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西南大學園藝學院教授]

楊曉紅,華中農業大學園藝學博士後,西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楊曉紅教授簡介

楊曉紅 楊曉紅

1983年在雲南大學獲植物學理學學士,1988年、2001年分別在前西南農業大學獲植物學碩士和果樹學博士學位。1999年4月-2000年4月在日本愛媛大學農學部門屋一臣教授實驗室研修。2003年7月 - 2005年9月在華中農業大學園藝學博士後流動站與孫中海教授合作開展博士後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

1. 園藝植物菌根資源多樣性、分類及套用潛力研究

1996 - 2006年,先後在日本國際教育協會(AIEJ)短期學生交流推進制度和平友好獎學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三峽庫區(湖北段)柑桔優勢叢枝菌根真菌資源及其離體培養技術研究(編號:2003034492)”、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M真菌與柑桔轉型根雙重培養體系的建立及產孢機理研究(編號9069)”等基金的資助下,分別在園藝植物(柑桔類和藥用植物)菌根資源的多樣性、菌根真菌的分類、菌根柑桔的營養生長和礦質吸收機理、柑桔菌根套用潛力(耐貧瘠耐乾旱耐高溫、促進生長、提高果苗和果實品質)、叢枝菌根真菌生長促進物質的分離提純、叢枝菌根真菌的離體培養體系建立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重點是研究庫區柑桔菌根資源的多樣性和分類,從三峽庫區桔園中篩選柑桔高親合性優良叢枝菌根真菌,建立叢枝菌根真菌與柑桔Ri T-DNA轉型根的雙重培養體系,進一步探索影響叢枝菌根真菌離體純培養的關鍵因素。

2. 園藝植物生殖生物學、系統演化、評價和利用

1985 - 2005年,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蘋果和蘋果屬植物的起源演化》、《世界蘋果屬植物種的多型性特徵及種質特性研究》及其他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對蘋果屬植物的形態學、系統分類學、孢粉學、小金海棠的無融合生殖特性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基礎研究,提出蘋果屬植物的孢粉大小、外壁紋飾和P/E值是該屬植物分類和系統演化研究中的重要參考特徵。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者之一,蘋果屬植物重要砧木資源小金海棠的研究成果於1986年獲農牧漁業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蘋果和蘋果屬植物的起源演化及種的多型性特徵和種質特性研究成果於1999年獲得了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完成人)。研究成果收入《中國果樹志 - 蘋果卷》、《蘋果學》和《蘋果屬植物種質資源研究》中。有關蘋果屬孢粉學及其對蘋果屬植物系統演化的貢獻研究成果,被瑞典國家博物館收藏。

3. 園藝作物遺傳轉化及套用研究

2002-2006年,在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三峽庫區(湖北段)柑桔優勢叢枝菌根真菌資源及其離體培養技術研究(編號:2003034492)”、重慶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M真菌與柑桔轉型根雙重培養體系的建立及產孢機理研究(編號9069)”等基金的資助下,對長壽沙田柚、枳殼、檸檬、紅桔等柑桔外植體的遺傳轉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建立了長壽沙田柚轉型根最佳化培養體系,獲得了長壽沙田柚Ri T-DNA轉型根。目前重點是對柑桔及重要藥用植物的Ri T-DNA轉型根遺傳穩定性和克隆個體繁殖特性等開展深入的研究,為多種柑桔的高親和性叢枝菌根真菌的離體純培養建立多樣的優良培養體系,並為重要藥用植物根系的重要代謝產物實現工廠化規模生產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套用依據。

代表論著

1 Ishii T,Yang XH,Matsumoto I et al.Effect of fermentation of organic mater on changes in growth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substainces for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Jour Japan Soc Hort Sci, 69(Suppl.1),2000,69(1):218

2楊曉紅等.叢枝菌根真菌的垂直平板定時轉動培養及菌絲生長觀察,菌物系統,2001(3):258-361

3楊曉紅等.雜草發酵物對枳生長和VA菌根形成的影響,園藝學報,2001(4):336-338

4楊曉紅等,叢枝菌根真菌培養方法研究進展,菌物學報,2004,23(3):444-456

5仝瑞建,楊曉紅等,長壽沙田柚無菌苗培育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5,21(8):278-281

6楊曉紅等,AM真菌種間差異對枳殼生長及抗熱效應的研究,菌物學報,2005,24(4):582-589

7楊曉紅等,長壽沙田柚Ri T-DNA轉型根最佳化培養體系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05,22(1):178-281

8 YANG Xiao-hong et al.,Optimizing culture system of Ri T-DNA Transformed roots for Citrus grandis cv.Changshou Shatiany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6,5(2):90-97

9 仝瑞建,楊曉紅等,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283-286-784

10 仝瑞建,楊曉紅等,AM真菌種間差異對柚苗營養生長及礦質含量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 2006,17(7)

11王 波,楊曉紅,陳冠雄,徐慧.植物釋放N2O研究進展.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自然科學版31(增刊):38-42

12王春華,楊曉紅,李東彥,於桂寶,秦 琴. AM真菌種間差異對枳殼苗營養生長及礦質含量的影響. 中國農學通報,2006, 22(12):199-203

13朱 鈞,陳 平,潘翠蔭,楊曉紅. 匍匐剪股穎新品系酯酶和過氧化物酶同功酶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2):213-216

14王忠猛,謝江輝,楊曉紅,胡玉林,王軍玲. 植物多酚的分離、檢測及其在抗性領域的研究進展. 廣東農業科學,2007,(6):69-72

15李東彥,蔣 猛,楊曉紅.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促進重慶可持續發展.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 5(2):25-28

16於桂寶,楊曉紅,朱 鈞.任 強. AM真菌對長壽沙田柚耐旱性的影響. 南方農業,2007,1(1):24-26

17楊曉紅,王春華.2007.奧妙植物學[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8章黎黎,楊曉紅.中國蘋果屬植物果實表皮微形態特徵及其系統評價.園藝學報,2010,37(10):1549–1558

19胡芹,楊曉紅,郭冬琴等.橙汁中兩株條件致病酵母菌形態及分子鑑定.食品科學,2011, 32, (09):231-2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