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祥

楊瑞祥

楊瑞祥,鋁工業工程設計專家,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鋁冶煉技術主要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鋁冶煉技術的開發和設計工作,完成國內首次精鋁煉製、7.2萬安培上插自焙槽試驗、13.5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的設計和試驗、改進型16萬安培預焙槽的研究與設計、20萬~28 萬安培大型預焙槽的開發。主持審定五十多家電解鋁廠的設計,為發展中國鋁工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

楊瑞祥,回族,1927年11月15日生於遼寧省北鎮縣城關鎮。1948年考入當時的東北大學理科先修班,由於當時正值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一年之中,他先後在北京、吉林等地學習。1949年夏天,東北大學改為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他又到瀋陽繼續學習。1952年,因為前蘇聯援建156項工程急需技術人才,國家決定他們提前一年畢業,楊瑞祥被分配到撫順鋁廠工作,從此,他與鋁冶煉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撫順鋁廠,楊瑞祥曾任技工學校教員、教導主任、電解值班長、電解大組組長、研究組長等職,1956年晉升為工程師。在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曾任電解專業組長、蘭州鋁廠現場工作組組長、室主任工程師、青海鋁廠項目總設計師、院副總工程師等職。1982 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88年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0年建設部授予他“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成就

中國鋁冶煉行業的第一位設計大師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正是中國鋁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從只有一個撫順鋁廠發展到蘭州、山東、連城、包頭、青銅峽等幾十家鋁廠,這些鋁廠當時都採用了自焙槽。這一時期,場瑞祥先後任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電解專業組長、室主任工程師。他主持了蘭州、山東兩大鋁廠的設計之後,又主持並參與了其他鋁廠的設計工作。他跑遍了大西北的崇山峻岭和荒漠大川,參加了很多鋁廠的選址踏勘工作。有些新建鋁廠在投產階段,缺乏技術人員和生產操作經驗,他都及時趕赴現場處理問題,培訓人員。

國家優秀設計金獎

1982年初,包頭鋁廠二期擴建,工廠原計畫採用6萬安培自焙槽,規模為年產鋁2.5萬噸。楊瑞祥根據撫順鋁廠13.5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的試驗運行效果,提出新的方案,經向冶金部和自治區領導匯報獲得原則同意後,確定了採用13.5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規模為年產鋁4.5萬噸的方案。在撫順鋁廠試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該工程全部由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設計,大量採用國產設備,建成後效果很好。冶金部和自治區有關領導一致稱讚這個項目技術先進、投資少、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小。1990年被評為國家優秀設計金獎。

青海省

青海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具有發展鋁工業的優越條件。楊瑞祥根據國家的部署,先後主持編制了利用龍羊峽水電資源在該省建設大型電解鋁廠的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上級批准後,他作為青海鋁廠項目的總設計師,帶領在關專業人員進行廠址踏勘比選工作。鋁廠規模為年產鋁20萬噸,還建有配套的年產12萬噸陽極的炭素廠以及其他附屬設施。這是中國最大的鋁冶煉廠,占地較大,還要考慮交通運輸、洪水和土石流災害以及供電、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在青海,找到這樣一個理想的廠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時他已五十有六,先後奔波踏勘了十幾處預選地點,最後選中了現在的廠址。

青海鋁廠

青海鋁廠的設計是在消化引進日輕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楊瑞祥帶領各專業的設計人員,首先對該技術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和現場實測,確定項目中需要改進的技術及辦法,同時與國內設備生產廠家研究國產化或局部引進關鍵部件的方案並一件一件地落實。他直接領導物理場研究工作,使之在施工圖設計中採用了其研究的初步成果。

青海鋁廠一期工程(10萬噸/年)於1987年5月底正式破土動工,1988年12月9日出鋁,建設周期僅為18個月,創國內之最。引進日輕年產鋁8萬噸的16萬安培預焙槽鋁廠成套技術和設備,耗外匯1.2億美元,青海一期工程年產鋁10萬噸,外匯僅為0.2億美元。1996年該項目獲國家優秀設計銀獎。

副總工程師

從1979年開始,楊瑞祥任院副總工程師。他先後主持或接受聘請參加審定的鋁廠建設項目30多個。許多鋁冶煉技術的各類大型鑑定會以及大型科研項目的論證會,都聘請他為專家。如今,年逾古稀的楊瑞祥,仍然在為中國鋁工業的發展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為了表彰他在中國鋁工業發展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建設部於1990年授予他“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成為中國鋁冶煉行業第一位受人尊敬的設計大師。

