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中心國小

楓亭中心國小,是教育部“生命化教育”實驗基地,獲得首批省級 “文明校”、“農村示範校”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概述

楓亭中心國小是教育部“生命化教育”實驗基地。學校現有32個教學班,學生1543人,教職員工106人,其中小中高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80人,已取得本科學歷的教師有12人,已取得大專學歷的教師有68人。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校舍設備齊全。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學校以“開啟智慧、潤澤生命、培育英才、展望未來”為辦學目標,堅持“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的辦學思想,力倡成全學生,成就教師,成功教育,成為一所具有傳統特色的農村國小。經過楓亭中心國小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學校於1995年獲得首批省級 “文明校”、“農村示範校”稱號。2009年又被仙遊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學校”。
在學校管理上,堅持以法治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切實加強學校“三風建設”,即校風是“誠實、勤奮、守紀、進取”;學風是“文明守紀、勤勉好學、身心健康、銳意進取;教風是:“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學的知識培養人、以精堪的教藝塑造人”,並完善三種制度:即“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教師業務管理制度、完善質量工程管理制度”,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文化,著力創辦人民的滿意教育。學校連續三年被縣教育局評為“學校管理先進單位”,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在德育工作上,學校成立德育領導小組,堅持以德治校,圍繞“以榜樣的力量感染人、以活動方式影響人、以參與形式鍛鍊人、以家校合力教育人”的機制,結合德育基地,富有成效地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主義、法制教育、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中隊主題、手拉手、雛鷹行動、讀書知識等活動,制定德育工作計畫,定期舉行教師德育論文或工作經驗交流會,學生的養成教育與文明禮儀得到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與為人師表得到加強。2006年12月,楓亭中心國小婦委會被莆田市婦聯表彰為先進集體。2003年2月,楓亭中心國小少先隊被省少工委辦公室評為新世紀我能行養成道德好習慣體驗教育主題活動“我能行中隊”,同年5月又被全國少工委、中國殘聯評為“全國紅領由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稱號”。

歷史沿革

楓亭中心國小位於楓亭鎮學士街陳廬園,其前身是鑄青國小,創建於宣統元年(1909年),由湄洲人馬明月創辦。民國4年(1915年),改為縣立南區第六國小。該校占用楓亭街太平橋頭觀音亭的兩間護厝為教室,設3班,學生幾十人,教員4人,首任校長黃章鋆,採取複式教學。民國17年(1928年),更名為縣立連江國小。民國26年(1937年),與培青國小合併,改名為楓亭中心國民學校。民國33年(1944年),改稱楓亭第一中心國民學校。1950年,復設楓亭中心國小,在校學生增至500多人,分12班,教師20人。1951年秋,增設幼兒班,招收幼兒25人。由於學員猛增,校舍從王祠大厝擴大到臨近的天主教堂和岳帝廟。1959年秋,楓亭中心國小與楓南國小(前身為鑄青國小)合併。“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稱楓亭國小。1975年附設國中班兩班,在校學生達1453人。1978年,復名楓亭中心國小。1979年,撤銷國中班。70年代,學校制定“誠實、勤奮、守紀、進取”的校訓。80年代,學校提出“德育首位、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為宗旨。90年代,學校實施“素質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