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1)棗軟腐病棗果實受害後,果肉發軟、變褐、有霉酸味。病果面上長出白色絲狀物,後在白色絲狀物上長出許多大頭針狀的小黑點,即為病菌的菌絲體、孢囊梗及孢子囊。
(2)棗紅粉病在受害果實上有粉紅色霉層,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的聚集物。果肉腐爛,有霉酸味。
(3)棗麴黴病受害果實表面生有褐色或黑色大針狀物,即為麴黴菌的孢子穗。霉爛的果實有霉酸味。
(4)棗青黴病受害果實變軟、果肉變褐、味苦,病果表面生有灰綠色霉層,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邊緣白色,即為菌絲層。
(5)棗木霉病果實受害後,組織變褐、變軟。病果表面生長深綠色的霉狀物,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團。
病原
(1)棗軟腐病接合菌亞門、分枝根黴菌。菌絲髮達有分枝,分布於果實的內外,有匍匐絲與假根。孢囊梗從匍匐
絲上產生,與假根對生,頂端產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其內產生大量孢囊孢子,有囊軸。孢子囊的壁易破裂。孢囊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飾紋。(2)棗紅粉病半知菌亞門、紅粉聚端單個地向下陸續形成,聚集成團,孢子雙胞,無色,鞋底形,長12—18微米×8—10微米,下端有著生痕。
(3)棗麴黴病半知菌亞門、黑麴黴。病菌的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膨大,上面長出放射形排列的小梗,小梗兩層,頂端串生球形、褐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直徑2.5—4微米。
(4)棗青黴病半知菌亞門、青黴菌。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1至多次分枝成掃帚狀,分枝上長出瓶狀小梗,其頂端著生成串的分生孢子,近球形。
病害循環及流行
以上各種病菌孢子廣泛分散於空氣中、土壤里及棗果實表面。當棗果實有創傷、蟲傷、擠傷等損傷時,各種黴菌孢子發芽,後立即從傷口侵入。採收後,由於果實含水量過高,若遇陰雨天,果實又未及時晾曬,堆放一起,溫度過高,極易誘發以上各種霉病發生,引起果實霉爛。貯藏時期溫度過高或通氣不良時,也易引起各種霉病發生。
防治方法
(1)採收時應防止損傷,減少病菌侵入的機會。
(2)將採收的果實用炕烘法及時處理,可減少霉爛。
(3)果實應放在通風的低溫處儲存,貯存前要剔除傷果、蟲果、病果,注意防止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