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東石樓

在天河的棠東村,有條龍門大街,是村中李氏族人聚居的地方。龍門大街東側,有條龍門東街,那裡有許多古老大屋,統稱“龍門舊家”,而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石樓”蚝殼大屋,已有四百年歷史。
棠東李氏第四代李文翹時,已成當地有名富戶。一日土匪揚言要綁架李氏家人,勒索贖金。當時李文翹已死,孀妻王氏怕半歲的兒子朝爵遇害,終日惶惶。於是讓人用食箱盛載幼兒,連夜送到車陂隔坑外婆家餵養。小朝爵在外婆家足不出戶,對外佯稱王家兒郎,如此過了十餘年。
為長久計,王氏又作新打算,她把龍門大街東側一塊一畝多的田填平,僱人起造巨宅。巨宅不求華麗闊氣,但求堅固穩妥。四壁用巨大紅米石作牆腳,牆腳高4米。外牆用蚝殼堆砌,內牆用桔水拌石灰紅泥,粗沙舂制,牆體壁厚一米餘。為確保全全,除前門及東西側門外,全部密封,不開窗戶(現存後進的窗戶是後人開挖的),全憑中間的兩個大天井通風采光。為防房間太暗,屋頂裝了明瓦。有了這樣的建築,王氏還不放心。巨宅外,再築圍牆,也用蚝殼作牆體(蚝殼牆比磚牆堅固,不易開挖),圍牆內留下兩米寬甬道,養了幾隻大狗,晝夜來回巡視。大宅內廳堂、臥室、倉庫、廚房,一應俱全。
大宅的起造,需要紅米石作牆基,大宅的牆需用蚝殼作牆體,此外,木料、沙、灰、瓦片都需要從外地購進,運輸是個大問題。就拿運紅米石來說吧,所選石料都是從番禺蓮花山采鑿下來,搬到山腳下,再用船運到棠下黃泥灣,上岸後用人力運回棠東,一個來回四里路,一天只能走幾趟。用工的數量、石塊的數量都要記錄在案,但工人們不識字,不會記錄、不會計數,怎么辦?他們採用了一個聰明的辦法,用黃豆計數——每運一回石,往埕里投放一粒黃豆。為了防止舞弊,在埕口裝上有倒剌的鐵罩,只能投進,不能取出,連老鼠也不能入內,裝滿一埕,再點算結果。一間房子建下來,用來計數的黃豆裝滿四埕,買回來的數量與運進的數量一對照,竟然絲毫不差。
正式建房了,僱請的工人有幾十人。按慣例,工人們的一伙食全由僱主包乾。每餐飯都要開好幾桌。幾餐飯下來,師傅們吃驚了,每天的一伙食出奇的好,不但餐餐吃白米飯,而且天天有魚有肉,有時還要殺雞宰鵝,像宴請賓客。師傅們都慶幸能有個好僱主,工作起來也格外認真。但日子久了,有個師傅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這個師傅平生最愛吃腎,每次吃雞鴨都會先挑腎吃。這次雞鴨吃了不少,但一個腎都未入過口。他感到奇怪,難道是好東西都被主人留下自己吃了?他一提出,眾人心裡很是氣憤。有人提議報復,於是師傅們相約在砌牆時做手腳,把蚝殼反轉過來,讓殼口向上。等到整座大宅建成,慶功宴後,大宅主人吩咐僕人捧出一大包臘過曬乾的雞鴨腎,要送給師傅們帶回家去給妻兒品嘗。師傅們這才知道是錯怪了好人,一時不知所措。忽然領頭的師傅站起來,對主人說,請再買幾十擔灰回來,我們忘記了還有工夫未做。僱主急忙派人買回,師傅們放下行裝,又重新搭上柵架,給外牆進行批盪。原來古時的蚝殼屋一般外牆是不批盪的,但蚝殼必須殼口向下,如果向上,下雨時就會裝水,留下隱患。補救的辦法就是內外批盪,只是需要多花材料和人力。初時師傅們因為誤會而做了錯事,後來被主人的真誠感動,知錯能改,亡羊補牢,成為一段佳話。
大宅建成,眾人齊賀。走進大宅,處處宏偉壯麗,有一件事卻令人費解:全屋地面,竟都是泥地,沒有半塊地磚,很不協調。莫非事前鋪張,事後拮据?有好事者出口相詢,主人忙作解釋:風水學中此地地形名曰鯉魚產卵,地形殊勝。龍門大街就是取魚躍龍門之意。但鯉魚都是在泥沙地上產卵的,因此大宅不鋪地磚。人居泥地中,希望兒孫滿堂,多子多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