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敏德](/img/f/91d/nBnauM3X4QjNygjNwkzN3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3c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楊敏德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及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楊女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她擔任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美國商務議會港方主席,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輸入優秀人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主席、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委員。她同時出任亞洲企業領袖協會主席及首爾國際商業諮詢理事會副主席。
楊敏德熱衷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積極地在香港、中國內地及美國等多間著名大學分享其有關教育的經驗。楊敏德現為麻省理工大學校董會成員,她亦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兼任哈佛大學、哈佛商學院、哈佛大學全球諮詢委員會、麻省理工大學史隆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多所學府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及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名譽委員。
楊女士致力提倡保護環境和文化遺產,現任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顧問委員會成員;並自2007年起擔任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席。
除了公職和社會服務外,楊敏德亦兼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及太古股份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擔任佳士得亞洲顧問委員會成員。
個人經歷
![楊敏德](/img/3/0d1/nBnauM3XzQjNzkTO0kjN1cDM5QTMxcjN2UDOyQTNwAzMxAzL5Y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楊敏德坦言,即使面臨很多困難,與父輩相比,她是幸運的,在一個和平的環境,在人生的舞台發揮所長憑藉著內地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繼承父業的楊敏德,在1988年作出了將投資重點再次移向內地的決策。溢達集團投資6000多萬美元,在廣東高明市籌建高豐紡織印染聯合企業有限公司(現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並於1991年底正式完工投產。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紡紗、織布、染整、製衣、輔料為一體的大型企業。
她要締造自己的傳奇。1995年楊敏德擔任董事長時,她認為原有經營模式注定要衰落。為了在各方面貫徹自己的意圖,她為公司制定了三個優先發展的任務:完成公司的垂直整合,引進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通過溢達集團來推行她關於企業應該回報社會的信念。楊敏德帶給公司的是完全不同於傳統模式的分析性思維方式。
這位管理著10個國家的4.7萬名員工,每年向HugoBoss、RalphLauren和TommyHilfiger等公司供應1億件襯衫的紡織服裝女王,對未來仍舊充滿信心。她的下一個野心勃勃、勇敢大膽的目標是:將這個傳統行業變成適應現代社會的行業 。
追求永無止境
![楊敏德](/img/7/2b5/nBnauM3X3MTNyAzN0gDOz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4g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楊敏德](/img/a/145/nBnauM3X1ETO2QDM4M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zA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派”提供高級純棉針梭織男女襯衫,每件襯衫都經過精心的縫製,能凸顯客戶個性及氣質。很少有人意識到“派”襯衫之所以卓越的原因,每件襯衫舒適的純棉質地,取材於優質的新疆長絨棉並經過超高工藝的紗線精紡而成的布料、完美剪裁及精心設計配飾精紡而成。由在工作室設計程式開始,“派”直接管理製造的所有階段,由新疆的棉田,至布廠、剪裁設施及最終的洗滌程式以確保所有工序的質量。
除了擁有高質素的生產流程外,“派”亦關注細節,店面設計以及產品的細節融入了中國元素,低調儒雅。“派”的服裝系列設計靈感源自中國文化,產品同時又結合了最新製作技術,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品味及需要。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時也賦予了派這個品牌更深層次的含義,“派”的命名源自圓周率的希臘字母π和中文字“派”的結合,代表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同時,“派”亦取意高貴雍容的氣派,充份展現品牌無止境追求完美的態度。
從2001年北京東方新天地商場的“派”旗艦店,到之後的烏魯木齊美美百貨、廣州太古匯等零售店鋪均沿襲了其獨特的店鋪形象,所有店鋪均由畢業於東京藝術者學院建築系的著名設計大師陳瑞憲先生精心打造,延續了產品所傳遞的理念“低調儒雅,個性且自成一派”。這位曾設計過台北市立美術館大廳、誠品書店等的建築藝術大師,在“派”店面設計中,奉行簡約設計理念,利用對光線的層次和變化來展現豐富的意象。而“派”的品牌創意設計與品牌形象顧問分別由香港知名室內設計師高文安、視覺設計師陳幼堅及香港知名廣告藝術設計大師黃炳培所擔綱,旨在向市場宣傳一種全新的中國現代美感。
謀可持續發展
![楊敏德](/img/8/e77/nBnauM3XxATM0kTM5M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zA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楊敏德](/img/1/b68/nBnauM3X0QzN1YjMwQ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A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溢達是一個著名的家族企業,楊敏德的父親楊元龍是創建者,也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楊敏德的外祖父也是做絲綢的,所以她從小就聽了很多關於管理,特別是做工業做企業人的想法。“以人為本”的理念,“做紡織服裝工業的,其實最大的資產就是人。”
