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與來源
相傳龍王違抗聖命被壓在大山下,致使天下少雨,山上立碑說“龍王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救出龍王,就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二月初二,人們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家家戶戶都爆玉米花,龍王終於得救,繼續為人間興雲布雨。為了紀念龍王獲救,每年二月二,家家戶戶都要炒豆豆吃。
習俗
在二月二春龍節與吃棋子豆一起的最主要的習俗是“剃龍頭,吃豬頭。”“剃龍頭”,人們為了借個好彩頭,還要吃豬肉。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過年的時候只能做祭祀用而不能吃。到了二月二,年徹底過完了,便可以吃了。不過這時為圖個口彩,豬頭就不叫豬頭了,而叫“龍頭”。這天除了吃“龍頭”外,吃餅叫“吃龍鱗餅”;吃麵叫“吃龍鬚麵”;吃菜糰子叫“吃龍蛋”。這一天,待字閨閣的姑娘要放下針線,唯恐“傷了龍目”。私塾先生會在這一天收學生,小孩也要第一個進書房,稱之為“占鰲頭”。民間還有用草熏蟲兒,謂之“引龍”,或用灰自門外灑到廚房,再圍繞水缸,稱之為“引龍回”等等。
傳統製作工藝
“二月二,龍抬頭,炒豆豆”,這是很多陝西長大的朋友兒時的味覺記憶,年年盼著炒棋子豆。棋子豆又酥又香,又叫炒棋。鄰近陝西的山西、河南一帶也有吃棋子豆的傳統。棋子豆作為北方麵食的代表,還是深受大家喜愛。
傳統技藝下的棋子豆,不僅少油無糖,因為用細土炒制,更含有鉀、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本草綱目》記載:"壁土拌炒,借土氣助脾",多用於脾虛泄瀉;《本草蒙荃》記載:"陳壁土製,竊真氣驟補中焦",用於補脾止瀉。
陝西韓城,炒制棋子豆的綿土,這種綿土極其細膩代替油來炒豆豆,炒過的豆豆嘎嘣脆帶著黃土的氣息,越吃越香。民間傳統醫學認為炒棋“脾虛傷食,補以脾土''對於腸胃疾病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棋子豆還可用於遠行的人到異地怕水土不服,老一輩的人外出會帶一些棋子豆做為乾糧來食用,因為棋子豆里含有自鄉的水土,自鄉的面,所以說可以防止水土不服。
現代工藝
下的棋子豆也百花齊放,可以在市面上買到孜然味、五香味、原味等多種口味的棋子豆。茶鼓書簡,有的時候會拿來配下午茶,棋子豆加上煮好的茯茶,才別有一番韻味。
居家零食
用料
麵粉200克 | 雞蛋1個 |
食鹽2.5克 | 蘇打粉0.5克 |
酵母粉2克 | 食用油20克 |
五香粉適量 | 茴香適量 |
水適量 |
棋子豆的做法
將麵粉,雞蛋,油,鹽,蘇打粉,酵母,五香粉,茴香混合,加入適量清水,揉成光滑的麵團,發至約兩倍大。麵團一定要硬一些。(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辣椒粉或其他自己喜歡的調味料)
取出發酵好的麵團排氣擀成約0.5-1.0厘米厚的麵餅。
再將麵餅切成寬約0.5-1.0厘米的長條,然後再將長條切成小方塊面丁。
放入鋪了油紙或錫紙的烤盤中,入烤箱,中層180度5分鐘,然後取出翻動防止粘連,再繼續入烤 箱100度10分鐘即可。
取出放涼即可食用。
1.將麵粉,雞蛋,油,鹽,蘇打粉,酵母,五香粉,茴香混合,加入適量清水,揉成光滑的麵團,發至約兩倍大。麵團一定要硬一些。(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辣椒粉或其他自己喜歡的調味料)
2.取出發酵好的麵團排氣擀成約0.5-1.0厘米厚的麵餅。
3.再將麵餅切成寬約0.5-1.0厘米的長條,然後再將長條切成小方塊面丁。
4.放入鋪了油紙或錫紙的烤盤中,入烤箱,中層180度5分鐘,然後取出翻動防止粘連,再繼續入烤 箱100度10分鐘即可。
5.取出放涼即可食用。