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春行書正氣歌

楊再春行書正氣歌

《楊再春行書正氣歌》是2008年3月1日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再春。

圖書描述

《楊再春行書正氣歌》(修訂版)是修訂版,書法作品有中堂、條幅、對聯、橫匾、手拳、橫幅、扇面等多種幅式。這些幅式中有少字數,又有一首詩(五言、七言絕句律詩)或一首詞(卜運算元、沁園春、天淨沙等)不同字數的內容。怎樣安排,怎樣題款,怎樣蓋章,這些都是章法的內容。有的書法愛好者單個字已經寫的不錯了,臨貼一定基礎了,然而,一接觸書法創作便束手無策了。還有一種情況,評選書法作品時,正文書寫的水平還可以,一看題款,簡直很草率,印章也不考究,於是落選了。這些弊病必須認真對待。

編輯推薦

《楊再春行書正氣歌》(修訂版)是修訂版,更加的完美!

作者簡介

楊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央電視台書法系列講座主講、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他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美國、瑞士等國家和地區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和講座並出版專著30餘種。

書法家楊再春大半生與墨有緣,他的藝術生命是在墨與紙的黑白之間練就的。由於他長得魁梧、膚色黝黑,每天又幾乎被如煙如縷的墨香所纏繞,因此,不少朋友稱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筆名。

既是筆名,就多少體現了他對一種事業執著追求的程度,並同時在追求中折射出一種性格與氣質。既為“墨人”,他給自己的書法藝術定了這樣的基調:“當隨時代,自成風格,雅俗共賞”。

這裡說當隨時代,可謂題目太大,我們不妨通過一個例子去說明。2002年底,他的一個月曆式小集子出版後,人們發現其中的詩文、攝影、書法大都是他的創作,攝影作品配著詩文,詩文在書法的載體中加以表現,三者間巧妙融合一體後,將他的才氣、修養、閱歷印證紙上。就思想性而言,集子中大量的內容將當代人的視線與歷史文化積澱中的內涵有機地統一了起來。由此,筆墨當隨時代的一個大哲理便像泉水般從一頁頁的創作中流淌了出來。正是透過這個小冊子,細心的讀者索驥到了楊再春藝術背後的功夫,發現了他對中國多元化文化的廣泛思考和今後書法藝術發展脈絡的探索。

再春的書法風格,沒有在“花開百朵、各表幾枝”上留下痕跡。但這並不就意味著他忽視了書法藝術的歷史發展脈絡,而恰恰相反,正是在既源遠流長又一脈相承的華夏書法的意境中,他集擷百朵花,獨釀一家蜜。他的書法追求魏晉南北朝的神韻、力刻隋唐的法度、偏愛兩宋金元的意態和明清的雅趣與樸拙。他尤其對宋朝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蔡京等人的書法抱有濃厚的興趣。不是單純地被他們的字型的風格所吸引,而更多的是藉助千年前先人們的情感,滋潤現在的創作源泉,通過他們書法的風格,去尋找時代背景和意境。他多次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去訪古,去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探真跡。前不久,他推掉了個人出差的機會,只為在北京的一次拍賣會上能親眼目睹米芾的“研山銘”那難得一見的真跡風采。觀後,他竟一夜難眠。去年,他以學者的身份訪問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學者拽著他,將館內珍藏的十幾幅國寶級書法作品細細地欣賞了一番。正是在探索與發現的輪迴之中,他的書法個性得到了張揚。每每創作,他把思緒、情感化為了書法藝術那縱放自如,濃淡相間、清潤得體的線條,在筆墨線條的枯潤濃淡中表達了他的心靈藝術。

幾十年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增加了再春對書法藝術具有廣泛性問題的認識。從而,他的書法作品逐漸走向了社會的雅俗共賞。他認為,書法藝術既然能具有時代感,能體現出某種文化,其基礎就是為廣大人民民眾所接受,如果一意地去追求生、澀、怪、癖,就會游離於社會之外。正因如此,他力求思想性與時代特徵的結合,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完美。

靜讀再春的近期創作,一幅幅作品雖是書法藝術卻如圖畫一樣至美,字型無聲卻把作者的心聲錚錚作響地表現了出來,不是音樂卻流淌著音樂的和諧與靈動。他的作品,不光受到了書法界的讚許,更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喜愛。一段時間內,他應邀承擔了中央電視台書法講座的工作。由此,他把書法藝術廣播天下。

正是在這種可沿循的線索中,再春書法藝術境界的冰山一角,透明般地展現出來。

說起來,對於長時期在北京體育大學供職的楊再春,書法其實是他的一種愛好,但人們正是通過他的這種愛好,窺見到了他那才思如墨、大筆如椽的風格,看到了他以筆墨構建起的宏偉的書法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