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崇媛從教31年來,從溪州大山到潮汕平原韓江河畔,楊崇媛情系教育,情系學校,情系師生,無私奉獻,痴心不改。她曾先後被評為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部級勞模、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第二屆中國十大女傑提名獎、徐特立教育獎、2005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汕頭市優秀校長、汕頭市勞動模範、汕頭市優秀拔尖人才、汕頭市名校長。她是一位名聞遐邇的“新聞人物”。《瞭望》雜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文匯報》、《當代》等媒體報導過她的事跡,稱她為“媽媽教師”、“猛洞河畔的啟明星”、“跨世紀的女校長”等。中央電視台還以她為原型拍攝過《猛洞河》上下集電視劇。北京京劇院以他為原型上演了題為《黃荊樹》的京劇,湖南電視台還錄製了《楊校長》、《愛的奉獻》等專題片謳歌她奉獻、育人、創業的精神。2002年,《廣東教育》記者在該刊以《澄海的驕傲》為題,《汕頭特區晚報》記者在該報以《滿目桃李映春暉》為題,對她領導的澄海實驗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予以熱情洋溢的推介。2004年,《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對她五年辦出“省一級”學校給予了肯定報導。2005年5月,《汕頭都市報》記者以《湘西女校長來汕頭續寫傳奇》為題,講述了她來汕的創業故事是 “汕頭精神”中“海納百川”最好的註解。
楊崇媛,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校長。早在擔任湖南永順縣民族實驗學校校長時,她就曾以一個校名和縣教育局撥給的2000元開辦費起步,僅六年時間,便創辦出一所“在湘西自治州有示範性,在湖南省有發言權,在全國有影響” 的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正是這個奇蹟吸引了澄海市教育局領導,在他們幾進湖南“三顧茅廬”的真誠感召下,1998年8月,楊崇媛終於走出了湘西大山,來到潮汕平原,在澄海迎接新的挑戰,開始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創辦汕頭市澄海實驗學校。
辦學經歷
辦學之初,楊崇媛便把自己在永順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經驗、思想整理升華,響亮提出了“以養成教育為奠基石,以興趣特長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的辦學理念,倡導“嚴、全、特、勤、實”的校訓要求,面對重重困難,她堅定不移,決不動搖。學校首屆招生只有378名。當時,學校周圍滿是積水和雜草,十分荒涼,學校內只有半幢5層的教學樓和一幢學生宿舍樓,不少家長目睹此景後,對學校前途抱懷疑態度,有的報了名又退了。但楊崇媛既沒有氣餒,也沒有退卻,她以拓荒者的膽魄和意志,頂烈日冒酷暑,艱苦奮鬥,以校為家,帶領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同心協力,不知疲倦地開墾著新的校園,那些日子,每天晚上楊校長宿舍的燈常常是徹夜不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到六年,這所新辦學校從硬體到軟體就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學生數從辦學初的378人增至目前的4180人,教師由原來的38人增至現在的215人,學校占地面積經“四次征地”、“四次規劃”、“四次基建”,從20010平方米擴大到72129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從4400平方米猛增至46497平方米,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全而標準,且擁有在粵東地區堪稱一流的塑膠跑道田徑場、藝體館、天文台、地理室、歷史室、電腦室、生物園等,由於創新辦學體制,學校創辦以來,在財政不撥款的情況下,累計為國家增資9000多萬。學校周邊的房地產迅猛增值,由原來的700多一平方無人問津,到現在1600——2000多一平方供不應求,周邊的地皮也被房地產商搶購一空,原本處處雜草的土地上,幢幢商品房平地而起,澄海新區煥然一新,開發商賣房的優勢,打出的第一條:“可就讀澄海實驗學校國小部”都不徑相同。買房的戶主的心聲也大致一樣:我們以能將孩子送進實驗學校就讀為榮,只要孩子能進學校讀書,我們寧願先交定金。土地賣出去了,房子賣出去了,由於有了實驗學校,才帶動了一方繁華,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促進了澄海經濟的發展。這所學校之所以具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關鍵之處還是楊崇媛的辦學理念在真正造就著一代新人。
