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裕(1921~1949),原名彭德昌,白族,雲南省大理市灣橋鄉向崇村人。楊光裕出身在貧苦的農民家庭,高小畢業後就一直在家務農。少年時的楊光裕心地善良、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在小夥伴中很有號召力,從小就博得了鄉親們的喜愛。大理地下黨組織的活動在農村中開展起來後,楊光裕積極參加了黨領導下的反“三征”鬥爭。他積極做民眾工作,發動貧苦農民加入“農抗會”。在楊光裕等人的積極工作下,黨領導的反“三征”活動在向崇村迅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49年5月,楊光裕經本村共產黨員楊永俊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月,黨組織派楊光裕打入國民黨滇西師管區新兵連工作,伺機在敵人內部發動武裝起義,搞“槍換肩”。6月,楊光裕和20多名地下人員被分到保全十四團二營七連當兵,中共大理地下縣委“特別支部”指定楊光裕為七連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8月初,保全十四團二營到賓川縣“剿匪”,中共大理地下縣委指示楊光裕和賓川縣地下黨組織聯繫,在適當時機配合滇西人民自衛團解放賓川。8月13日,在滇西人民自衛團向保全十四團二營發起攻擊時,因聯繫失誤,楊光裕不幸中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