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北宋將領]

楊延昭[北宋將領]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委以重任

楊延昭幼時沉默寡言,兒童時喜歡多做軍陣之類的遊戲。楊業曾經說:“這個兒子像我。”楊業每次出征,一定讓他跟隨軍中。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楊延昭被補選為供奉官。楊業領兵進攻應、朔二州時,楊延昭擔任該軍的先鋒,奮戰於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朝廷派他以崇儀副使職外任景州知州。當時長江、淮河一帶受災歉收,朝廷任命他為江、淮南都巡檢使。又改任崇儀使,知定遠軍,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師的使者。  

敗遼寬罪

楊延昭 楊延昭

鹹平二年(999年)冬,遼軍騷擾邊疆,楊延昭當時在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攻城又很急,合圍攻城數日。遼聖宗的母親蕭太后督促指揮作戰,宋軍人人自危很害怕,楊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壯登上城上的矮牆,給予兵甲器械使之守護城牆。正好天氣十分寒冷,取水潑灑城牆,天明,水全結成了冰,堅硬光滑,敵人不能爬上來。遼軍於是瓦解退去,宋軍繳獲敵人丟下的兵器很多。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當時宋真宗駐軍大名,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楊延昭與楊嗣、石普多次請求增加兵力去作戰,傅潛都不答應。等到傅潛獲罪,宋真宗召楊延昭前往皇上的行營處,他都能回答皇上詢問的邊疆要務,宋真宗十分高興,指著他對諸王說:“楊延昭的父親楊業是前朝的名將,楊延昭統率軍隊保護邊塞,有他父親的遺風,很值得嘉獎。”宋真宗豐厚地賞賜他,仍令他還任。  

鹹平三年(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稱“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用匣子裝著敵將首級獻上報功。楊延昭進升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對宰相說:“楊嗣與楊延昭,一同在遙遠的外地任職,以忠心勇猛親身效命國家。朝廷中妒忌他們的人眾多,我盡力為他們庇護,才至於此。”  

鹹平五年(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楊嗣率領宋軍前往救援,宋軍尚未擺成陣列,就被遼軍襲擊,宋軍損失較多,朝廷命李繼宣、王汀代還,將要治他們的罪。宋真宗說:“楊嗣這些人向來以勇猛聞名,將來可獲得他們的效力。”隨即寬宥了他們。鹹平六年(1003年)夏,遼軍又進攻望都,李繼宣逗留不敢上前,獲罪被削去官職。朝廷又起用楊延昭任都巡檢使。當時正謀劃秋天禦敵的策略,宋真宗詔令楊延嗣和楊延昭分條列出利弊上奏,又調楊延昭任寧邊軍部署。  

增兵禦敵

楊延昭 楊延昭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如果遼國騎兵入侵,就屯軍於靜安軍的東邊。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軍於馬村西邊用以保護屯田。切斷黑盧口、萬年橋敵人騎兵奔擊的道路,仍會集各路軍隊互為掎角追襲敵軍,令魏能、張凝、田敏用奇兵牽制敵軍。當時王超任都部署,聽任事不隸屬之。楊延昭進言說:“契丹駐軍澶淵,距北邊境千里,人馬都很疲乏,雖兵眾但易被擊敗,凡是搶劫掠奪的物品,都放在馬上。希望誡勉諸路軍,扼守各自的險要道路,敵兵就可殲滅在此,那么幽、易數州就可襲擊而奪取。”上奏皇帝而沒答覆。楊延昭於是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  

受蒙告誡

等到與遼國議和時,宋真宗選守衛邊境各州的官員,親筆錄用給宰相看,任命楊延昭為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景德二年(1005年),追敘楊延昭守邊禦敵的功勞,升任他為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屯所九年,不通曉吏事,軍中的文書和訴狀,常派小軍官周正處理,深為周正所矇騙,周正藉機為奸作惡。宋真宗知道此事,斥責周正,令回兵營,而後以此事告誡楊延昭。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楊延昭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人物評價

楊延昭智勇善戰,他把所得的賞賜都用來慰勞軍隊,未嘗問及家事。他進出的排場像小軍官一樣,他號令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報捷,把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願意為他效力。他在邊防二十餘年,遼軍畏怕他,稱他為楊六郎(雖然他是長子)。到他去世時,宋真宗嘆息、悼念他,派宦官護送靈柩回他的家鄉,河朔一帶人看到他的靈柩大都痛哭。朝廷錄用他的三個兒子為官。對他的親隨、門客也都量材選擇錄用。  

家族成員

正史

賈乃亮版楊延昭劇照 賈乃亮版楊延昭劇照

父親:楊業

母親:佘太君(又姓折)

