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恭甫

楊恭甫世代業醫,其父小谷為著名兒科醫生。恭甫年幼喪母,弱冠喪父,為繼承父志,刻苦研讀醫書典籍,並師從名醫費繩甫。譯著有《鐵路章程》、《印花章程》兩書。

(1858~1933年)
楊恭甫,名葆寅。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江蘇東台。世代業醫,其父小谷為著名兒科醫生。恭甫年幼喪母,弱冠喪父,為繼承父志,刻苦研讀醫書典籍,並師從名醫費繩甫。光緒十三年(1887年)來漢行醫。時清廷駐英使臣龔照瑗過漢,偶患重疾,經楊治療,藥到病除。龔欽仰其醫術精湛,列為屬員。1894年楊隨龔赴英倫,藉此得以考察英、法、意、比等國政治、風俗、學術和商情,為武漢第一個出國考察的中醫。譯著有《鐵路章程》、《印花章程》兩書。
1897年回國,經張之洞推薦,任盧漢鐵路測量委員。時值戊戌、庚子之變,目睹國難頻仍,有志難伸,乃於1901年歸隱漢皋,重理醫業,並與吳趼人等創辦《漢口日報》。辛亥首義,投身革命軍,回到故鄉任東台縣長,頗有政聲,著有《東台民政事略》一書。由於封建官僚勢力掣肘重重,清政難為,遂絕念仕途,再至漢口,復操醫業,被推舉為漢口醫學研究會會長。
1916年,漢口慈善會募捐集資興建中西醫院,推其為院長。在規劃醫院總體設計時,從布局到組織管理,從設備到醫療護理,多吸取西方醫院的優點;打破中西醫界限,選聘學術精良、勤敏於事的中西醫師和醫療技術人員擔任醫院各部門領導;注重護理在醫療上的作用,醫院附設看護養成所,訓練一批護理人員,特別是為培養中醫護理人員開創先河。1920年10月,醫院落成,內設診斷、化驗、調劑、解剖等室及病床100餘張。各科室都訂立嚴格的服務細則和獎懲制度,要求醫務人員衣帽整潔,注重儀表,對病人和顏悅色,妥為照料。遇有疑難病症,中醫西醫化除畛域,會診治療,且對貧苦患者送診施藥,每日住院、門診病人數以百計。
1928年被推舉為漢口中醫檢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兩度主持中醫考試。楊能詩文,善書畫,喜交遊,為人倜儻豪放,灑脫不凡。曾組織陶社,會友吟唱。著有《匡廬避暑日記》和《柿軒遺稿》。晚年辭去職務,寄情山水,吟詩作畫,終其餘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