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楊然,18歲上山當知青,21歲畢業於邛崍師範,分配到鄉鎮中學任教至今。楊然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型詩刊《芙蓉錦江》主編,現居四川邛崍。1991年《詩刊》青春詩會詩人,1994年《青年文學》封面詩人,2005年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詩人》首席詩人。
個人作品
主要詩歌作品
《尋找一座銅像》(1984)、《中秋月》《黑洞》(1985)、《父親,我們送您遠行》《海之門》《森林狂想曲》(1986)、《日月碑.巨石和人》(1987)、《麥粒境界》(1988)、《東方惡之花. 圍觀》(1989)、《下午:讀馬格利特一幅畫》(1990)、《人民》《人民萬歲》《拜託了》(1991)、《千年之後》《在春天我把眼睛畫在風箏上》《在初春周末讀一部世界史》(1992)、《給唐人寫首詩》《鄉村最後的詩人》《詩歌的膽》(1993)、《雪聲》《彗星之夜》(1994)、《風箏》《我就是黑臉楊然》(1995)、《死後》(1996)、《二零五八年》(1997)、《祖國之詩》(1998)、《麥色青青》(1999)、《紀念一件事情,紀念今夜》(1999)、《水邊的阿荻麗娜,或浣花女》《黑森林輕歌》(2000)、《夢見外星小孩》、《懷念抗日英雄》《在雨的背上,花,回來了》(2001)、《最美的陽光下我們能看見些什麼》(2002)、《從火星上看地球》《鄉村星夜》(2003)、《檯燈周圍散亂的書籍》《夢見遼西大地、冰人及其他》(2004)、《什麼東西在我們手中握得最緊》(2005)、《大洪水的故事》《冉義的第二個月亮中秋》《從河這岸望去,小麥仍然是青的》(2006)、《為桃所醉的詩人》《夢見甲殼鳥》《音樂至沉》《遊走的河圖》(2007)、《國旗緩緩降下半空》(2008)、《夢見楊燦孤身涉過河去》(2009)、《夢見洪水滔天》《夢見雪地冰墓》(2010)、《夢見戰爭年代艱難生活》(2011)
楊然詩集出版情況
詩集《黑土地》(1986年9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詩集《遙遠的約會》(2001年1月由巴蜀書社出版)
詩集《尋找一座銅像》(2002年3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詩集《雪聲》(2002年8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詩集《千年之後》(2003年1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詩集《麥色青青》(2010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社會評價
燎原的評價
1958年出生的楊然是當代詩壇的知名詩人。他以先鋒的姿態行走在現實主義的城鄉大道上,不懈地關注著人民和民生的主題,也同時行走在對時代、歷史、時間、命運、文化這樣一些宏大命題的叩問和思考中。並且,他還是一個傾心於大製作的詩人,他以漢賦式的排比長行,在激情、宏富、雄辯中綻解著以上的命題,使人切實感受到了一個50年代出生的詩人所特有的精神指向和寬厚的文化底座。然而,楊然又選擇了一條特殊的道路:與同代人中那些激進的先鋒詩人相比,楊然似乎缺乏文本上的尖銳,但也同時拒絕了極端;與中國新詩中的傳統詩歌相比,他承續著其中的民生情感和質地上的結實,但在精神文化形態上,又呈現著鮮明的當代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他表現了一個詩人的真誠,他在現實的基座上堅持前傾的姿態,卻拒絕姿態性的表演。正是這種我手寫我心的堅定,才使得這位80年代的詩壇健將,至今仍保持著一種穩定、持久的寫作態勢。
如果把楊然同其後的四位加以比較,我們就會發現他的寫作幾乎成了當今詩壇一種落寞的孤品。所謂的蛻變,乃至於裂變,在他之後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詩人身上,已經成為一種革命的快樂。
(原載重慶出版社2003年《五人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