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楊振聲隨筆:第一次愛》:楊振聲是創建“清華學派”的重要學者之一,也是一位風格獨具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創作涉及各個文藝領域,尤其是他的隨筆作品能密切聯繫現實、直面人生,又不失清麗脫俗、幽默委婉……
作者簡介
楊振聲(1890-1956),現代文學家、教育家。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學國文系讀書,參加了五四運動。一九一九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一九二四年回國後,先後任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教授。他擔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時,為“清華學派”的創立做出貢獻。抗戰勝利後,他主持北京大學的復校工作。他在新文化運動之初,就開始了創作活動。魯迅評論他的作品的突出特色是“極要描寫民間疾苦”。他被譽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先驅者”。
媒體推薦
只有楊今甫(楊振聲)說的故事是全體小主人都聽得懂,又都喜歡聽。
——學者作家 胡適
今甫(楊振聲)身材修長,儀表甚偉,友輩常比之於他所最激賞的名伶武生楊小樓。而其談吐又溫文爾雅,不似山東大漢。在“五四”時代的文人中他是佼佼者之一。
——學者作家 梁實秋
(楊振聲)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先驅者。
——作家 肖乾
先生娓娓而談中,多幽默風采,使人如坐春風。他也月旦人物,但不露鋒芒,讓你自己去思索……先生的藝術修養極深,書法韻味高妙。
——學者 孫昌熙
圖書目錄
人事滄桑
侏儒與痰盂子
圓明園之黃昏
再寫圓明園之黃昏
與志摩最後的一別
女子的自立與教育
蘇州記游
北平之夜
拜訪
批評
被批評
書房的窗子
鄰居
拜年
朱自清先生與現代散文
我蹩在時代的後面
華東一級人民英雄劉奎基
回憶“五四”
古今文脈
禮教與藝術
《玉君》自序
中國語言與中國戲劇
《詩經》裡面的描寫
新文學的將來
迷羊
乞雨
了解與同情之於文藝
情感靦腆
今日中國文學的責任
說實話
說不出
詩歌與圖畫
詩與近代生活
我們要打開一條生路
傳記文學的歧途
“五四”與新文學
從文化觀點上回首“五四”
談談文學上的民族形式與歐化形式
愛國主義與新現實主義的文藝
通俗化——從五四新文學的語言說起
虛構之什
漁家
貞女
李松的罪
她為什麼忽然發瘋了
瑞麥
阿蘭的母親
小妹妹的納悶
她的第一次愛
濟南城上
一封信
荒島上的故事
黃果
他是一個怪人
文摘
圓明園之黃昏
害病也得有害病的資格。假如有人關心你,那你偶然害點小病,倒可以真箇享受點清福。院子靜悄悄的,屋子也靜悄悄的。只有一線陽光從窗隙里穿進,一直射在你窗前的花瓶子上。假若你吃中國藥的話,時時還有藥香從簾縫鑽進,撲到你鼻子裡,把滿屋子的寂靜,添上一筆甜蜜的風味。你心裡把什麼事都放下,只懶洋洋地斜倚在枕上,默默地看那紙窗上篩著的幾枝疏疏的竹影,隨著輕風微微地動搖。忽地她跑到你床前,問你想吃什麼飯。你在這個時候,大可以利用機會要求平常你想吃她不肯做的菜吃吃。你有這樣害病的福氣,就使你沒病,也可以裝出幾分病來,既可以騙她的幾頓好飯吃,又可以騙到她平常不肯輕易給你的一種溫柔。可是,假如沒人關心你,只有廚子是你的一家之主,那你頂好是不害病。你病了不吃飯,他樂得少做幾頓飯菜;你病了不出門,他樂得少擦幾次皮鞋。你與其躺在床上,聽他在廊檐下與隔壁的老媽子說笑,反不如硬著心腸一個人跑出去,也許在河邊上找到株老柳,可以倚倚,看看那水裡的樹影和游魚’也許在山腳上碰到塊石頭,可以坐坐,望那天邊的孤雲與斷雁。總之,沒人關心你,你還躺在床上害病,是要不得的。
