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
棒読み
平假名 :ぼうよみ
羅馬音 :bouyomi
中文翻譯:直讀
詞義:
閱讀漢文時沒有根據返點返回閱讀,而是直接直讀的閱讀方式。
劇中的對白缺乏感情起伏,像是在朗讀一樣。
網路用語中,表示對前文的否定或是嘲諷。
1.閱讀漢文時沒有根據返點返回閱讀,而是直接直讀的閱讀方式。
2.劇中的對白缺乏感情起伏,像是在朗讀一樣。
3.網路用語中,表示對前文的否定或是嘲諷。
漢文訓讀
日本有一套解讀漢語文言文的方法,稱為“漢文訓讀”(與一般意義上的訓讀不同,不過二者亦有一定聯繫)。由於漢語(SVO型)和日語(SOV型)的語序不同,訓讀漢文時經常要用一套符號(返點)來標註詞語的順序,然後按符號順序將漢語語序調轉為日語語序來閱讀。
而“棒讀”則是完全無視這些返點(或者乾脆不加返點),直接按照日語漢字的音讀從上到下直讀漢文,就像一根棒從上到下一樣,故名。
例:楚人有鬻盾與矛者。(《韓非子·難一第三十六》)
訓讀(返點如圖):楚人に盾と矛とを鬻ぐ者有り。(so bito ni tate to hoko to wo hisagu mono ari)
棒讀(音讀):そじんゆういくじゅんよむしゃ。(so jin yuu iku jyun yo mu sya)
棒讀並不符合日語習慣,閱讀者常常難以真正理解文意,故這種方法較少使用,也不被視為正統。古今都曾有日本文人認為訓讀破壞了漢文的音韻美,故提倡按順序音讀(棒讀 ),但均未成功。
不過與一般的漢文不同,大多數佛經是要棒讀的。
對白
原指演劇中缺乏感情投入地照本宣科,後來也用於聲優(配音員)等領域。
“棒讀”主要用來形容那些非專業配音員或基本功比較差的聲優配音演技。 這些配音大多沒有感情起伏,缺少衝擊力,與角色形象很難融合。 但也有特意採用一成不變的語氣(棒讀)來表現角色個性的配音方式存在(無口或三無屬性)。
此外,用電腦軟體來閱讀文字也會產生類似棒讀的效果。日本一個閱讀文本的工具“棒読みちゃん”即由此得名。
網路用語
在句末標註 “(棒讀) ”,或簡作“(棒)”,用於表示對前文的否定,有時有一定的嘲諷意味。例:
•◯◯さんはとても素晴らしい人です!(棒読み )【某某是個很好的人!(棒讀)】
下面兩個問答僅一字之差,但意義完全不同:
•私ってかわいいよね?→うん、かわいいね。【我可愛嗎?——嗯,很可愛呢。】
•私ってかわいいよね?→うん、かわいいね。(棒)【我可愛嗎?——嗯,很可愛呢。(棒)】
後者的回答加了“棒”字後,就成了事實上的否定回答,兼有嘲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