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叢 書 名: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273901出版時間:2010-05-01版 次:1頁 數:261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生物科學內容簡介
《森林殘落物生態學》既是作者長期從事森林殘落物生態學研究成果,特別是近50年來的定位研究成果的反映,同時也全面系統總結和分析了我國近60年來有關森林凋落物的研究進展,重點闡述內容包括人工林枯枝落葉產量動態變化,樹種組成對凋落物組成和動態過程的影響,凋落物單獨分解和混合分解,分解過程對土壤有機質組分含量的影響;特別論述了地下部分細根分解以及根樁分解過程,及其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這些數據國內外很少報導,這也是《森林殘落物生態學》的特色之一;揭示了不同自然地帶森林凋落物的生產規律和人的經營活動對凋落物產量的影響;內容緊密結合當前生產和重大環境問題。
《森林殘落物生態學》可供生態學、生物學、林學、環境科學等專業師生以及林業工作者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國地帶性森林類型凋落物產量及凋落過程
第一節 熱帶季雨林、雨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產量及凋落過程
第二節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產量及凋落過程
第三節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產量及凋落過程
第四節 溫帶針闊混交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產量及凋落過程
第五節 寒溫帶針葉林凋落物產量及凋落過程
第六節 我國地帶性森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的分布規律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特徵及經營活動對凋落物的影響
第一節 我國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特徵
第二節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特徵及凋落過程
第三節 經營活動對人工林凋落物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我國地帶性森林類型凋落物營養元素特徵
第一節 熱帶季雨林、雨林凋落物營養元素特徵
第二節 亞熱帶主要森林類型凋落物營養元素特徵
第三節 溫帶主要森林類型凋落物營養元素特徵
第四節森林凋落物營養元素的區域特徵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我國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營養元素特徵
第一節 我國主要人工林樹種凋落物營養元素濃度
第二節 主要人工林樹種葉凋落物營養元素遷移
第三節 人工林經營管理措施對凋落物營養元素特徵的影響
第四節 凋落物營養元素積累、分配與遷移過程長期研究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與養分釋放
第一節 凋落物分解過程的影響因子
第二節 熱帶森林凋落物分解和養分釋放
第三節 亞熱帶森林凋落物分解和養分釋放
第四節 暖溫帶森林凋落物分解和養分釋放
第五節 溫帶森林凋落物分解和養分釋放
第六節 我國不同氣候帶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規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森林細根和根樁的分解及養分歸還
第一節 我國主要地帶性森林群落細根凋落、分解及養分歸還
第二節 經營措施對人工林細根凋落量及其分解的影響
第三節 影響細根分解的主要因子
第四節 杉木根樁分解與化學組分的變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我國主要森林類型粗木質殘體特徵
第一節 我國主要森林類型粗木質殘體現存量
第二節 我國主要森林類型粗木質殘體的分解
第三節 我國主要森林類型粗木質殘體的養分儲量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森林殘落物的能量特徵
第一節 不同森林類型的殘落物能量
第二節 凋落物能量輸入林地的過程
第三節 人工林主要樹種——杉木凋落物的能量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凋落物對森林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第一節 凋落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第二節 凋落物對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第三節 凋落物與土壤有機質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森林凋落物與土壤生物
第一節 凋落物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第二節 凋落物層土壤酶活性
第三節 凋落物與土壤動物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森林殘落物的持水保土功能
第一節 凋落物層的持水作用
第二節 凋落物阻滯徑流作用
第三節 凋落物抑制林地土壤蒸發的作用
第四節 凋落物的抗侵蝕能力
第五節 凋落物層的水化學性質
第六節 粗木質殘體的水文效應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凋落物與全球環境變化
第一節 全球變暖與凋落物分解和養分釋放的關係
第二節 酸沉降對凋落物的影響
第三節 氮沉降對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森林殘落物與森林更新
第一節 凋落物對天然更新小生境的影響
第二節 凋落物與種子儲藏和種子萌發
第三節 採伐後林地有機殘餘物對人工更新的影響
第四節 枯枝落葉的化感作用對更新的影響
第五節 凋落物對樹木生長的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森林生態學對由枯死枝葉等組分組成的森林凋落物(forest litter)認識較早,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就開始研究凋落物分解過程,至50年代,E.Odum提出營養元素循環的6條途徑,其中通過碎屑食物鏈,即由腐食動物和微生物等對有機腐屑的分解使營養物質再循環是最主要的途徑。此後,有關凋落物分解過程的研究得到進一步發展,包括凋落物分解影響因素、分解過程模型等。一般認為從較大尺度上來說,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氣候因素的影響,而在相同氣候區,凋落物分解過程主要受基質質量的影響。對於分解過程的描述最為常見的是Olsen提出的凋落物分解過程(失重過程)的指數衰減模型,但營養元素的釋放則複雜得多。長期以來,凋落物分解過程的研究主要沿用凋落物袋方法,這種方法在野外簡便易行,對於認識和研究凋落物的早期分解過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正由於這種方法的限制,對凋落物分解的後期過程認識較少,特別是對凋落物分解對土壤生物活性的影響以及土壤有機質貢獻方面的認識還很缺乏。同時,經典概念中的凋落物(小型枯枝、落葉、花、果等)在整個生態系統“碎屑”中僅占一小部分,相應的地下部分周期性細根死亡、天然老林中的枯立木和倒木等粗木質殘體、採伐更新(目前主要為人工用材林)過程中產生的採伐剩餘物等,這些組分均不宜包含在凋落物範疇內。
經典的凋落物概念及其相關的研究對於人們認識和了解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及其複雜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單純的枯枝落葉凋落物生態過程難以完整地描述森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能量流動以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本書提出“森林殘落物”這一概念:森林殘落物是指森林在生長發育、撫育、採伐以及更新過程中,由正常新陳代謝過程、自然或人類干擾過程產生的有機殘餘物,這些殘落物或者積累在土壤表面,或者殘留在土壤剖面當中,構成森林生態系統關鍵結構組分。這些殘落物組分在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能量流動、生物多樣性以及生產力等功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