辦學理論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這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結果。辦學以來,學校把規範的養成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來抓,楊崇媛根據澄海社會、家庭、學生本人的實際情況,在開學伊始就把養成教育的內容概括成守時作息、樸素節儉、講究衛生、文明大方、禮貌謙讓、遵紀守法、生活自理、堅持鍛鍊,一共8條32字,寫進學校管理制度。為了讓養成教育深入人心,楊崇媛明確指出一要注重科學依據,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遵循一條規律,明確一個道理,依據一個原則。”二要彰顯人本精神,突出“四種指導”,包括知行統一的指導,開展活動中的指導,老生對新生的指導,對“失范”者矯正的指導。三要建設班主任、值日生、內宿指導員三支隊伍,落實育人管理。四要構建育人網路,重視最佳化校園環境配合,注意心理疏導配合,促使家長配合,開展社會實踐配合,加上自我評價、自我完善配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她率先垂範,不管大會、小會她總第一個到場,每天清晨親自帶領師生們環學校四周長跑,從不間斷,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規範的養成教育改變了許多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陋習,克服了講攀比,慕虛榮等不良心態,不僅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而且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養成了自理能力、組織能力和辦事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個小歐同學,仗著父母是服裝廠的大款,又是家裡唯一的男孩,每天由父親開著小車接送,從出生到國小畢業竟連衣褲都不會穿,更不知飯菜是怎么弄熟的,是地地道道新時代的賈寶玉。有一天父親去汕頭進布料忘記按時接他回家,眼看放學回家的同學一個個都走完了,校門口留下他一人。父親突然想起忘了接兒子,便打電話叫自家廠里工人去學校接他。這位工人踩著腳踏車氣喘吁吁的來到學校,小歐大聲埋怨這位工人:“我家幾輛小車你不開,你踩著這玩藝兒來接我,我能坐嗎?滾遠點……”這位工人氣的直咬牙,但又不敢得罪小主人,端老闆的碗服人管嘛。其實,他不會開小車,只會“開”腳踏車,有什麼辦法呢?這位工人滿含委屈的熱淚走了。面對這樣的學生,楊校長想盡一切辦法,讓他的班主任象教3歲幼兒一樣從穿衣直到吃飯、洗澡……樣樣教他從頭學起,晚上還要給他蓋被子。在楊校長和老師的耐心教育下,在周圍良好環境的影響下,他初步意識到自我勞動的重要性,衣服學會洗了,吃飯也不挑剔了,由一個靠別人照顧12年的孩子轉變成會照顧別人的孩子了。由於他的感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寫出作文也充滿了真情實感,老師把他的作文作為範文念給全班同學聽,大大激發了小歐求知的自信心,學習成績穩步提高。據他媽媽後來回憶說,有次回家,看見媽媽睡在床上,便關切地問媽媽是否吃飯了,媽媽告訴他還沒吃飯時,小歐親自下廚給媽媽打了一碗荷包蛋,又煮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請媽媽來吃,媽媽端起兒子有生以來第一次做好的麵條津津有味地吃著,味道雖然有點鹹,但媽媽覺得比吃山珍海味還要好吃的多,頓時流出了熱淚。小歐給媽媽擦著淚水問:“媽媽,我做的不好吃嗎?”媽媽忙搖頭直說好吃、好吃。小歐又問媽媽為什麼哭呢?媽媽告訴小歐說是高興的眼淚。他還對媽媽說:“我們同學個個都會做事,我看見廚房阿姨、叔叔煮飯、煮菜我就學會了。”他還告訴媽媽家裡人能吃多少就煮多少,不能象以前那樣煮太多,吃不完就倒掉,浪費是很不好的。媽媽激動地把兒子摟在懷裡,熱淚滴在啟瑞的臉上。據說小歐還找到以前接他被自己罵了一頓的工人叔叔道歉,請他原諒自己那時的不懂事,這位工人為此也感慨萬千。還有一個小黃學生星期天去汕頭辦事,同車旅客要把果皮紙屑往車外扔,她馬上制止說:“我們學校老師教我們,要注意保護環境,外出時垃圾要用袋子裝起來扔進垃圾箱裡去。叔叔阿姨如果你們忘了帶袋子,我這裡有一個送給你們。”這一舉動令同車的大人十分感動和無地自容。據問卷調查,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家長的滿意率高達98%。在楊崇媛的日記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學生的心靈猶如一塊奇異的土地,當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穫;當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有道德的收穫;當你播下道德的種子,就會有命運的收穫。” 楊崇媛和她的同事們已經做到了。
