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楊進,橋樑專家,中國工程設計大師。楊先生1953年9月本科畢業於華南工學院橋樑工程專業。

介紹

歷任鐵道部原中南設計分局、鐵道部大橋設計事務所工程師、大橋局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局副總工程師等職。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主持了數個大型橋樑工程的設計及施工指導工作,所設計的橋樑大多有創新及突破,為我國橋樑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撰寫並發表了多篇論文。1994 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選為第三批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並獲“茅以升橋樑大獎”、“詹天佑成就獎”。

橋樑專家楊進 橋樑專家楊進

楊進從事橋樑工程設計50多年,主持了眾多大型橋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指導工作。他主持設計的汕頭海灣大橋、西陵長江大橋,率先在國內大跨度現代懸索橋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技術實踐,縮小了我國在這一工程領域與國外的差距。在汕頭石大橋的設計中,成功地在國內第一次推出混合梁斜拉橋方案,推進了國內鋼箱梁斜拉橋技術的發展,為我國橋樑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物生平

楊進,1930年9月10日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城(現衡陽市)。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國中就讀于衡陽船山中學,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素以數理與體育並重的岳雲中學高中部。1949年初夏,因解放大軍即將南進,學校決定提前結業。取得高中畢業文憑後,隨即離開家鄉去香港九龍探望供養自己的外婆,暑假期間在香港考取了廣州嶺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8月底回廣州進入該校學習。嶺南大學系美國教會所辦,除不少外籍教師外,還聚集了各地南來的一些名教授,教學較為西化。1951年大學三年級時,楊進隨所在班級受國家徵召赴河南境內參加治淮工程,在白沙水庫參加施工管理近10個月,首次親歷工程實踐,深受教益。當時又得知國家正式宣布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楊進從此萌發了日後要成為一名橋樑工程師的決心。1952年暑期由水庫工地返回原校參加思想改造運動,隨後全國進行院系調整,楊進隨系轉入新成立的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繼續學習,並選擇了攻讀橋樑隧道專業。1953年,因國家亟需特準提前大學畢業,楊進被統一分配到武昌鐵道部中南設計分局(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從此進入了從事橋樑設計的工程領域。1956年末因照顧愛人關係,調入北京鐵道部大橋設計事務所,兩年不到,大橋事務所併入到武漢大橋工程局,成為下屬的勘測設計處。楊進重回武漢,安家漢陽,決心奮力創新而對國家與社會有所貢獻。

人物成就

1963年,楊進採用“倒砌法”,在不中斷通車的條件下修復了由於基礎下沉而導致墩身開裂的武漢長江大橋07號墩,解決了在通車線路上實施橋樑基礎改建這一難題。

1971年,在禹門口黃河大橋鋼桁梁架設中,楊進大膽提出“全伸臂拖拉架設法”,替代技術上難於實施的深水臨時墩方案,成功地將長144米,寬10米,高20米,重2100噸的鋼桁梁一次拖拉架設在兩岸橋台上,曾被西南交通大學編入高校教材。

1978年,楊進主持肇慶西江鐵路、公路兩用大橋設計。面對西江主河槽水深流急,覆蓋層薄的特殊工程條件,不甘人後的楊進打破常規,借鑑浮運鋼沉井與鋼圍堰的施工實踐經驗,巧妙構思出將沉井與管柱倒置的全新方案,取名為“深水橋墩雙承台管柱鑽孔基礎”,獲得成功。

1991年,楊進主持我國第一座大跨度現代懸索橋——汕頭海灣大橋的設計,開創了我國自行建造現代大跨懸索橋的歷史,歷時4年建成通車。

1993年,楊進主持為三峽工程施工服務的西陵長江大橋的設計,以其在技術上的卓見提出主跨900米、主梁採用全焊接正交異性板箱形結構的懸索橋方案,一跨過長江,以解決施工期間水流多變和航道受干擾的問題,被譽為“神州第一跨”。以工期僅32個月的世界紀錄,於1996年8月建成,保證了三峽大壩第一次大江截流如期實施。

1995年,楊進主持汕頭石大橋設計,在設計方案最佳化競賽中,提出了在國內首次採用的主跨518米的混合梁斜拉橋方案,以技術含量新、工程造價省而被選用,於1999年初建成使用。

楊進1984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1989年獲“火車頭獎章”,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科技界委員,1995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9年獲茅以升橋樑大獎、第四屆詹天佑成就獎,2000年被評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