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門

楊帆門

2008年1月4日晚,中國政法大學楊帆教授在上“生態經濟與中國人口環境”選修課的最後一節課時,因為逃課學生人數太多而與一名欲離開教室的女學生肢體衝突。第二天,楊帆在學校官方網站發布《致有關院領導的信》,對前天晚上的事件做了簡要說明,並要求學校處理相關學生。同時委託其研究生公布了該課堂“未堅持聽完課學生”的名單,稱“原則上缺席者不能及格”。隨後不久相關帖子都被刪掉。該事件被網友稱為“楊帆門”。

楊帆門楊帆門
對於80後,90後來說,逃課可能是大學時代的一堂必修課,其區別只不過在於有人逃得多,有人逃得少,而對於無奈的教授們來說,點名就成了不得不用的一招“殺手鐧”。這本來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情,卻因為教授的震怒,學生的倔犟、媒體的關注、同袍的高調評論,演繹成了2008年初的網路熱門事件,被人以主角楊教授的姓名為之命名為“楊帆門”。

事件始末

2008年1月4日晚,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帆在教室給學生上“生態經濟與中國人口環境”的最後一節選修課,不少學生在上課時把論文上交後離開了,沒有留下來聽課,楊教授發現這一情況後,鎖上教室門並開始點名。

逃課學生在課堂內學生簡訊通知下,意欲回到教室,但教室已被教授關閉不許進出。門外一學生怒而踢門,教授大怒,開門痛罵逃課學生,據說語涉“混蛋”、“畜生”、“王八蛋”、“老鼠”等。

教授訓話過程中,一女生站起來要走,教授不許,女生聲稱自己並非該課學生,只是來該教室自習的,兩人言語不合,爆發爭吵並升級為肢體衝突,衝突後,教授和女生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最後110到場才暫時平息。

一波又起

事件發生時,有學生拍下視頻,先是發布在中國政法大學校友論壇“滄海雲帆”上,接著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轉載,引起一場圍繞尊師和師德問題的爭論,並吸引了媒體的關注,不過媒體報導事件時,較少提到學生一方的意見。甚至有網站在轉載時冠以“因怒罵女學生,教授慘被毆打”等與事實完全不符的題目。

2008年1月7日,同為中國政法大學教師的副教授蕭瀚,因“驚聞楊帆門事件,如鯁在喉,不得不發”,便在他的部落格“追遠堂”撰文力挺當事的學生(原文請看參考網頁),認為楊帆辱罵學生在先,有違師道。同時他還表示,自己的課堂“可以隨便發言,不需舉手”,“可以不來上,不需要請假”,從不限制學生進出,因為在他看來師生的尊重是相互的,“逃課是自由的象徵”。這番言論後來被稱為“逃課自由論”。蕭瀚的博文一經發表就引起關注,有人叫好,也有人質疑,甚至有網友以留言形式對蕭瀚謾罵侮辱。

2008年1月11日,蕭瀚在部落格上發表題為《關於楊帆門事件的致歉與聲明》的辭職聲明,表示在此次“楊帆門事件”中,他以一個本來合適但因國情而不合適的身份,說了一些本來合適但因國情而不合適的話,在社會上獲得了合乎國情的質疑和批評,在學生們中間獲得了不合適的榮譽;同時,他的做法在實際效果上,已經給工作單位中國政法大學及其學子們帶來更深重的負面影響,而“為了挽救目前的局勢”,“我已辭去目前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教職,辭職書已以特快專遞的形式寄給學校人事處。”

蕭瀚還含蓄的影射了楊帆教授自身可能具有師德方面的問題——“回到今年1月4日發生的糾紛上,如果說那位女生是與其他老師發生這樣的糾紛,可能說不定真的有錯。但這是與楊帆教授發生的糾紛,以楊教授的日常行為而論,該女生不但不是錯,而且還是自發的正當的尊嚴意識和權利意識的表現。”但他又極力否認和楊帆有任何形式的個人恩怨——“和楊帆教授往日無私怨,今日無私仇,但是我和他有不共戴天的公仇,就是來自教師倫理之仇”。

這份辭職聲明隨即被轉載,並瞬間成了焦點。不少支持蕭瀚的網友看到辭職聲明後紛紛表示遺憾,甚至一位還留下了個人聯繫方式,一度想號召支持者聯名上書校方留住蕭瀚。對於這種想法,蕭瀚本人在“滄海雲帆”發帖《請同學們原諒我第一次對你們生氣》,感謝大家的支持,並“請同學們立刻停止目前正在做的任何與我相關的事情,如果繼續做,那就是害我,陷我於不義,若陷我於不義,那我就是對不起學校領導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愛,我會終生慚愧”。“同學們現在唯一應該做的就是好好複習考試,把這件事情徹底丟到腦後。在某些情況下,什麼也不做才是真正的做。”

眾說紛紜

沸反盈天的“楊帆門”實際上代表了儒家的師道尊嚴在新時代新思潮中受到的衝擊,導致輿論在此事面前分成了幾乎勢均力敵的兩派。挺楊派認為學生們公然和老師對立,是重蹈文革的覆轍,是對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的公然反叛;而挺蕭派則堅持,這件事學生雖有責任,但最該反思的是教師治學與育人的態度。教書育人者應該將課堂當作一個與學生相遇的場所,一個在互動中傾聽意見、共同成長的場所,而不是發布真理、擺弄權威的場所。“師道不是霸道。”在挺蕭派中,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教授以蕭瀚直接領導的身份出現,寫下三篇博文,為蕭瀚的人格辯護。(請看參考網頁)

參考網頁

蕭瀚:《“師”文掃地何時休?》

何兵:《蕭瀚是個好老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