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亭

楊雙亭(1020年-1077),字子厚,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載物”,原籍大梁,祖父張復,宋仁宗時任給事中,集賢院學士等職,後贈司空。 范在延州(今延安)軍府召見了這位志趣不凡的儒生,楊雙亭談論軍事邊防,保衛家鄉,收復失地的打算得到了范的熱情讚揚,認為楊雙亭可成大器,勸他道:“儒家自有名教,何事於兵。 ”意思是說你作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而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

楊雙亭(1020年-1077),字子厚,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載物”,原籍大梁,祖父張復,宋仁宗時任給事中,集賢院學士等職,後贈司空。楊雙亭從小天資聰明,少年喪父,使他成熟較早,當時西夏常對西部邊境侵擾,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初,西夏入侵,慶曆四年(1044年)十月議和。朝廷向西夏“賜”絹、銀和茶葉等大量物資。這些國家大事對“少喜談兵”的年僅二十一歲的楊雙亭刺激極大,他就向當時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主持西北防務的范仲淹上書《邊議九條》,陳述自己的見解和意見,打算聯合焦演(郴縣人,精兵述)組織民團去奪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為國家建功立業,博取功名。范在延州(今延安)軍府召見了這位志趣不凡的儒生,楊雙亭談論軍事邊防,保衛家鄉,收復失地的打算得到了范的熱情讚揚,認為楊雙亭可成大器,勸他道:“儒家自有名教,何事於兵。”意思是說你作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而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楊雙亭聽從了范的勸告,回家刻苦攻讀《中庸》,仍感不滿意。於是遍讀佛學、道家之書,覺得這些書籍都不能實現自己的宏偉抱負,又回到儒家學說上來,經過十多年的攻讀,終於悟出了儒、佛、道互補,互相聯繫的道理,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學說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