中國鋁冶煉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撫順鋁廠

撫順鋁廠是中國最早的鋁廠,它的前身是日本輕金屬株式會社(簡稱日輕)撫順制鋁所,1937年6月開始建設,1938年10月投產,採用2.4萬安培自焙陽極鋁電解槽(簡稱自焙槽)80台,設計規模4000噸/年。1939年又建20台,規模達到5000噸/年。1941年又擴建100台,使系列產能達到1萬噸/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前蘇聯軍隊奉命在3個月內拆走絕大部分設備,工廠成為一片廢墟。1950年,毛主席和周總理在莫斯科訪問期間,由李富春與蘇方談判確定援建的156項工程中,撫順鋁廠列入兩項——鋁和鎂的冶煉。鋁冶煉於1952年4月開始施工,採用4.5萬安培自焙槽,生產能力為1.5萬噸/年。

技術培訓工作

楊瑞祥1952年夏分配到撫順鋁廠後,先在人事科負責技術培訓工作,接著到新成立的技工學校任教導主任。當時,工廠招收了大量工人和技術人員,急需進行技術培訓。他邊學邊教,盡心教業。幾百名由技工學校培養的學生,成為中國第一家鋁廠啟動和生產的主力。其後,在中國鋁工業大發展中,這些早期畢業的技術工人,都成為鋁業建設和生產的骨幹,不少人還走上了領導崗位。

開工和生產操作

完成第一階段培訓工作之後,他參加了鋁廠的開工和生產操作,任值班長、大組長等職,與前蘇聯專家一起,順利地啟動了電解槽,並轉入正常生產。生產初期,電耗居高不下,他所領導的大組,大膽修改從前蘇聯鋁廠移植過來的操作規程,首創了降低陽極效應係數的操作制度,從而,較大幅度地降低電耗,成為全車間單位電耗最低的大組,後被評為先進,他本人也被選為先進生產者。

解決了陽極斷層

投產不久,全車間曾出現陽極斷層事故,產生大量病槽,生產陷入混亂。這時,楊瑞祥擔任了研究陽極斷層機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組組長,經實驗室研究和現場統計歸納,找出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全面解決了陽極斷層問題。

為了提高鋁產量,在有條件的鋁廠常常採用強化電解電流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卻第一次在國內採用,確實有一定的風險。1956年,前蘇聯專家把撫順鋁廠的電解電流從設計值4.5萬安培提高到5.5萬運行,楊瑞祥作為大組長積極參加並總結操作規律,取得較好的效果。接著,他又倡導並實現了從5.5萬安培提高到6萬安培,在原來基礎上提高鋁產量6%。

生產出純度為99.99%的精鋁

撫順鋁廠是中國第一個煉製精鋁的廠家,以重熔鋁錠為原料,採用三層液電解法可生產出純度為99.93%~99.996%的金屬鋁。1957年初,楊瑞祥參加了以張大有為首的精鋁試驗組,在一台2000安培小型電解槽上試驗成功,隨之決定繼續擴大試驗。在無前蘇聯專家參與的情況下,鋁廠技術人員自己設計的12台5800安培三層液精鋁電解槽於1958年3月投產。楊瑞祥參加了設計、施工、投產全過程,他負責這些槽子的生產運行,不斷改進加料制度和操作技術,生產出純度為99.99%的精鋁。

1958年8月,楊瑞祥調入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任電解專業組長,主持蘭州鋁廠、山東鋁廠的設計,任蘭州鋁廠項目的現場工作組組長。這是國內第一批年產鋁2.5萬噸、全部自行設計、採用國產裝備的鋁廠,在設計、施工、投產時遇到了許多新問題。由於他有撫順鋁廠建設和生產的實踐經驗,因此都能夠及時處理,加快了建設速度,節省了投資。

楊瑞祥-簡歷

1927年11月15日 出生於遼寧省北鎮縣。

1948~1952年 在東北工學院冶金系學習。

1952~1958年 在撫順鋁廠工作。

1958~1992年 在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工作,任電解專業組長、室主任工程師、院副總工程師等職。

1988年 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0年 被授予“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1992年12月 退休。

1993年~ 被瀋陽鋁鎂設計研究院返聘。

楊瑞祥-主要論著

1 楊瑞祥.側插槽陽極斷層的研究.有色金屬,1956(7)

2 楊瑞祥.電解槽陰極母線配置方式的改進.有色金屬,1957(7)

3 楊瑞祥.小鋁廠的建設與生產,1958

4 楊瑞祥.電解槽電流密度的選擇.有色金屬,1959(8)

5 楊瑞祥.鋁工業發展方向的探討,1963

6 楊瑞祥.論水電聯合開發鋁工業.輕金屬,1983(6)

7 楊瑞祥.中國鋁電解工業技術進步的回顧與展望.輕金屬,1989(7)

8 楊瑞祥.大型預焙槽磁流體設計.輕金屬,1998(6)

9 楊瑞祥.國際鋁冶煉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大型預焙槽技術的進展,20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