因故迷失,至今下落不明,誠乃憾事!
50歲後,榮子威先生棄商回到故土榮巷,過著“種竹觀梅天放客,養魚渡蟻地行仙”的日子。他家門前有一小花園,園址不大,經過他匠心經營,一年四季奼紫嫣紅,芳香撲鼻,最佳化了環境,惠及鄰居,儼然是個小公園。
因德高望重,榮子威先生繼榮福齡之後被推薦為族長,主持族務,秉公廉正,深孚眾望。
他因背微躬,人稱“駝子長輩”,然並無貶意。又因年長重聽,一次乘火車赴滬,他問列車員:“阿要到上海了?”他人回答:“真如。”他誤聽成“真是”,因而下錯車,以致多走了不少冤枉路,一時鄉人傳為笑談
附註:“有穀”出自《詩·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方有穀。”鄭玄箋:“穀,祿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