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馥初,安徽宿松縣邑清朝乾隆年間人。1990年4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宿松縣誌》卷二十第六章第四節和2009年9月黃山書社出版的《宿松風韻》第八章均對其有過或多或少的記述。《黃梅戲:布衣青天》楊馥初系列故事是流傳於安徽省宿松一帶的民間傳說,主人公飽讀詩書,才氣縱橫,具有強烈的正義感。楊馥初進京考試時,因替家鄉的百姓說了句公道話,而得罪了小皇帝,被拆之為抹桌布式的歪才,從此便與仕途無緣。
軼事
楊馥初時期,鄉人常喜歡邀幾個好友,聚在一起“打平伙”。所謂“打平伙”,也就是參與者各自掏腰包湊錢吃肉、喝酒、集餐。楊馥初和他的朋友張裕豐、王長偉三個人,時不時地湊在一塊,打打平伙。有一年夏季的一個十五日,張、王二人想有意戲弄一下這個名滿全縣,才氣橫溢的楊馥初。於是,他倆私下商定,弄條小船,到湖中飲酒去。他們還謀劃著名,要是楊馥初知道後趕來了,就如此這般地對待他。商量好後,他們便備辦好酒肉,把船開到湖中,忙活了大半天,談笑著準備吃喝時,聽得船倉里沙沙作響。打開倉板一看,楊馥初出來了。兩位先生一見,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張先生搶著說道,我們躲也躲不過你,那好,今天飲酒,必須先作詞才能喝酒,並且詞意的內容要此時此情此景,結尾要用到《四書》上的句子。王先生一邊附和著“好”,一邊口吟出自己作的詞:“浮雲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張先生聽後,大聲叫好,隨後,也朗誦了他作的詞:“荷葉分開,游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楊先生見此,心想,你們倒好,存心為難我起來了,那也罷,我就按你們設定的圈套,就範一下吧!他詭譎地唱道:“船板抽開,馥初出來。人焉瘦哉,人焉瘦哉!”說完,三人有說有笑地吃喝起來。又一次,張、王幾個朋友在一起喝茶,王先生剛拿出自己從家中帶來的烘糕,準備給大家吃。恰巧,這時楊馥初從老遠向這邊走來。張先生看到後,連忙笑著說,快把烘糕用一隻茶碗蓋起來,不能讓他輕易得到好口福!他們剛擺弄妥當,楊馥初即趕到了。楊見眾人不動聲色,便自言自語地說道:“世上好多事,總給人們弄顛倒了。像做官的人家的女孩子,叫‘小姐’,農村人家的女孩子,叫‘大姐’;還有,堆得很高的建築物,叫‘塔’(塌),一個碗能遮蔽的,叫‘高’(糕)。說完,他徑直走到桌前,揪起茶碗,把糕拿出來,笑著獨個吃了起來。
有一年,一個做木材生意的老闆,裝了滿滿一排筏木材,在長江里由上而下地放游,行至小孤山附近,排筏與一軍火船相撞。按當時規定,這個做木材生意的老闆,將有殺頭之罪。無奈之下,該老闆找到楊馥初,請求救他性命。楊馥初思考了一陣後,給這個人寫了張條子:“排行如山倒,船行如鳥飛。鳥讓山乎?山讓鳥乎?”結果,憑此幾句話,木材老闆免罪。
蔡員外家養了一隻白鶴,其頸上系有牌子標明了其主人。一天,這隻鶴子飛到了附近一個農人家,被這個人家的看家狗咬死了。員外告狀,要農人賠償他的鶴子,不然,就用十兩銀錢和事。楊馥初知道這件事後,奔向官府,給農人寫了一張答辯狀:“鶴雖掛牌,犬不識字。禽獸相爭,人奈何乎?”結果,蔡員外也就只好無功而返了。
(2009年12月18日徐長吟老先生提供材料,廖理南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