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科緯

楚科緯

楚科緯,男,漢族,1985年10月出生,2004年10月入黨,2007年6月入伍,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71332部隊66分隊分隊長。2011年被軍區表彰為“優秀人才標兵”、“學習成才先進個人”,被四總部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2012年被四總部表彰為“全軍優秀基層幹部”,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人物故事

楚科緯 楚科緯

夏日雨後,豫西伏牛山麓硝煙瀰漫,一場“裝甲步兵連山地進攻戰鬥”激戰正酣,官兵們在一個中等個、小平頭、一臉英氣的年輕上尉指揮下,時而隱真示假,時而聚火成兵,最終一舉攻克“藍軍”主峰,現場觀摩的各路專家紛紛豎起大拇指:“一個步兵連就能打出威力十足的火力‘組合拳’,這場仗打得漂亮!”

指揮這場戰鬥的,就是清華大學國防生、某團紅一連連長楚科緯,到部隊5年來,他紮根基層連隊這片成才的沃土,從排長乾起,一步步努力把所學知識套用於建連育人實踐,使人生價值在建功基層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帶出了一個呱呱叫的連隊,帶出了一群嗷嗷叫的兵。

綻放異彩

2007年大學畢業前夕,楚科緯放棄留校讀研和進科研院所的機會,主動申請來到鐵軍“葉挺獨立團”。躊躇滿志的他,滿以為憑著在大學打下的知識底子、練就的好身板,到連隊當個排長不在話下。然而,頭一腳還沒踢開,就遇到一連串的尷尬:緊急集合,多次拉連隊的後腿;組織訓練,口令老是讓戰士們暈頭轉向;有一次,連隊給全團進行科目示範,連長讓楚科緯把中尉肩章換給一個班長,讓他替楚科緯指揮,而楚科緯只能戴著士官肩章站在隊伍里充當一名老兵……楚科緯上學時一直是學習尖子,高考時是市裡的理科狀元,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誇讚聲,現在卻突然這么窩囊,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那段時間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經常苦悶地坐在大操場思前想後:“當初的選擇到底對不對?能不能在部隊呆下去?”一時間,楚科緯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在他迷茫困惑之際,有兩件事讓他深受觸動。一個是,初學步戰車駕駛,每次都碰倒很多障礙桿,怕大家笑話,不想再練了,教練班長對他說:“排長,這不丟人,我們都是這么過來的,你儘管開,碰倒多少我幫你扶多少。”樸實的話語讓他感受到戰士的真情,心裡暖乎乎的。再一個是,鐵軍師黃副師長來連隊蹲點,換下大校肩章,戴上列兵銜,每天和戰士一樣出操站哨、值日幫廚。大熱的天,還貓在裝甲指揮車裡,讓戰士手把手地教。看到黃副師長認真的樣子,楚科緯幡然頓悟:師首長在部隊幾十年,還這樣放下架子學,自己剛出校門就進營門,沒當兵就當“官”,更應該當好學生!

打那以後,他以歸零的心態,從頭學起,從小學生做起,佇列不過關,就請班長單個教學;戰術不過硬,就拜老兵為師;裝備知識缺乏,就向技術骨幹請教。400米障礙訓練,從沒接觸過障礙的他剛開始心裡直打怵,有幾道坎總是過不去。為拿下這個“攔路虎”,他一有空就泡在障礙場苦練,身上磕得青一塊紫一塊,摸索出不少跨障礙的小技巧,過雲梯自創的“凌空撲擊法”比常規動作快了三四秒,後來比賽時,他和團里的“障礙王”打了個平手。

幾個月摸爬滾打,楚科緯身上的迷彩服磨破了,但軍事技能提高了;身上的傷疤增多了,但體能素質增強了;“書生氣”漸消了,但“鐵軍味”變濃了。一天對象來隊,見他又黑又瘦,手上滿是老繭,心疼地說:“這哪像清華畢業的呀!”聽了這話,他心裡卻喜滋滋的。

撲下身子接地氣,發展進步就底氣足。一年後,在全團幹部崗位練兵比武中,他取得了射擊、駕駛、通信三大專業兩個第一、一個第二的優異成績。兩年後,在師組織的紅一連連長選拔考核中,他以綜合第一的成績勝出,光榮地成為紅一連第43任軍事主官。

