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彬[中學高級教師]

楊永彬,男,1967年出生,1988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畢業於淮安師範學院,後擔任國小教師16年,他為人樸實、敦厚、正直,樂於奉獻。

基本信息

簡介

楊永彬,男,1967年出生,1988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於淮安師範學校,現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他是一位地地道道從農村成長起來的國小教師,村小、鎮中心國小一蹲就是16年,2003年8月被調到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任教。他先後擔任過村小教務主任、校長、鎮中心國小教務主任、學區教研員、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教科室副主任、教導處主任、校長助理、兼任過六年級部主任等職。二十三年來,多年的農村教學經歷,使他為人樸實、敦厚、正直。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他樂於奉獻,辛勤耕耘,銳意進取,業績突出,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教科研先進個人、全國作文優秀輔導老師;省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市優秀教師、國小語文學科帶頭人、國小中青年骨幹教師;縣教學明星、學科帶頭人、教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在省、市語文優課評比和省、市課題成果評比中,他均獲一等獎;有近70篇的教育教學論文在各級期刊上發表,其中有20餘篇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有多篇論文被《黑龍江教育·國小文選》和各大網站轉載。

生平事跡

加強學習,充實自己 2003年8月,他通過層層選拔,被調入一所新辦學校——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面對會聚著洪澤國小界的精英,他時常在自問:怎么辦?學習!只有主動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才是出路!

加強學習,充實自己

“老牛已知黃昏遲,不用揚鞭自奮蹄。”於是,他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於是,每晚的電視前少了一個“電視迷”;每夜的孤燈下,多了一個“讀書人”。那些被他塵封多年的教育教學書籍,得以重見天日,並成為他朝夕相伴的朋友。原本在師範里枯燥乏味、味同嚼蠟的教育教學書籍,重又被他捧起,每日研讀。用心閱讀,讀著讀著,竟然他也發現裡面別有洞天,趣味盎然。原本覺得天書般難懂的文字,此時,他竟覺得親切自然,妙趣橫生。

《蘇霍姆林斯基》《民主主義與教育》《愛彌兒》《陶行知文集》等教育著作成了他床頭的“情人”。每到晚上,他捧書拜讀,與大師對話,聆聽大師教誨,讓他視野開闊,心靈敞亮,倍受啟迪……

《人民教育》《江蘇教育》《江蘇教育研究》《國小語文教學》《國小語文教師》《七彩語文·教師論壇》等是他床頭最多的“情侶”。常常是夜深人靜,孤燈長夜,他抱雜誌入睡,擁書籍入眠。與書廝守,沉浸其中,忘乎一切……

他不僅讀教育教學書籍,還讀經典名著,讀新人新作,像《揚子晚報》副刊,也是他追逐涉獵的對象。廣泛的涉獵、大量的閱讀,不知不覺中,他的思想豐富了,眼界開闊了,語言生動了……不知不覺中,他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閱讀,深深地愛上了教育。

熱愛教育,奉獻自己

熱愛教育,奉獻自己

他能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嚴格執行洪澤縣教育局的“八條禁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能認真實踐“三個代表”,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團結同志,和教師緊密合作,率先垂範。平時對學生是和藹可親,對後進生從不歧視,能春風化雨般的為他們排除學習中的困難,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2003年以來,他一直帶住校生班,經常找住校生談心,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關愛倍加。面對班上的留守孩子,年紀尚幼,正處於需要親情的“哺乳期”或“斷奶期”,因父母長期外出務工,親情的缺乏和隔代教育,使得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沒有可親近的人傾訴,有的我行我素,如脫韁的野馬;有的沉默寡言,變得自我封閉。他就下定決心,不但要做一個好老師,還要做好學生的“代理家長”,做孩子學習的引路人,生活的知情人,成長的保護人。經常對孩子問寒問暖,教給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節假日,邀請“自己的孩子”到家裡吃飯;生日時,組織同學為他們慶祝;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要找他們談心,做好疏導工作。經常用自己的手機與在外務工的學生家長取得聯繫,向家長回報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有時並讓孩子與家長通話。把留守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給予他們特別的愛,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一種父母般的愛、一種家的溫馨,使家長在外放心、安心,孩子在校舒心、開心。有付出,就回報。每年教師節、元旦節都收到很多離開母校學生的明信片和書信,已到淮安外國語學校就讀的孫瑤同學,還不斷地寫信給楊老師,表達感激之情,請教怎樣排除學習、生活上的困難。