兄弟:楊延玉   、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  

妻子:史書無準確記載(傳說為金花郡主柴氏)

兒子:楊傳永、楊德政、楊文廣  

演義

父親:楊業(金刀老令公)

母親:佘太君(老令婆)

哥哥: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四郎延輝;五郎延德

弟弟:七郎延嗣

妹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

妻子:正妻柴熙春(有書稱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為後周主柴榮之女,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次妻王蘭英(有書稱玉林公主王懷女或重陽女,善使雙刀,人號“大刀王蘭英”)。

子女:定國王平南王楊宗保(楊宗閔)、楊宗勉(又名楊宗冕、楊宗顯、楊宗閔)、楊宗政、楊宗奎(劉蘭芳評書版,六郎、大刀王蘭英之子)、楊秋菊(女)、楊心茹(女)

孫子:平南王楊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楊文廣、二令公楊文舉(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楊金花(女)、楊宣娘(楊文姬)(女)、楊充廣、楊文貴、楊文藩(義子,原名楊藩)、楊崇勛、楊文惠(女);楊宗勉之子:楊文震(楊震)

軼事典故

六郎由來

有說法是,唐宋時期流行行第稱呼,或按同一祖父,或按同一曾祖內,同輩中按年齡排行。例如范純粹為范仲淹第四子,但排行第五,所謂人稱“范五丈(丈:唐宋士大夫尊稱)”。所以,楊延昭雖為楊業長子,但在大排行中降為第六。又說他在邊防二十餘年,遼軍畏怕他,稱他為楊六郎。  

抗遼傳說

胡歌版楊延昭劇照 胡歌版楊延昭劇照

相傳,南皮縣鳳翔鄉萬牛張村為楊六郎擺氂牛陣之處。北宋時期,遼兵屢犯邊境,楊六郎奉旨抵禦。為巧妙消滅來犯之敵,楊六郎密遣人收買氂牛萬餘頭,以草人腹裝飼料,穿戴遼兵服裝,誘牛以角所綁之刀挑開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訓練百餘日,眾牛見穿北兵服裝者便猛用角挑,如是(此)習之如故。楊六郎見訓練成熟,便下令將牛餓三天三夜。派人去遼營挑戰,待遼兵追來,將萬牛放出,氂牛沖入敵陣,見人就挑,遼兵死傷無數。宋軍大獲全勝。從此,此地得名氂牛陣。後因村中多居張姓,1951年改為“萬牛張”。1958年,興修水利時,曾在村前挖出餵牛的石槽,鍋台、飲牛大缸等物。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楊延昭的遊戲形象 楊延昭的遊戲形象

在楊家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原籍麟州(今陝西神木)人,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六子,故稱 楊六郎。七子中齊備父兄的智勇,六郎的武器為 素纓蘸金槍。在銅台關救駕,官封保靈侯、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娶妻柴氏熙春。

在金沙灘一役中,與其它兄弟到金沙灘談判。在談判中,天慶王識破大郎延平假扮的宋太宗後,下令開戰。楊業冷靜地分三路應對,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率領,中路由其父楊業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領,右路則是四郎延輝、五郎延德率領。各路楊家軍奮戰殺敵,遼兵急劇增加,楊家軍各三路都被衝散,首尾不能相顧。唯獨是六郎,殺出重圍,獨自返國。出戰前便有七子去,六子回的偈語。回朝廷後狀告潘仁美,但卻因為皇帝愛妃是潘仁美的女兒緣故,沒有狀告成功。最後請寇準來幫忙,寇準便利用鬼神之說,哄出潘仁美說出真相。最後因皇后為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沒有被斬首,卻讓潘仁美充軍發配。楊六郎不服結果,在寇準的幫助下,最後在黑松林將潘仁美斬殺,為父兄弟報仇。往後是三關大帥,後病死關外。

影視形象

1983年電視劇《楊家將》:張紀中飾演楊延昭;

1985年電視劇《楊家將》:劉德華飾演楊延昭;

關新偉飾演的楊延昭 關新偉飾演的楊延昭

1991年電視劇《楊家將》:張軍平(前期)、關新偉(後期)飾演楊延昭;

1994年電視劇《碧血青天楊家將》:高雄飾演楊延昭;

2001年電視劇《楊門女將之女兒當自強》:黃智賢飾演楊延昭;

2004年電視劇《楊門虎將》:賈乃亮飾演楊延昭;  

2006年電視劇《少年楊家將》:胡歌飾演楊延昭;  

2011年電視劇《穆桂英掛帥》:沈保平飾演楊延昭;

2011年電影《忠烈楊家將》:吳尊飾演楊延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