因材施教
任何一個人的成才,都需要尋求最佳突破口。對於學生來說,當他們的興趣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示之後,就產生“內化”、“遷移”效應,其它方面也會“水漲船高”。楊崇媛找準了以興趣特長為突破口,努力去發現學生的天賦和才能,發揮學生智力的創造性勞動,不斷強化興趣特長教育計畫,為造就新世紀高素質的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已經開設了舞蹈、聲樂、管樂、民樂、美術、書法、武術、籃球、演講與口才、英語聽說訓練、數學奧賽、潮汕文化、尋找歷史、身邊的生物、關心家園等30多個課外興趣特長班。全校100%的學生都參加了一門以上的興趣特長活動。為保證特長課程學時,楊崇媛“標新立異”,她在學校總課程表上設定了“興趣特長”這門特殊的課程。缺教師,調!她從各地“挖”人,專兼結合,組成了一支幾十人的興趣特長課教師隊伍,這些老師個個身懷絕技,有不少人曾在省級或國家級競賽中獲獎;缺教材,編!她和老師們一起編寫了《銅管樂基礎訓練》、《舞蹈基本訓練》、《青少年合唱訓練》、《少兒蕭笛基礎訓練》、《水墨童趣》、《趣味版畫》、《美術系統訓練》、《怎樣寫好隸書》、《書法楷書訓練》。《武術入門》、《田徑》、《澄海——我的家鄉》、《愛我潮汕》等20多門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的興趣特長課校本教材。缺場地,建!她號召老師們艱苦創業,用節約出來的錢建場地,目前學校各種興趣活動室與正常教學教室之比為1.6:1;缺時間,擠!她要求老師提高課堂效益,不布置課外作業。學校每天安排早上6:25至7:10,下午4:25至5:10為興趣特長課時間。通過這樣,學生進入了一個個新奇美妙的世界,感受到校園的多彩,體驗到創造的艱辛、成功的喜悅。即使原來文化課成績差的學生,通過興趣特長的培養,認識到自我的一技之長和聰明才智的潛能,增強學好文化知識的信心,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各科成績得到迅速提高。曾獲全國初二英語競賽特等獎的黃榮妍同學既是學習尖子,又是學校銅管樂隊的長號高手,獲得一等獎的王曉珊同學還是校學生廣播站站長和校業餘攝影組成員,今年以高分考取汕頭市金山中學的陳婉琳同學既是聲樂特長班的學生又曾多次被邀主持區性大型演出。實踐證明:楊崇媛提出的“以興趣特長為突破口”已明顯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是實驗學校有別於普通學校的又一特色,且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目前學校承擔的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三級課題“藝術興趣活動規範化教學實驗”課題經過四年的研究實踐,正處於結題階段,得到蒞校考察的出席全國農村藝術教育研討會的專家、領導們的好評。
提高教育質量
課堂教學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的手段,是的主要渠道。楊崇媛帶領全校教師致力於課堂教學主渠道的改革。她千方百計通過各種途徑更新老師的教育觀念,給予這支新生軍新型“裝備”。她要求教師必須由以往的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以“省時、啟智、輕負、高效”作為教學目標,大膽改革課堂教學,真正明確素質教育是用教育手段在生活層面、心理層面和社會文化層面上對人的素質的形成、發展給予積極影響,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楊崇媛還提出“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口號,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倡老師大膽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每授新課之前,教師針對性的布置預習。上課時根據預習的結果讓學生討論,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呈現出一派生動活潑的局面。通過學生主體思維的求知,加上教師高度概括總結,課堂及時消化,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迅速提高、培優轉差成效顯著。2002年秋季,當全省還有很多地區不知道新課程改革為何物時,澄海實驗學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接到了澄海區教育局將其確定為省級新課程實驗區級監測點學校的任務。