在教學上,他更是一絲不苟,雖已從教多年,但面對新教材,是拿新瓶裝新酒,向名家名師學習,經常聽同行的課,磨練自己的課堂教學技藝,使自己的課堂注入了鮮活的新課程理念,課堂注重“新、實、活、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學生愛學、樂學,他的學生人人都愛上他的語文課。由於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有了質的飛躍。平時他能認真鑽研教材,課前準備充分,力爭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利用晚自習時間和星期日下午,耐心輔導後進生,不讓一個掉隊。在每年的小升初考試中,他所任教的班級教學成績均名列前茅,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在洪澤縣實驗中學或洪澤外國語中學錄取中,每年至少有3名學生考取全免,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好評。

在2008年至2009學年度,他兼任六年級部,經常忘我地工作著,每天在學校工作超過11小時。不管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早上他都在7點前到校,檢查住宿生生活、早讀情況;中午他和住宿生一起吃飯,一起休息;晚上等住宿生都入睡了,才離開。由於他在工作中總是兢兢業業,埋頭苦幹,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2009年4月,他患上了濕疹和蕁麻疹,過敏現象嚴重,飲食和睡眠得不到保證,病情反覆發作,他仍堅持邊治療邊教學,抓好六年級部的工作,利用節假日到上海、南京就醫,從不落下一節課。功夫不負有心人,該校2009屆93.3%畢業生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洪澤縣兩所重點國中,在兩所重點國中初一分班考試中,縣實驗中學前10名該校占6名,前50名該校占21名,前100名該校占43名;縣外國語中學全免11人該校占6人,前50名該校占33人,在全縣是遙遙領先,得到了家長、社會、同行的一致稱讚,為學校贏得了聲譽。

堅持不懈,成為自己

堅持不懈,成為自己

一路汗水,一路歌;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由於他的執著,勤奮,在教育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績。在課堂教學方面:記得2001年洪澤縣教育局開展“教學明星”評比活動,需要通過“考核、備課、上課”等系列考評,楊永彬同志過五關斬六將,最後是鄉鎮中唯一的一顆閃亮之星,被評上“教學明星”。2004年以來他是頻頻亮相,2004年11月為全縣骨幹教師上觀摩課,2005年3月獲市語文優課評比一等獎,2005年11月對全縣教師開課,2006年6月獲省語文優課評比一等獎,在校多次為青年教師和徒弟上示範課。在教科研方面:他曾身為教科室副主任能帶頭做好教科研工作,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他曾主持“十五”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國小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並於2005年12月順利結題。現又主持“十一五”省級課題《構建和諧語文課堂的研究》和市級課題《國小語文詩化教學的研究》,並取得了較為豐碩的中期研究成果,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母語教育研究”子課題中期成果交流研討活動中,他的研究成果《讓和諧之光照亮語文課堂——構建和諧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展示了研究成果,得到了與會專家較高評價。在工作之餘,他筆耕不輟,幾年來發表的教育教學論文,能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適時亮出自己的觀點,思想深邃,理念新穎。如:面對當前語文課堂“浮華”“繁瑣”“低效”等現象,他深深感到,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對語文課堂應該教什麼把握不準,抓什麼認識不清,不自覺中鬆開了語文的韁繩,偏離了語文的本體。於是,他撰文大聲呼籲《留住語文的“根”》,此文以6000餘字作為特稿、頭篇發表在《陝西教育》2008年第6期上。再如:在新課程改革中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又及時剖析、研究,撰文《透視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失衡現象》作為頭篇發表在《國小教學研究》2007年第10期上。還如:公開課一時頗有點過街老鼠的味道,舉國討伐,受到了大家的抨擊和指責,認為公開課是在作秀、作假,缺失真誠;認為公開課是教師的自我展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公開課是大家、名家的課,好看不好學,離家常課甚遠……這時,他慧眼獨具,撰文《家常課向公開課學什麼》作為頭篇發表在《國小教學設計·語文》上,並被《黑龍江教育》(國小文選)選錄,被多家網站轉載。多年來,他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小語文教學》《國小語文教師》《演講與口才》《國小教學研究》《中國小教師培訓》《教學與管理》和省級期刊《陝西教育》《湖北教育》《雲南教育》《貴州教育》《國小教學設計》《國小語文研究》《七彩語文》《教育藝術》等20多種刊物上發表了教育教學論文近70篇,在2009年國家課程標準國小語文課改教育科研先進個人評比中,全國共有60名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其中特級教師9名,大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9名,他很榮幸得成為60名中的1名。

多年來,他始終堅守著這樣的人生信條,那就是:上善若水,於平靜中笑對人生;天道酬勤,在付出中喜嘗成功。他,一名從農村走來的國小教師,這樣地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同志之間團結互助,教育理念前沿,教育科研成果豐碩,現已被評為江蘇省第十一批特級教師,但願這只是他人生中的平凡一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期待著他更大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