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祥

楊學祥

楊學祥 男,1946年12月農曆生,山東黃縣人。教授。畢業於 長春地質學院。曾任職於長春科技大學、後合校更名為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現已退休。

基本信息

簡介

楊學祥 男,1946年12月農曆生,山東黃縣人。教授。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曾任職於長春科技大學、後合校更名為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現已退休。

主要業績

長期致力於科學研究。
1987年證明地球周期性形變是海底擴張、大陸漂移的動力之一
1992年證明兩極和赤道之間的冰水轉換可產生地幔相對液核、地殼相對軟流圈的均衡運動,以及地核在液核中的定向漂移;
1993年提出太陽斥力是地核定向振動、大陸南北漂移和地球南北反對稱分布的動力;
1996年證明重力分異和熱對流是地球各圈層差異旋轉的原因,該結論在5個月後被實測證實,並證明在質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時,能量也向地核集中,地核不僅有巨量熱能,而且有巨量旋轉動能;
1997年證明太陽斥力和萬有引力常數G變化,影響核幔角動量交換和電磁耦合,產生地球內能釋放的軌道周期,同年修改了地球內部壓力公式,證明地核處於非絕熱狀態;
1998年提出球面壓力公式下的W-A方程,計算出絕熱校正係數在核幔邊界和內外核邊界突然降低,認為這是內外核差異旋轉、核幔差異旋轉的熱結構證據,同年由地球公轉周期變化和每年天數變化,推出地球自轉速度在長期減速的總趨勢下存在波動變化;
1999年推導出物體加速吸能,減速放能,趨於光速運動的物體要吸收巨額能量,證明黑洞為一封閉天體,太陽風、太陽輻射和太陽引潮力是產生南極臭氧洞和厄爾尼諾的主要因素。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地球差異旋轉動力學》一部。正象盲目地消費一樣,盲目地生產也是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