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棠

楊友棠(1880~1925),男,白族,字芾南,大理茈碧鄉碧雲人。 1915年秋,袁世凱竊國稱帝,雲南首舉義旗護國討袁,楊友棠充任護國軍第二軍第六混成旅旅長。 1924年1月1日,楊友棠為《總理指派代表人名冊》中雲南三人代表之一出席了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留任大元帥府任參謀。

楊友棠(1880~1925),男,白族,字芾南,大理茈碧鄉碧雲人。 幼年受業於本村儒師楊炳德先生門下,生性膽大機智。稍長,就學於大理西雲書院,1901年考入雲南高等學堂,結識李根源呂志伊等青年志士,課讀之餘,常聚會相互抵礪,革新之志日以彌堅。畢業後與根源等同道留學日本,時值孫中山先生在日本創立中國同盟會,友棠毅然首批加入。受孫中山之命,曾到美國、東南亞等地聯絡志士,籌集資金。
1906年,楊友棠與同盟會員彭肇刺殺雲貴總督世增、兵備處總辦王振畿,被清廷緝捕,遂僑居日本,襄助呂志伊在東京出版《雲南雜誌》。1909年秘密回昆,任雲南陸軍講武堂一期教官,為雲南“重九”起義及爾後的護國、靖國運動準備了骨幹力量。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首義,楊友棠以雲南都督蔡鍔副官的身份參加雲南八人代表團,去武昌參加中央會議,選舉孫中山先生為民國臨時大總統,暨留南京,任國民政府監印官,授陸軍少將三等文虎勳章。1912年4月10日,蔡鍔電邀呂、楊等人回滇助政。友棠亦與孫中山、黃興交往甚密。1915年秋,袁世凱竊國稱帝,雲南首舉義旗護國討袁,楊友棠充任護國軍第二軍第六混成旅旅長。靖國後,受靖國聯軍總司令部一等嘉獎。後唐繼堯違背孫中山南北議和、全國統一的方針,鼓吹“聯省自治”,楊友棠與之政見有歧,出任黎縣(今華寧縣)縣長,時值滇南匪盜當道,友棠軍事圍攻和政治瓦解兼施,僅一年半遂平匪患,民得安居。1924年1月1日,楊友棠為《總理指派代表人名冊》中雲南三人代表之一出席了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留任大元帥府任參謀。1925年9月23日不幸在穗逝世,終年45歲,葬於廣州二望岡陸軍墓地。
友棠先生一生盡瘁國事,臨終亦兩袖清風。建國後,遺霜鄭氏曾修書宋慶齡副主席,宋曾匯款接濟,並讓中國歷史博物館將友棠辛亥革命時戎裝照片一幀及楊與孫中山、黃興等合照寄回,以彰先賢為國為民之功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