但是,同樣一個理念在不同的時代也會有不同的用法。在現代管理上,雖然和父輩認識上有分歧,但楊敏德也承認她受父親的影響很多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楊敏德發現哈佛教科書與父輩生意經中的大道理,譬如說不要貪小、心胸要寬闊、互相尊重等都是一致的。年輕的時候她常常與父親爭論,就是因為年紀輕喜歡爭論,現在的楊敏德越來越覺得生意經就是生意經,雖然有的時候需要改變一點,但上一輩的那些企業家他們那一套本領千萬不要拋棄,絕對要尊重他們。
信息化的痛苦經驗
![楊敏德](/img/5/042/nBnauM3X3UzN1cjMxQ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A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當然楊敏德也為實現信息化付出了代價。以前楊敏德只認為這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後來發現不是,是一個管理的問題,是一個企業基本文化的挑戰。因為如果企業有了一個信息系統,就要有透明度。有什麼是妨礙一個企業的透明度的呢?以不正當的方法在企業中獲得利益的人,對於這些人來說透明度是最壞的事情。楊敏德得出的痛苦經驗是:在花費巨大投入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先把企業的文化搞好。她還認為,搞好以道德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同時,還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僅僅倡導大家要做好人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機制,以制度和法規防犯某些年輕人在利益引誘下的犯錯。這個挑戰是任何一個要走信息化之路的企業要面對的。
不在乎短線回報
![楊敏德](/img/d/927/nBnauM3XyYzM2IjMyQ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A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楊敏德](/img/6/9e2/nBnauM3X4UTOyUDO3Q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A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作為家族企業的領導者,楊敏德早已超脫了一般的家族企業狹隘的視野,很多時候她看事情是很戰略和長遠的。譬如說溢達放了1億美元在新疆,在短期想有回報是不容易的。如果是一個上市公司,這件事就會被股東吵死,因為這種投資回報周期非常長,可能要10年至20年的時間。但是溢達是一個私人的機構,自己看準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做好。不過資金也是一個問題,有的時候企業必須要上市,因為需要資金。但是楊敏德認為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之下,做一個私人的公司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不需要每3個月看短線回報,一個上市公司很少有機會給掌舵人真的發揮做長線的理想。對此楊敏德自我覺得是幸運的,因為很多時候溢達給她發揮長遠理想的空間。溢達花了很多資金在人才上面,許多年輕人不是一天兩天會給公司回報的,但這是企業的投資,這種投資不是機器,投資人的價值是人家看不見的,但是這對企業最有效。
製衣看起來是傳統行業,傳統工業一般採用傳統做法,但楊敏德偏要一群“敢拿香蕉的猴子”。她不拘泥於從傳統服裝行業中物色人才,而是從其他行業,甚至年輕得思想不受限制的人中物色。她希望下一代的想法比她更前衛,有更大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間。隨著各種環境條件的變化,她的管理風格就隨之演進成了“小生意管事,大生意管人”。楊敏德總是強調:“以人為本、企業動力之源”的重要意義。基於這一點,溢達集團先後與麻省理工、哈佛、清華、復旦、中山等多所名牌大學合作,一方面從中吸收優秀人才為己所用,另一方面將有發展前途的員工送至高等學府繼續深造,為集團人才的儲備、更新建立一條通暢的渠道。高豐現有員工5000多人,其中有200多名內地大學生,先後被送往國外培訓,成為企業技術骨幹,成為公司變革的有力促進者。
在她的關心下,溢達集團已建立了一系列嚴格的員工培訓制度,環保意識、企業文化、公司發展等均編入培訓教程,通過企業內部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如今的溢達,企業文化、管理目標、基本的個人環保行為都已滲透到每個員工的日常生活中去。
生肖屬龍的楊敏德自喻為“龍女”,她把中國比作正在騰飛的東方巨龍,而她自己則無愧於巨龍的傳人。她要向“世界第一”衝刺,要為中華民族的榮光畫上燦爛的一筆!
個人榮譽
2015年9月上榜《財富》雜誌亞太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女性。家庭情況
前夫
![前夫](/img/2/b23/nBnauM3X4EzMxQDM2Q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A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潘迪生祖籍廣東潮州,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九日,他出生在香港一個富商之家。其父潘錦溪早年家貧,未讀過書。十多歲由潮州來港後努力工作,一人兼幾份差。靠省吃儉用,慢慢做起了鐘錶生意,後來擁有藝林、金輪兩家鐘錶行。潘迪生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對他管教很嚴,要求他要尊重長者,為人處事要有理有節。在香港讀完國小後,他便獨身一人飛往英國接受中學教育。四年後,潘迪生為了解美國,又進了洛杉磯一所大學,主修哲學和經濟學。英國四年中學、美國五年的高等教育,令潘迪生獲益匪淺。他說,自己今天的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正是揉和了英、美兩國的特色,這對於從事生意幫助很大。潘迪生回憶說,在英國讀的是寄宿學校,校規很嚴,強調紀律和服從性,一切活動均依時規定,不得越雷池半步。而到了美國,卻恰恰相反。那裡作風開放,崇尚自由;甚至不上課也可以,一切悉聽尊便。他說,前者使他悟到遵紀守時的重要性;後者又培養了他獨立思考的習慣。一九七八年,潘迪生大學畢業,回到香港。他並未像一般富豪子弟那樣參與父輩的企業管理,而是從父親鐘錶行的最低層——
![楊敏德](/img/2/4e6/nBnauM3X3MTO5EzN5Q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A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楊敏德](/img/f/77d/nBnauM3X2ETNyYjNxUDM4kz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1A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女兒
潘楚穎DeePoon,女,出生於1982年,中國香港年輕女富豪,香港社交名媛、零售大亨潘迪生之女潘楚穎,母親為楊敏德。畢業於哈佛學院哲學系。任職溢達集團“派”品牌的執行長。她亦是時裝雜誌《世界都市iLOOK》的特約編輯、中國教育行動董事會成員、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和哈佛大學亞洲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