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依託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依託:中國農業大學。
實驗室-團隊
實驗室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人才11 人,教授48人。李保國教授和張福鎖教授領導的隊伍被評為2004、2005 年度教育部創新團隊和2008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本屆學術委員會主任石元春院士,副主任沈其榮院士。現任實驗室主任張福鎖教授,副主任李保國教授、江榮風教授。
實驗室-領域
實驗室立足國際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的前沿,以解決當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資源環境問題為突破口,從(1)作物-土壤互作過程與調控、(2)土壤-作物系統過程及定量化、(3)資源利用的生態環境效應、(4)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5)全球變化生物學與農業生產的適應五個方面開展我國中東部集約化農業生態區和西部脆弱生態區以生產力持續提高、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目標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取得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研究團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保障,使實驗室成為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植物-土壤系統過程及調控研究中心之一。
實驗室-成果
實驗室初步建成了以武川、武威、簡陽、曲周、桓台、梨樹和建三江七個代表我國中東部集約化農業生態區和農牧交錯帶脆弱生態區農業生產與資源高效研究的基地,在資源高效利用、作物生產和生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4 篇論文在Science、PNAS 等重要刊物發表。實驗室的環境/生態學科已進入全球ESI 前1% 的大學和機構排名中;根際生態過程與調控研究平台已成為國際同行研究與交流的中心;土壤-作物系統過程模型與套用等研究在國內外同行中居領先水平。
實驗室-宗旨
實驗室未來的研究將緊密圍繞我國中東部集約化農業生態區和西部脆弱生態區以生產力持續提高、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目標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創新,力爭獲得1-2 項國家獎;發表SCI 論文200篇以上,出版專著30 本。繼續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培養3-4 名有國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8-10 名國際水平學術骨幹,20 名左右的優秀博士;建立一支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隊伍;爭取早日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