憑著一腔鬥志,面對巨大的壓力,2002年9月1日開學這天,楊崇媛在全校師生動員大會上發出了擲地有聲的號召:“讓我們與新課程同成長!”從此拉開了該校實踐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帷幕。三年來,依據新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新教學目標,堅持做好三件事。一是強化內部管理和要求,逐漸形成了各教研組每周舉行一場專題學習研討會的制度。二是向社會、家庭作宣傳活動,及時把課改的理念、方法和推進過程向家長作介紹,把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意見傳達到各個家庭中。三是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動向,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學習活動情況。許多家長在老師的引導下,從原來一刀切反對孩子上網到積極支持他們通過網路蒐集學習資料,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從“教得好”轉向“學得好”,新課改的終極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沒有操作模仿的樣式,他們就依靠校本教研,遵循教學反思,同伴幫助和專業引領的校本教研規律,請進來、走出去、自己創。楊崇媛親自向老師們開設了《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完善自我素質》和《最佳化教學過程必須堅持六項原則》等講座。同時開展教學教研活動,一方面大膽先行在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中推出校性、區性公開課,徵集評價意見。一方面向學生髮出教學反饋調查表,了解學生的願望和意見;一方面組織學生、老師召開教學懇談會,逐漸使課堂教學從“亂”向“治”轉化。如英語、語文科課前5分鐘口語訓練,數學、物理課後5分鐘心得交流,歷史、生物、地理課後5分鐘知識延伸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曾有一名學生,每天晚上按學校要求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他父親每晚回家時都發現孩子早已上床熟睡了,覺得很奇怪。因為孩子過去在別的學校讀書時,晚上常常做功課到深夜,有時甚至趴在桌上就睡著了……因此這位父親懷著不可名狀的心理,跑去學校質問楊校長。楊校長笑著找來那名學生各科的作業本。看到兒子的作業寫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各門成績皆為優秀,學習比以前大有長進時,孩子的父親這才感覺剛才不該對楊校長發脾氣,帶著歉意的微笑離開了校長室。
楊崇媛不僅治校有方,而且自身教育科研能力強, 2002年8月,她參加廣東省電教館組織的教學軟體開發,並擔任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投影片主編工作。1995年12月,她主持的“注重個性發展,全面提高素質”的教改實驗課題榮獲湖南省教改成果三等獎。2003年10月14日由她主持的“國小語文考試改革”汕頭市立項課題通過了專家組鑑定正式結題,並於2003年9月榮獲廣東省第四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於2004年12月榮獲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該課題走在目前課程改革的前沿,被區教研室認為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並在新學年《教研工作意見》中要求全區中、國小語文等學科要借鑑該課題的研究成果,開展有關研究,構建學科教學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由她主持的部級課題“基礎教育(國小)英語教學評價實驗正處研究階段。2005年4月由她主持的“以養成教育為基石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機制研究”課題,被確定為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實驗研究項目。她撰寫的多篇教育教學科研論文刊載在《廣東教育》、《湖南教育》等雜誌上。楊崇媛一貫堅持深入課堂教學第一線,每學期聽課都在100節以上,並積極培養指導青年教師,言傳身教,在她的培養下,一批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教學骨幹。在她眼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沒找到能教好學生的方法。市、區教育局的有關專家聽了青年教師陳老師的課後,給予了高度評價。陳老師卻動情地說:“成績的取得有我的一半,更有楊校長的一半。”面對青年教師有急躁情緒,缺乏工作經驗的實際情況,她經常與他們促膝談心,給他們毫不保留地介紹自己教書育人的方法,很多老師都說:“從楊校長那裡學到了教書育人的真功夫。”她向教師提出要有六種精神:即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人後的拼搏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她還要求教師對學生做到20個字:嚴而有恆,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情。這些也是楊校長從教三十年的真實寫照。
