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楞伽經宗通》三十卷,明曾鳳儀撰。
其自序曰:‘余於憨山稱莫逆,自癸已造訪牢山後,音問寥寥,得筆記(憨山之楞伽筆記)讀之,不啻面譚。始讀洒然,再讀之則疑,三讀之則有所更定,不覺盈紙。復取三譯核之,宋譯雋永有味,故不可易。至棘句倒語,非證魏唐二譯則不可曉。筆記節分條列,燦如指掌,令學者易於參訂。余亟取之。更為斟酌舊注,融會三譯,間出胸臆,或前人所未道。要於申暢簡奧,不使有楞伽難讀之嘆。’
案此書附有唐譯楞伽經文二品,提婆菩薩二論。
始讀洒然,再讀之則疑,三讀之則有所更定,不覺盈紙。 復取三譯核之,宋譯雋永有味,故不可易。 要於申暢簡奧,不使有楞伽難讀之嘆。
《楞伽經宗通》三十卷,明曾鳳儀撰。
其自序曰:‘余於憨山稱莫逆,自癸已造訪牢山後,音問寥寥,得筆記(憨山之楞伽筆記)讀之,不啻面譚。始讀洒然,再讀之則疑,三讀之則有所更定,不覺盈紙。復取三譯核之,宋譯雋永有味,故不可易。至棘句倒語,非證魏唐二譯則不可曉。筆記節分條列,燦如指掌,令學者易於參訂。余亟取之。更為斟酌舊注,融會三譯,間出胸臆,或前人所未道。要於申暢簡奧,不使有楞伽難讀之嘆。’
案此書附有唐譯楞伽經文二品,提婆菩薩二論。
《楞伽經》佛教經典經文,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或《入楞伽經》。在漢譯各本中,實叉難陀的譯本與梵本比較接近。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能表現此經的原始形態,流行也最廣。
《楞伽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亦稱《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其譯名分別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闐...
簡介 主要內容 影響《楞伽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經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是梵文的音譯,其中“楞伽”指山名,“阿跋多羅”是“入”的意思,合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相關條目《涅盤經》是佛教經典。又稱《大本涅盤經》、《大涅盤經》。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淨;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第一輯)、真實如來藏、宗門法眼--公案拈提(第二輯)、楞伽經詳解第 一輯...“宗通與說通”,從初見道至悟後起修之道、細說分明;並將諸宗諸派在整體佛教中...之前,允宜先讀。目 次序--自序 張序第一章 概說第一節 總釋宗通...
唯識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應理圓實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道宗、唯識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創始人為唐代玄奘法師與窺基大師,祖庭為西安大慈恩寺。 廣義而...
簡介 主要思想 傳承 祖庭 唯識學乃佛教諸宗之總稱。在我國,指毗曇宗(或以俱舍宗代之)、成實宗、三論宗、涅槃宗、律宗、地論宗、淨土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
來源 華嚴宗 淨土宗 天台宗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發源地為陝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陝西長安區的興教寺)。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我。又因強調不許有...
基本信息 經典 史略 判教 理論五門禪經要法 , 禪觀代表作。二卷。南北朝·曇摩密多譯。分述安般、不淨、慈心、觀緣、念佛等五門禪法。尤以觀緣法論述為祥細。
五門禪經要法內容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