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方法
人工產生極化離子束的常見方法有以下兩種。
原子束型極化離子源
其流程見圖1。先通過高頻放電將氫分子H2離解為氫原子H,處於基態(1S┩)的氫原子從噴嘴以超聲速噴出後射入分離磁鐵(一般為六極磁鐵),分離磁鐵對自旋順磁場取向的原子起聚焦作用,對反磁場取向的原子起散焦作用,故在出口處將射出極化氫原子束H。再將H束引入射頻躍遷管道以提高質子極化度。然後將H注入電離器使之在電子轟擊下轉化為H+,由此即得極化質子束。如需引出極化負離子H- 束,需再讓H+穿過一鹼金屬(如銫)蒸氣附加管道,使H+轉化為H- 。
蘭姆移位型極化離子源
氫原子的2S┩及2P┩態間有一能量差(4.4×10-6 eV),此即蘭姆移位。此源流程見圖2。先從雙電漿離子源(或高頻離子源)引出正離子H+。H+穿過銫蒸氣管道後通過電荷交換轉變為中性原子H。H可處於基態(1S┩)或激發態(2P┩及2S┩)。2P┩態壽命很短(1.6×10-9 s),而2S┩態是亞穩態(壽命為0.1s),故2P┩態很快衰變。H(2S┩)原子通過為575Gs橫向磁場及10V/cm靜電場的極化器後,由於塞曼效應及斯塔克效應使原子自旋在外場投影為-1/2的2S┩態與2P┩態混雜而引起快速猝滅,由此可引出投影為 +1/2的2S┩態中性極化原子。然後利用弱場中磁場的突然倒向並再過渡到強場則得質子極化度較高的H(2S┩)原子。為去掉混入的非極化1S┩態原子,可採用選擇電離反應H+Ar─→H- +rr+。該反應在H能量為500eV時,其截面對2S┩態比對1S┩態大100倍,故H束通過氬氣管道後可得極化度較高的負離子H-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