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楊祿魁簡介
楊祿魁,字一溪,1942年6月生於陝西扶風。中國著名山水畫家,1962年入西安美協國畫創作研究室學員班,跟隨趙望雲、石魯、何海霞、方濟眾諸位先生學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國畫院特聘畫師,陝西書畫藝術研究員名譽院長。“長安畫派”後代表人物。
遵循“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長安畫派主張,五十餘年苦心探索國畫創作。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表現西域山水的筆墨體系和新的審美範式,為長安畫派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作品以渾厚飽滿,清逸雅潔的美學風格而著稱與世。畫風蒼莽博大,水墨淋漓,渾厚華滋,清逸純樸,生活情趣濃郁。1992年9月在陝西美術館舉辦“楊祿魁書畫展”;2003年11月在陝西國畫院美術館舉辦“楊祿魁山水畫展”;2005年3月在陝西國畫院美術館舉辦“楊祿魁楊鎖強父子書畫聯展”。2000年作品《爭食》被26屆悉尼奧運會收藏。2007年《冰山人家》與《冰山草原》被中共中央黨校收藏。其作品多次參加我國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舉辦的重要大型展覽並多次獲獎,數百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及收藏家收藏。
二、“長安畫派”後代表人物——楊祿魁
楊祿魁先生早年受業於後被公認為大師的趙望雲、石魯、何海霞、方濟眾先生。幾十年來始終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這一被稱為“長安畫派”的藝術主張。他從趙望雲先生學會了寫生,從石魯先生學會了創新,從何海霞先生學會了繼承,從方濟眾先生學會了融合,可以說是盡取各家之長而成一家之法。在對“長安畫派”藝術原則長期體悟與實踐的基礎上,歷經五十餘載的苦心探索,形成了自己“渾厚飽滿,雅潔清逸”、“大氣而不張揚,淡泊而含蓄”的山水畫美學風貌和藝術樣式。成為繼承“長安畫派”四位先生藝術之精髓並融合與創新得最為成功的代表性山水畫家。
最令人值得稱道的是,楊先生以獨特的藝術眼光瞄準了西域這個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2005年他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遠赴新疆寫生,沿途全面考察了西域的風土人情及山川地貌,行程近5萬公里,獲畫稿數千幅。經過幾年鳳凰涅槃式的苦心探索,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獨特的西域山水畫技法表現體系。在中國西域山水畫的審美上開創了渾厚大氣,清逸雅潔、地域氣息濃厚的寫意山水畫新樣式。從而奠定了他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壇的地位。
品讀楊先生的山水畫,總有一股飽滿而逼人的清逸之氣貫通畫面,使人在他的一幅幅作品前不忍移步,並產生想進入畫中尋訪、居住的願望。其溫馨質樸的人文情懷如幽谷里的泉水直達心靈,讓人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審美認同感。在當今山水畫壇,因時代的浮躁而導致了畫家集體心態的浮躁,各種名為創新而實為功利主義投機的迷霧漫捲畫壇,殘害著中國畫數千年的優秀傳統,荼毒著中國畫博大精深的精神體系。其山水畫因生硬地與西方藝術觀念的嫁接而顯得日益單調、枯燥和不倫不類,已喪失了中國畫應有的民族品格和獨立的精神內涵。楊祿魁先生的貢獻在於堅守中國畫的筆墨傳統,堅持“長安畫派”的創作原則,繼承並發揚了“長安畫派”的精神,使中國山水畫在恪守中國文化精神的基礎上尋找到了集傳統性、民族性與時代性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
他以淡泊的風懷和寧靜的心態獨立於浮躁的時代。用他嫻熟的筆墨一次次深情地回望故鄉,守望著中國畫的尊嚴,呵護著中國畫的純潔。在他的心目中沒有畫壇的“烽火狼煙”,只有故鄉的朝暉與斜陽,只有遮不住的青山和流不盡的綠水。一位中國山水畫大家在不經意間已浮出當代中國畫壇。這源自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信心,源自一種本真生活態度,源自潛入生活的深度和內心的力量,源自對真善美鍥而不捨的苦行僧式的求索以及高度精煉、簡潔的筆墨修養,當然還有他遼闊高遠的志向,冷眼向洋式的獨醒和陶淵明式的純粹。
楊祿魁先生讓一個喧囂浮躁的時代窺見了大自然的魂魄與真義,為被物質實利主義所戕殘的靈魂奉獻了一片潔淨的桃源。他把“長安畫派”所崇尚的民族性、時代性和藝術革新精神推向了新時代,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心靈的和諧這種“天人合一”藝術觀念推向了多元文化的核心地帶,而成為時代主旋律總譜的一部分。他讓中國畫真正成為奏響在我們時代牆壁上的最溫馨的曲子。和諧、親切、自然、質樸、精微、率真。其人品畫品比象牙更缺少雜質。他的作品是傳統文化精靈在新時代最賞心悅目的重現、最盪氣迴腸的鳴囀,寄託著一代人剪不斷的故鄉情結和一個時代渴望和諧的夢境。
很多年月,畫壇上幾乎所有的畫家都趕集似的朝著一個方向跑去,楊祿魁先生落在後面,象是被拋棄;又很多年月,幾乎所有的畫家又回過頭來朝著相反的方向跑去,楊祿魁先生不慌不忙,卻遙遙領先:他保持著自己的速度。
(文:李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