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漿爛果

棗爛果病的一種,漿爛型爛果病。 為深紅色至褐色圓形小斑,病斑逐漸擴大,成褐色橢圓形大斑,邊緣清晰。 在棗樹枝幹上多發生在二次枝向地側的枝腋處或針刺周圍,發病初期為深紅色至褐色圓形小斑,病斑逐漸擴大,成褐色橢圓形大斑,邊緣清晰。

簡介

棗爛果病的一種,漿爛型爛果病。在棗樹枝幹上多發生在二次枝向地側的枝腋處或針刺周圍,發病初期
為深紅色至褐色圓形小斑,病斑逐漸擴大,成褐色橢圓形大斑,邊緣清晰。表面可產生黑色小點。乾燥條件下,病斑易暴皮龜裂,嚴重時造成枝條枯死甚至死枝。表現為棗果實病斑初為紅色水浸狀小點,迅速擴大形成侵染點明顯的紅色斑點,有的表面有輪紋顯現,多數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點,病組織土黃色至淺褐色軟腐,膿狀,有酒糟味,後期病果皺縮成深紅色至黑色腐果,表面密生黑色瘤狀小點。棗漿爛果病也可以侵染枝幹,以細鏈格孢菌為主。在棗樹枝幹上多發生在二次枝向地側的枝腋處或針刺周圍,發病初期為深紅色至褐色圓形小斑,病斑逐漸擴大,成褐色橢圓形大斑,邊緣清晰。表面可產生黑色小點。乾燥條件下,病斑易暴皮龜裂,嚴重時造成枝條枯死甚至死枝。

發病規律

棗漿爛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場所較為廣泛。其中囊孢殼菌主要在落果中越冬,毀滅莖點黴菌主要在棗股、樹皮、一次枝中越冬,細鏈格孢菌主要在落葉、脫落棗吊和二次枝中越冬,並且3種病原菌還可分別在棗園周圍的楊樹、榆樹、刺槐、桃樹、蘋果、梨樹上越冬。細鏈格孢菌一般4月下旬開始侵染棗葉和棗吊,5月下旬侵染棗花,6月上旬侵染果柄,6月中旬侵染棗果。主要病原菌囊孢殼菌7月上旬侵染棗果,8月下旬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為田間發病盛期,晾曬貯存過程中繼續發病。病害的發生與8月中、下旬降雨量關係密切,降雨多、濕度大時易引起爛果病大流行。

防治措施

3.2 改接抗性品系 果皮厚、單位面積皮孔數少、大皮孔率低的品系抗病,裂果率低的無核金絲小棗抗病性強,可以通過嫁接或栽植抗病性強的品系。
3.3 合理負載 667 m2產量控制在650~700 kg為宜。
3.4 科學修剪 疏除過密枝,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使之通風透光、合理坐果、健壯樹勢,可減輕病害發生。
3.5 清潔棗園 及時清除棗園中的落葉、落果、落吊,結合修剪去除樹上病枝,早春刮樹皮並將病殘體集中燒毀,均能有效減少病菌。
3.6 化學防治 在早春結合刮樹皮,樹體噴布3~5度石硫合劑,剷除越冬的病原。6月底至7月初在樹上噴布1∶2∶200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7月中旬至9月中旬,每10 d噴1次農用鏈黴素(每百萬單位對水6~10 kg),並可交替混入800倍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25%戊唑醇4 000~5 000倍液,10%氟矽唑乳劑3 000倍液,應使全部果面均勻著藥。
3.7 推廣烘乾技術 在金絲小棗成熟、採摘、晾曬期間,隨時聽天氣預報,預知有連陰雨天時,提前採摘進行烘乾,不能及時烘乾的,可先放進冷庫暫存幾天;正常天氣採用烘乾技術制乾,減少漿爛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