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受訪者的話
生長與中國傳統農村的我,一生勞碌,四海為家,做了一輩子公家的事。因緣時會,投身於浩瀚幻變的新聞文化洪流之中而樂此不疲,並願以終生義工自誓。
回顧半個多世紀,我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度過的,直於它生死相依。基於職務和個性,曾踏遍島上每一角落,在全球五十個以上的國家留下足痕,也曾因此接觸到各種族、各階級、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與事。可惜慧根有限,力道不足,依然是一個平凡的我,最多只是一個肯以勤補拙的新聞人。
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呂所長芳上等厚愛,與兩年多前邀我綜述生平,為歷史做一點見證。初時極為猶豫,自分實在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經驗與資料,可以提供世人參考。後歷經交換意見,更感於呂先生等的誠意,乃願盡心勉力以赴。
在本訪問錄中,正因前述因緣,在敘述我和影響台灣與中國甚鉅的蔣家兩帶領導人時,著墨甚多,在此我想懇切說明一下:
(一)、我絲毫不存有攀附蔣家的意思,但我也決不因他們仿佛繁華落盡,今年遭受種種有意的貶抑與羞辱而充耳不聞。
(二)、我雖因兩位蔣先生的識拔,而多少有為國民黨、為政府與國人服務的機會,但我自始至終是中華民國的子民,而決不是、更不做他們的家臣。
(三)、在我追隨他們工作四十四年期間,確乎經歷過不少時代的巨變,我雖不是什麼核心分子,但大致有機會與管道求充分理解與體悟。
本訪問錄所述,只講實情,著重蒐證,若有時地人物等舛誤,個人自應負責。答問部分不過就個人所見、所經歷提出一己之見,倘涉主觀誤識,更願安然承教。至於記錄撰稿的王景玲小姐,盡心潤筆的黃克武研究員,全程督促的呂所長,執行編務的沈懷玉小姐,以及設計封面的陳來奇先生等,在此深致佩謝。
於今年逾八十,百無一就,回首前塵往事,難免感慨萬千!謹錄當年自況詩,表達內心深處的萬縷情懷,並為本訪問錄的問世,請益時賢。
老境催人偏好靜,台瀛慘澹久棲遲,
難忘渡海倉皇日,長憶巾綸小醉時;
慶有花香芳草地,閒遊氣爽碧雲天,
澄清有志傷無濟,民主中原且告知。
楚菘秋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一月謹志於台北
作者介紹
楚崧秋先生,民國九年(1920)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與中央幹校研究部一期,美霍浦金斯大學華府研究所研究。曾任職將經國先生秘書、蔣中正先生新聞言論秘書、《中華日報》社長、《中央日報》社長、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會主任。又擔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於民國八十年退休。現為新聞學會榮譽會長、專權作家協會理事長、中大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楚氏歷任新聞文化界重職,一生和新聞業、學術界結下不解之緣,見證了一部中國近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