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棗焦葉病
分布為害
該病分布於中國河南、甘肅、安徽、浙江、湖北等部分棗區,其中河南新鄭棗區最為嚴重。
症狀
主要表現在葉、棗吊上。發病初期出現灰色斑點,局部葉綠素解體,之後病斑呈褐色,周圍呈淡黃色,半月後病斑中心出現組織壞死,葉緣淡黃色,由病斑連成焦葉,最後焦葉呈黑褐色,葉片壞死,部分出現黑色小點。
病原Gloeosporium frucrigenum稱果盤長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階段Gfomerella cinglata稱圍小叢殼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發生規律
5月中旬平均氣溫21℃、大氣相對濕度61%時,越冬菌開始為害新生棗吊,多在弱樹多年生棗股上出現,這些零星發病樹即是發病中心。7月份氣溫27 ℃、大氣相對濕度75%~80%時,是病菌進入流行盛期。8月中旬以後,成齡棗葉感病率下降,但二次萌生的新葉感病率頗高。9月上中旬感病停止。在河南新鄭棗區,6月中旬個別葉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樹勢弱、冠內枯死枝多都有發病重。發病高峰期降水次數多,病害蔓延速度快。水肥條件差,有間作物病害發生較重。前期投入不足,未施或少施基肥的棗園,水肥條件差,焦葉病發生嚴重。尤其是崗地、土壤偏砂性,有機質含量少,保水、保肥能力差,棗樹生長勢差,抵抗病害能力下降,病害發生較重。
防治方法
冬季清園,打掉樹上宿存的棗吊,收集枯枝落葉,集中焚燒滅菌。萌葉後,除去未發葉的枯枝,以減少傳播源。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雨季防止棗園積水,保持根系良好的透氣性,也能減輕或防止該病的發生。從6月上旬開始,噴施下列藥劑: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77%氫氧化銅懸浮劑400~500倍液;
2%寧南黴素水劑200~300倍液等藥劑,間隔10~15天噴1次,連
噴3次,即可控制該病發生。
於落花後噴施下列藥劑:
25%咪鮮胺乳油1 000—2 000倍液;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每隔15天噴1次,連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