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權

秉權上中學時就喜歡美術。 1985年,他考取了西安市藝術學校舞台美術設計專科班,畢業後曾在寶雞市人民劇團、市話劇團從事舞台美術設計。 1991年他調回隴縣東風鎮文化站工作,其間不斷有美術作品發表。2003年又被調入隴縣文化館當了一名美術幹部。良好的工作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使他醉心於美術創作。為作畫,他經常忘了時間,飢一頓飽一頓的,妻子經常打電話督促他回家吃飯,他卻陶醉在藝術中不忍擱筆。
一天,他忽有所悟,民間藝術無時不充溢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處空間。剪紙、刺繡、鼓樂、社火、皮影……這是一片豐厚的藝術沃土。尤其是隴縣的社火,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隴縣城人山人海,一隊隊社火敲鑼打鼓,從鄉間每一條道路,從四面八方向縣城湧來……隴縣的社火還在央視七頻道的《鄉村大世界》欄目播出,還登上了報紙、畫刊。那造型古樸粗獷的社火臉譜,勾勒出千年風雲歷史人物的不同形象和不同性格,一副副活生生的藝術肖像將歷史的天空演繹得飽經滄桑,惟妙惟肖。思及至此,他思維的落腳點定格在民間社火臉譜上。他翻閱了前人的藝術作品集,決心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路子,探索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
於是,他每年在隴縣二月二物資交流會上,就去農貿市場上購買木杴頭、馬勺、鍋蓋,一甩手就是幾百元、上千元。拿回後置於案頭,細心打磨,然後將社火臉譜繪製在上面,眼睛、鼻子用木疙瘩粘在上面,以凸現其立體感。在構圖上大膽創新,歷史與藝術誇張同時並用,在著色上突出古樸凝重的歷史感,並溶入了當代美術的時尚元素。一個個木杴疙瘩社火臉譜從他那粘滿色彩的手中誕生了,掛在牆壁上居然賞心悅目,滿室生輝。前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擊節讚賞,拍案叫絕。秉權的木杴疙瘩社火臉譜出名了,慕名前來觀賞者有之,前來求購者有之,拜師學藝敬茶者亦為數不少。
談及他的木杴疙瘩社火臉譜,他感慨地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美化生活的願望愈來愈強烈。現在人們不單是過年買幾幅掛曆年畫拿回家貼在牆上,許多人在追求名人書畫的收藏,竟然也看上了我的木杴疙瘩社火臉譜。只要為人所愛,有實用價值,這就是我的作品存在的社會價值。”我問他,今後你還有什麼新的藝術構想?他興奮地說:“我想用銷售所得的收入出一本木杴疙瘩社火臉譜畫集,就算是給自己美術追求的一種藝術總結吧!”
2004年 9月,他創作的木杴疙瘩社火臉譜作品《蚩尤》在“陝西省民間美術精品展”中獲一等獎;《大鵬展翅鳥》在 2005年 3月“黃土尋根陝西省民間美術作品展”中獲二等獎……《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人民日報》海外版、《西部藝術》、《陝西畫報》、《西安晚報》《寶雞日報》等 30多家媒體對他的藝術人生及其作品進行過專題報導,有 30件精品被美國、日本、法國等國際友人及國內十餘家藝術博物館收藏。 2007年,他被吸收為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
走進楊秉權的美術工作室,就會看見滿牆懸掛的、繪製在木杴頭上、馬勺上、鍋蓋上的社火臉譜,大的尺余,小的寸許。其造型大膽誇張,構圖講究立體與抽象空間的相互疊放,用色古樸鮮艷,線條剛健有力,有鮮明的民間繪畫風格,又具備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裝飾性。特別是他那獨特的木杴疙瘩社火臉譜,不僅被文化人喜愛,更為普通百姓所看重。其中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名著人物、四大天王等系列,被民間用作壁掛裝飾和辟邪之物,具有一定的藝術和觀賞價值。至今,楊秉權已創作了3000多件大小不同的社火臉譜,在各地展出並屢屢獲獎,並銷往全國各地,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具有潛在的藝術開發價值。
時下,民間藝術越來越受青睞,許多文化人植根於民間藝術的沃土 ,創作出的作品,不光成為藝術精品,且已形成價值不菲的文化產業,進而能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縣文化館副館長楊秉權,就是在這個領域中的一位默默的耕耘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