我心裡這樣地想著,我的腳已經走出大門來了。西風吹著成陣的黃葉,在腳下旋繞,眼前已是滿郊秋色了。惘惘地過了石橋沿著河邊走去,偶一抬頭看見十幾株岸然挺起的老柏,才知道已走到圓明園的門前。心想,以前總怕荒涼,對於這個歷史的所在,總沒好好地玩過。現在的心境,正難得個淒涼的處所給它解放解放。於是我就向著那漆雕全落、屋瓦半存的大門走去,門前坐了幾個討飯的花子,在夕陽里解衣捕虱。見人經過,他們也並不抬頭睬一眼。我走進大門,只見一片荒草,漫漫地浸在西風殘照裡面,間或草田裡站立個荷鋤的農夫,土坡上,下來個看牛的牧子,這裡見匹白馬,在那兒閒閒地吃草,那裡見頭黃牛,在那兒舒舒地高臥。不但昔日的宮殿樓台,全變成無邊萋萋衰草,就是當年的曲水清塘,也全都變成一片的蕭蕭蘆葦了。你縱想憑弔,也沒有一點印痕可尋,一個人只淒淒地在古墟斷橋間徘徊著,忽然想起義大利宮來,荒草蔓路之中,不知從哪裡走去,恰巧土坡前有個提籃挖菜的小孩子,我走過去問他一聲。他領我走上土坡去,向北指著一帶頹牆給我看,依稀中猶望見片段的故宮牆壁,屹立在夕陽裡面。離開了挖菜小孩子,我沿著生滿蘆葦的池塘邊一條小路走去。四圍只聽到西風吹得草葉與蘆葦瑟瑟作響。又轉過幾個土山,經過幾處曲塘,一路上都望不到那故宮的影子。過一個石鎮的小橋,那水真晶瑩得可愛。踏過小橋,前面又是土山。還不知那故宮究在何處。忽然一轉土山,那數座白玉故宮的遺址便突然出現於面前了。只覺得恍惚中另到一個世界似的。欣賞,讚嘆,惋惜,悽愴,一齊都攢上心來!這一連幾座宮殿,當日都是白玉為台,白玉為階,白玉為柱,白玉為牆的。如今呢?幾乎全沒於蓬蒿荊棘中了!屋頂不用說,是全脫蓋了,牆壁也全坍塌了。白玉呢?有的臥在草中,有的半埋土下,有的壓於石土之底,有的欹在石柱之上。雕刻呢?有的碎成片段了,有的泥土污漬了,有的人丟了頭,有的龍斷了尾,有的沒在河溝裡面,有的被人偷去了!只剩下一列列的玉柱,屹立在夕照裡面,像一隊壓陣角的武士。在柱前徘徊徘徊,看看那柱上的雕刻,披開荒草,摸摸那石上的圖案,使你不能不想見當時的藝術,再看看那石壁頹為土丘,玉階蔓生荊棘,當日庭院,於今只有茂草;當日清池,於今變成污澤;這白玉欄桿,當年有多少宮人,曾經倚了笑語,於今只圍繞著寒蛩的切切哀吟了;這瑩澈的池水,當年有幾番畫舫的笙歌,於今只充滿著蘆葦的蕭蕭悲語了;這玉殿洞房,當年藏過多少的金粉佳麗,於今只成個狐狸出沒的荒丘了;這皇宮御院,當年是個多么威嚴的所在,如今只有看羊的牧子,露宿的乞兒偶來棲息了。雖說是你看了羅馬的故宮,不必感到羅馬的興亡;可是如法國的凡爾賽,芳吞波羅等廢宮,都在民國里保存著,為國家建築藝術的珍品,我們為什麼把這樣的古蹟都聽他去與荊棘爭命呢!且聽說有人把石柱與雕刻偷偷賣與外人,這是何等羞恥的事!這種羅馬式的建築,在中國是唯一的古蹟,你毀它一塊小石,都覺得是犯了罪,竟有大批偷著賣的事;為什麼政府與社會都不肯保重點古蹟呢!
我正在這樣地幻想,低頭看見我的影子,已淡淡地印在古台上了。抬起頭來只見愴淒的半月,已從西半天上放出素光,侵入這一片荒涼之中。這成堆的白玉,再鍍上這一層銀色的月光,越現其潔白,蒼涼,素淨,寒氣逼人。我心想走上高台,領略領略這全境的清切罷。剛到台級,只見在兩個石柱中間現出一雙燈亮的眼睛正對望著我,我不覺打了個寒噤。那邊草一響,向上一跳,在月光迷離中照出一道弓形的曲線,蓬蓬大尾,竄入荒草,接著是一陣草葉響,我才知道是只野狐。心跳地定一定,耳邊上風動草葉聲,蘆葉相擦聲,風過石壁聲,卷黃葉聲,唧唧的蟋蟀聲,潺潺的小流聲,都來增加這地方的寂靜。再看那四面峻岩的白石,森森如鬼立,地上頹臥的石條,凝冷如殭屍,我自己的牙根,也禁不住地震動了。通身如浸在冰窟一般。自己才想起若再添了病,回家沒人關心怎么好!只得轉身往回頭走來。剛出了故宮的舊址,來到土坡上,不覺回頭望一望,只見一片玉海,在迷離的銀霧籠罩中,若有無限哀怨的。我悄然下了土坡,一個人伴著影子走,心裡總是不解,為什麼英法要燒掉這座園子,假若他們能把清家的帝王燒死在宮裡,也還有個道理可說,卻只單單地燒掉這件歷史上的藝術品!難道我們燒了他們的鴉片,他們就有權力來燒我們的藝術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