春華秋實。在楊崇媛的領導下,澄海實驗學校走向素質教育,碩果纍纍。辦學至今,學生鞏固率為100%;參加藝體等興趣活動課的學生占全校學生數的100%;重點高中錄取率(含第二批錄取)達到90%,升上高一級學校學生占99%。學生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學科及藝體競賽,先後有一大批學生榮獲全國特等、一、二、三等獎及省、市級獎勵。學生有10人考上免費赴新加坡留學,8人獲潮汕星河獎,集體獲潮汕星河獎一項,其中黃芃芃同學榮獲潮汕星河獎學業一等獎。學校榮獲省、市級集體榮譽50多項,教師先後有200多人次榮獲各級各類獎勵。目前,該校以辦學嚴謹、負責,學生規範、有禮、多才、多藝、樂學、會學而備受廣大家長及各界有識之士稱道,辦學效益日益顯著。僅僅五年,學校便完成“三級跳”:2001年8月被評為澄海市一級學校;2002年6月被評為汕頭市一級學校;2004年1月,又晉升廣東省一級學校,並得到廣東省一級學校評估組專家 “是汕頭市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成效顯著,享有良好社會聲譽的示範性九年一貫制學校”的高度評價。他們說:“澄海實驗學校經過風雨五年創業路,全校師生不負人民的重託和厚望,給汕頭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他們相信:在楊崇媛校長的領導下,明天的澄海實驗學校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回想初到澄海時,曾有不少家長攔住楊校長問:你這樣辦學,能保證有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楊崇媛淡淡一笑,從容地說,我們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們打基礎,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終身受益。幾年後,當她隨意走進一家理髮店時,素不相識的女理髮師竟主動向前熱情地向她打招呼,說自己的女兒原來很懶,到了實驗學校後變化非常大,不僅能勤快地幫做家務,還天天早晨輕手輕腳的起床練武術。還有一位家長說,他原來只打算把孩子送進實驗學校混張國中文憑了事,沒想到孩子不僅以優異成績順利考上重點高中,而且還練出了一手好書法,更令他得意的是,當初為孩子讀書方便在學校附近買下的一套商品房,如今竟也增值了一倍。去年六月及今年四月,新加坡淡馬錫學校的校長和主任先後兩次來到實驗學校,她們說就衝著楊校長的為人和名氣來的,並希望學校能為她們送去更多的優秀畢業生。特別令人歡欣鼓舞的是,今年我校中考再創輝煌,在汕頭市76511考生中,我校參加考試724人,占全市考生的0.95%。總分800分以上我校17人,占全市63人的27%;全市前五名中,我校占3人,張梓琪同學以829分獲得全市第一名,謝磊、金哲楠同學以818分並列全市第五名。今年該校考生中:上金山中學計畫生分數線(791分)共47人,占全區(60人)的78.3%;上澄海中學計畫生分數線(736分)共330人,占全區(700人)的47.1%,占我校考生的45.6%;上區重點學校計畫生分數線(675分)559人,占該校考生的77.2%。到目前為止,已經被澄海中學錄取的體育類考生有3人;藝術類考生上重點學校錄取分數共9人。面對成績,不善交際的楊校長笑了,她從心底里為學校的成功而自豪。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也許有很多人都難以相信這樣的事實:深圳、汕頭好幾所有規模的民辦學校許以高薪請楊校長過去任職,楊崇媛都婉言謝絕:既然我來到澄海,我就得對給予我莫大信任和支持的澄海領導和人民負責,這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不能離開這裡。人的一生是要有所追求的,在這裡所做的、所得到的我都無怨無悔。
楊崇媛,這位貌似嬌小的優秀女性,在她的辦學中真正實現了既高分又高能的和諧與統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滲透著楊校長的心血,對教師、學生她更是傾注了無限的愛。從大山深處到平原海濱的她,雖然隻身拼搏在異鄉,卻沒有孤獨感,因為事業在她心中,孩子們在她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