創新發展

楚科緯所在連隊是當年毛主席親自開創“支部建在連上”先河的紅軍連隊。如何讓這個傳統厚重、歷史輝煌的榮譽連隊永葆先進、全面過硬,讓他常常感到沉甸甸的壓力。

火熱的實踐有許多未解的方程式,需要用知識去求解。裝甲通信訓練實車少、周期長,訓練效益始終不高。他在組訓時發現,如果能開發一套系統,進行模擬訓練就好了。於是,他帶領連隊技術骨幹組成攻關小組,利用課餘時間查資料、編程式、建模型,向母校老師求教,向地方專家諮詢,向大學同學求援,歷經3個月,成功運用字母代碼技術開發出“複雜電磁環境下裝甲通信模擬對抗系統”。該系統能夠完全模擬輪式步戰車上各種指揮構成,逼真設定戰場環境,使原本枯燥的訓練妙趣橫生,在全團推廣運用後,專業訓練時間縮短了一周。連隊組織特戰化訓練,每次練習射擊子彈消耗不少,精準度提高卻不大。他利用所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為每名官兵建起射擊成績綜合分析資料庫,對每個射手彈著點的偏差方向、偏值大小、偏彈範圍進行計量分析,即時生成射擊偏差修正表。官兵依此進行針對性訓練,射擊優秀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當年有22名射手被師評定為“神槍手”。在“前衛-10·鐵拳”演習中,連隊僅用三分之二的彈藥,就全部摧毀目標,捧回了“演習優勝單位”獎牌。

知識的能量不僅可以在軍事訓練中顯威,還能在連隊建設方方面面發力。楚科緯在連隊建起攜帶型野戰榮譽室,讓傳統教育跟著訓練走;運用運動營養學中的平衡理論搞好一伙食調劑,將食譜與訓練周表有機對接;參照工程化方法推行目標管理,對連隊日、周、月工作細化量化,使經常性工作處處有抓手。他提出的開通地方、部隊、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簡訊平台等6條建議,均被上級採納。

知識建連連隊興。這幾年,連隊全面建設一步一個台階,集團軍、軍區黨委相繼作出向紅一連學習的決定。面對成績和榮譽,楚科緯借鑑母校開放辦學的理念,提出“跳出一連看一連,放眼全軍建一連”,組織幹部骨幹到“科學發展好九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等全軍先進連隊參觀見學,簽訂互學共創協定,連隊爭先創優的氛圍更加濃厚。

身心融入

帶兵重在帶心,帶心先得貼心。怎么融入戰士、和大家打成一片,一度讓楚科緯十分頭疼。一個周未,戰士們圍在一起打“夠級”,鬧哄哄的,楚科緯卻坐得遠遠的在一邊看書。時任營長曾樂文看到後問他:“咋不和戰士一起玩?”他連忙回答:“打牌多浪費時間,我也不會打。”還沒等他把話說完,營長就火了:“還是多讀讀戰士這本無字的書吧!現在你就學打‘夠級’,晚上我來驗收!”

晚上的牌桌上吆五喝六,盟友默契配合,對手死磕硬拼,戰士或沉穩,或奔放,有的甚至與平時判若兩人。楚科緯沒想到,天天在戰士中間,其實對他們的了解還是皮毛,心與心隔得很遠。這件事讓楚科緯深刻體會到:帶兵人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塊泥巴,與戰士揉在一起!

楚科緯練過武術,還獲得過清華大學“馬約翰杯”散打冠軍,訓練之餘常常給大家表演一套劈掛拳,與武術愛好者交交手;他愛健身,被大家戲稱為“肌肉男”,戰士們一起鬨,他也很樂意秀秀腱子肉。漸漸地,他和戰士的距離拉近了,不再是他們眼中那個“熟悉的陌生人”,不管誰有啥心事總會找他聊聊,有啥難事都會找他出出主意,誰私下犯點小錯誤也不瞞著他。

興趣相近,更要志趣相投。他在帶兵育人實踐中體會到,對戰士成長的關心才是最大的關愛,用知識滋養身心才是最好的營養。為此,他和支部一班人為每名戰士量身定製了成長路線圖,在連隊成立文化補習、電子技術、DV攝影等多個學習小組,開展“讀勵志書籍、講成才故事、寫成長格言”活動,把戰士的趣味愛好往求知強能上引導。前年,政工網聯通班排後,他積極爭取上級把管網用網試點放在紅一連,建起了擁有100多台電腦的網路室,有計畫地組織官兵學用網路。他還發揮計算機專業特長,開辦了網路知識培訓班,開設熱點交流論壇,開發知識闖關遊戲,開通“網上意見箱”,網路成了官兵思想進步的輔導員、文化娛樂的新夥伴、學習成才的好助手。兩年來,連隊先後有70多名官兵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6名戰士入學提乾,23名戰士在上級比武中摘金奪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