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8個餑餑的量,成品直徑12.5厘米)麵粉1200克、酵母10克、豬油60克、白糖80克、蛋清4個。做法
1、盆中放入酵母,用350毫升30度的溫水稀釋,靜置3分鐘,加入融化的豬油,白糖和蛋清,用筷子攪勻;2、先加入一部分麵粉,大約400克,用筷子攪成稀糊狀,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餳發。待面酵表面出現好多小氣泡時,再加入剩下的800克麵粉,用筷子攪拌成絮狀面塊;
3、將面塊揉成光滑的濕麵團,用保鮮膜封好,放溫暖處再次餳發;
4、待麵團餳發至兩倍大小時,取出排氣揉勻。將麵團分割成200克一個的八份面劑,然後分別沾上乾麵粉,把小面劑揉成一個個光滑的圓麵團;
5、取一個圓麵團,整形成半圓形,用兩個拇指對頂,挑出面鼻兒,插入切好的紅棗(大餑餑可以用整顆紅棗),大餑餑九個棗,小餑餑五個棗。整好型的棗餑餑蓋上布,放在溫暖處再次餳發;
6、等面胚餳發得飽滿輕盈,放入鍋中,開大火,等蒸鍋上氣後25分鐘,關火,虛蒸5分鐘開鍋即可。
一、打面酵(方言)
原料:
麵粉400克、酵母10克、豬油60克、白糖20克、蛋清4個。
做法:
1、10克酵母用350毫升的30度左右的溫水稀釋,靜置3分鐘;
2、豬油隔水加熱融化;
3、在稀釋的酵母中添加豬油60克,白糖20克,4個蛋清,用筷子攪勻;
4、添加400克麵粉,攪成面稀狀,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餳發;
5、待盆內面酵膨脹,表面出現大量小氣泡時,取出。
二、發麵
1、在充滿氣泡的面酵當中添加800克麵粉;
2、一邊添加,一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面塊;
3、揉成光滑的濕麵團,用保鮮膜封好,放溫暖處再次餳發;
4、待麵團餳發至兩倍大小左右,取出。
三、整形
1、發好的麵團,取出揉勻,排氣;
2、分割成200克每個的8份面劑,分別把面劑揉成一個個光滑的圓麵團;
3、取一個圓麵團,用中指和食指對頂挑出面鼻兒,插入紅棗,大餑餑九個棗,小餑餑五個棗;
4、成型的餑餑蓋上布,放在溫暖處再次餳發;
5、餳發至面胚蓬鬆輕盈狀,放入鍋中,大火蒸製;
6、上氣後25分鐘,關火,虛蒸5分鐘開鍋即可。
經驗分享
一、這次的大棗餑餑第一次採用打面酵的方式,用這種方式發麵,最大的優點是發酵速度快,口感好,特別適合冬天溫度低的情況下發麵。當然你也可以採用平常的直接用酵母和麵粉一次發酵的方法;二、用豬油發麵,會讓餑餑更白更暄更香,這是用別的植物油所達不到的效果;
三、 有意識地把下面這兩張圖放在一起,前一個是剛剛整好型的,後一張是餳發好的。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從皮膚到體型。餳好後的麵皮細膩光滑,蓬鬆輕盈,吹彈可破的感覺。所以說餳發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自己的室溫、麵粉濕度、酵母用量以及揉面力度等等諸多細節不同而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只有再次餳發充分,蒸出的麵食才會達到蓬鬆暄軟的理想效果;
四、關於涼水下鍋和熱水下鍋的問題,許多博友爭論不休。其實我感覺這只是個人習慣不同而已,只要能蒸好,無所謂哪種方法。我個人體會:二次餳發充分的,開水下鍋;二次餳發不充分的,可以選用涼水下鍋,因為在逐漸升溫的過程中,可以讓麵團得到充分的餳發;
五、我的這些材料用量最終做了6個大棗餑餑和6個蓮子,蓮子是80克麵團的量。關於配比,這只是個參考量,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和具體情況自由掌握;
六、我的成品餑餑型過於扁平了,看起來不如生坯好看。想要做得立體些,一是麵團應該稍微硬點,(我的麵團偏軟),這樣整好型後再次餳發不容易變形;再者給麵團整形時,儘量把雛形整得高聳些;
七、口感好的麵食需要長時間用力揉面,上面過程圖的第三張圖片,是斷面切圖的對比,上面大塊面的切面有明顯的大氣孔,下面兩小塊面的切面基本沒有明顯氣孔,揉到最後,切開的麵團斷面應該細膩無氣孔。用勁揉出來的餑餑吃起來才香才有咬勁兒。
補充:
1、有博友提出:本地的大餑餑基本上都是笑的,包括超市賣的都是咧大嘴笑的。
據說這道工序需要用刀提前在麵皮上微劃上幾道口子,然後再把麵皮合攏。蒸熟後划過口的地方自然裂開。
因為我是第一次做餑餑,這個步驟只是聽說,並沒有親眼見過,怕處理不好,所以就沒嘗試。
另外,光頭餑餑的裂口可以隨意掌握,加了棗的餑餑我不知道裂口應該劃在何處好看。請大家指教。
2、不用雞蛋黃,是為了讓餑餑看起來白。農村講究用頭面蒸餑餑,蒸出的餑餑雪白的,配上紅棗點綴,煞是喜人。
3、在麵粉中添加牛奶是近年來流行的手法。用牛奶代替部分水,自然是味道更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