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曦簡介

2005年天工獎獲獎作品《古韻》的成功設計再次為處於瓶頸時期的“蘇幫”玉雕注入了新生命。《古韻》是以平面設計理念將古代玉雕紋飾及圖案的打破與重組。自這一定義的作品已成為現“蘇幫”主流。之後又成功創新了觀音系列作品,充分體現了當代玉雕設計觀。2006年在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個個人玉雕精品展。
楊曦作品賞析
墨荷

知秋

虎圈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創意新奇,突破了傳統的束縛,並沒雕刻精細卻又繁複的千手,而是刻劃了二三十隻的不同手形手勢,予人的感覺卻足可代表千手;它是如此優雅和美妙,傳達著虛實結合以少勝多的藝術法則。
一位30來歲的上海小友,因喜歡楊曦作品及其創意,得閒常去交流,一日忽攜小玉料一塊,說:“今年我該戴個千手觀音,你看能否製作一件?”當時楊曦一愣,如此小料怎么雕刻千手觀音?但既然朋友信任將之撂下,他也覺得不妨一試。沒多久靈感倏忽而至,他簡單刻劃觀音面目,製作出幾個立體的手,一件千手觀音便完成了。朋友得此物後拍手叫絕,而楊曦則覺構思甚好可惜料子太小,使成品頗多局限未免可惜,便再找來一塊大料,於是有了我們所見的這件《千手觀音》。這或許可以說是虛實結合的完美之作,與傳統千手觀音類作品的效果相比,減卻了繁瑣的工藝,而增添了幾多藝術色彩。
金魚
楊曦對它的評價是“這只是比較特別些的商品,算不上作品”。然而,這個市場上不知重複出現多少次的題材,在楊曦的設計下還是有了新意。玉石中心微凹,如一個魚缸;黃皮處一尾金魚悠遊,濺出水花一串。“金玉滿堂”見得多了,這樣有情趣的場景設計——水缸,這樣有創意的情景搭配——鏤雕的水花,卻都可算得上別出心裁了。
水鄉謠
一個江南的年輕女子,一條長長的辮子斜垂膝間,一襲舊時的水鄉衣裳勾起人們熟悉的記憶,一個優雅的姿態和身影裹藏著韻味悠長的氣質。凝視這樣的作品,會觸動心靈,會有無盡聯想,那情愫宛然陳逸飛筆下沉鬱的江南女子,亦如戴望舒詩中悠長纏綿的雨巷。看慣了傳統玉雕中諸如觀音、麻姑等千人一面乃至衣著都相似的女性題材,便知這件作品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