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始末
據《東方早報》報導 ,2009年11月25日,楊元元像往常一樣起床,那天她沒有住在宿舍,而是陪著媽媽住在海事小區剛租來的出租房裡,據楊母回憶,楊元元當日清晨突然從被窩裡坐起來並喃喃自語道:“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么多年,也沒見有什麼改變”。隨後她告訴母親:“地上好冷,我去找學校去,我們還是要住回學校宿舍去。”
當天,楊元元沒有課,她與母親到學校買了些饅頭和鹹菜,兩人在租賃房裡吃飯、聊天。楊元元告訴母親,現在後悔當初上大學時沒有報考師範類專業,那些當初成績沒有自己好的同學,師範學校畢業後在上海教書,收入很高,反觀一直學習很好的自己現在卻過得很不好,“努力有什麼用?”楊元元還反覆說覺得沒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自己很對不起母親。楊母這時候覺得女兒反應反常,比較擔心。楊元元要去同學宿舍排練節目《羅密歐與朱麗葉》,但是對母親說自己不想去排練了,連說3遍,還把排練台詞紙扔到一邊。楊母說,既然不想去演,那就算了。但楊元元又改變了態度,還是去參加排練了。不放心女兒的楊母在學校3號門門衛室待了一個小時,用母女倆僅有的一部手機撥通了楊元元同學的電話。後來楊元元借用同學的電話回電,並告訴楊母她還在排練,讓楊母放心回去。第二天清晨,她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的手機中,一直保留著這樣學生的簡訊:“楊老師,我們真的很不想你離開這所學校。”楊元元的母親曾向警方表示:“楊元元在11月25日跟我說過她活著沒有什麼意思,奮鬥多年想改變人生,但還是這樣。她還說,在武漢代課時她的一個15歲學生自殺的事情,以及其他地方大學生自殺的事情。”
原因探討
在楊自殺後,校方曾一度封鎖訊息,原因是避免引起社會恐慌。但是半個月後,就有人(系死者表妹)發網貼稱,導致楊走上絕路的直接原因是校方“強行攆人”。該貼稱,被攆的對象是楊母,考取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後,楊就一直帶著母親一起來校,希望一邊讀書一邊照顧母親,但因學校地處偏僻,不易租房且家庭貧困,便與母親暫住於學生宿舍,但是四處尋租無果,學校突然強行攆人,禁止其母親再入宿舍,母親只好瞞著女兒在學校禮堂過夜,在找房無果的時候,學校相關人員不斷施壓與楊,致其5天5夜沒合眼,最終精神崩潰。但是,校方回應稱,該貼內容與實施嚴重不符,校方的證據是楊母在事後所作的筆錄,以及“一系列符合情理的事實和真相”。據校方稱,9月12後入學後,母女二人便同住宿舍,學校發現後,就要求其遵守校內規定,建議楊母到校外租房,學校協助了她尋找住房,為她提供了相應的租房信息,並且安排她勤工儉學,補貼房租。學校對她的死感到“痛惜”。除卻這一存有爭議的部分外,有一個原因是無可厚非的,那便是“貧窮”,雖然貧窮並不是唯一原因。
所有的這一切,追根溯源,恐怕非貧窮莫屬了,關於她自卑、心理障礙等一系列不健康心態,其歸根結底仍然是由貧窮引起的。試想,如果她生於一個寬裕的家庭,恐怕正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會為贍養和安置母親而憂心忡忡,也不會因為自卑而變得內向,更不會感嘆“知識不能改變命運”,承受巨大的壓力。“貧窮不是罪過,但這種不是罪過的貧窮卻能成為讓人絕望的誘因。”
當然導致她自殺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她的性格和心理的因素。據她的朋友們說,楊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平時有困難也從來不說,由於年齡上的差距,跟室友也很少溝通,室友們描述她:“看上去有點孤僻”。這種性格特點讓我想起了一個人,那個說“囚衣是我穿過的最好的衣服”的馬加爵,兩人在許多方面有共同點,比如說貧窮,比如說內向,只不過一個選擇了殺人,一個選擇了自殺。
還有一種觀點便是楊“死於救濟制度的缺乏”。來自華商網的叫做《貧困女是死於救濟制度缺乏》的文章就這樣提到:“我們陷在一種中國式的困局之中。楊母沒有基本生存保障,她的保障由她的女兒負責,她的女兒卻並不具備負責的能力。楊元元沒有能力贍養母親,卻必須承擔贍養的義務···人們仍然習慣於 ‘依靠組織’,人們會知道,私營業主、股份制企業、外資企業等等都不是‘組織’,只有帶國有色彩的部門或單位才是‘組織’,但誰是楊元元母親的‘組織’?海事大學這個?‘組織’是否要為一個學生解決母親無法生活的問題?”
不管如何,一個可貴的生命逝去了,其中部分原因便是社會的冷漠,制度的困局,就如餘波未了的武大病榻前解聘張在元教授事件,到底誰是誰非,哪裡說得清呢?
事件追蹤
楊元元的家屬向校方提出了35萬元的賠償金,其中5萬元料理後事,30萬元用於買房,但是校方稱自己沒有任何法律責任,但願意給其家屬16萬元的慰問金。不過家屬認為校方曾經威脅過死者,並且由於宿管阻止楊母入內而導致錯過搶救良機,雖然不會把全部責任歸咎校方,但不同意學校“完全沒有責任”。目前楊元元弟弟楊平平及她的其他家屬已經趕赴上海,此案正在處理中···
附屬檔案
楊元元生前的申請書
申請
尊敬的院領導:
您好!
我是楊元元,是一名剛考取我校2009級國際法(專業的)研究生。因為家庭情況特殊,希望能給我的母親安排一個房間或一個床位,便於生活。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宜昌市,在我6歲時父親因疾去世,當時弟弟尚不滿4歲,母親一人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姐弟二人。母親的工廠是宜昌市枝江國營四零四廠,一個偏僻的軍工廠。母親小時候受家庭和社會環境所限,讀國中時上山下鄉,成為知青。但卻是一個剛毅、堅強、樂觀的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她都支持我和弟弟的學業,一個人挑起生活的重擔。
……
我畢業後的幾年裡,在武漢工作一直不是很穩定,和母親租房居住。最近兩年我和弟弟的債務基本還清,也稍有積蓄。我想可以去實現自己繼續讀書的願望了。本科時自己對法學非常感興趣。武漢大學自由的學風也歡迎學生們旁聽,得益於此,我經常可以聽到很多優秀老師的法學課程。這些都是讓人如沐春風,堅定了當一名法律人的理念。
世間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最困難的時候都已經過去了,都已經經歷了,還有什麼會令人畏懼,令人退縮呢。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欣聞上海即將興建世界港口中心,東海大橋、洋山深水港都已建成,看著廣闊無垠的東海,我更加堅定了對貴校海商法的選擇。
這么多年來,我的背後是母親一貫的堅持,是她教會我樂觀寬容,是她和我相依相守,四處漂泊。懇請院領導能夠體諒我家的特殊情況,在多餘的學生寢室為我的母親安排一個位置,讓一位辛苦一生的老人感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